“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应对举措

来源 :创新与创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普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来自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双重挑战,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是应对挑战极为关键的一环。“互联网+”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理念、新手段、新契机,有助于解决当前创新创业教师发展面临的困境。具体而言,高校要积极从供给侧深入分析,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数字化蓝图重塑创新创业教师发展愿景;强化数字化支撑能力,以大数据技术推动创新创业教师聚焦核心素养提升;创新校企合作渠道,以平台化模式促进创新创业教师实战经验提升。
其他文献
将关注人类幸福感与优势的积极心理学系统应用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领下,广州市执信中学形成了三路径的特色“润心工程”:
现有创业动机文献更多的是针对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个体与环境互动基础上所形成的认知因素等影响创业动机的内外在因素的研究,而关于职业价值观的文献则集中于职业价值观结构和对员工工作行为影响的研究。跳出现有研究中解释创业动机的理论视域局限,基于职业价值观的新视角,探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创业动机的影响机制。以239名大学生为样本,采用Amos软件进行实证研究,构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和创业动机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就创业自我实现动机而言,受到功利导向、创新导向和长期发展的显著正向影响,受到人际和谐的影响不显著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者,对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建立完善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促使教师生涯发展专业化,有助于提升教师幸福感、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广州市执信中学通过中学教师胜任力调查问卷对学校教师胜任力进行测评,结合教师胜任力和生涯发展不同阶段,创设校本化生涯发展评价标准,建立和完善“六阶梯”发展模式,以此为指导形成系列化、校本化的教师培训方案和有效的培训策略,建立完善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并在广州执信教育集团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