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语法学习的误区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g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语法学习中的错误观念 , 认识到对语法学习的和学习策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只有矫正了对语法学习的错误观念,摒弃那些不正确的学习策咯后,我们才能把语法学好,用活。
  关键词:语法 策略 规则
  提起英语语法,学习者都知道它和语音、词汇一样,同为英语构成要素,在英语学习中十分重要。实际上,我们学英语,大多数是从学单词和语法学起。这种做法由来已久,并且行之有效。但是,学到一定程度,我们就难以向纵深推进,使得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受挫。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除英语语法条款繁多、例外规则比比皆是以外,我们对语法学习的认识和学习策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矫正了对语法学习的错误观念,摒弃那些不正确的学习策咯后,我们才能把语法学好,用活。
  一、语法学习中的错误观念
  目前,在英语学习者中存在两种极端:语法目的论和内化语法论。前一种极端把语法学习当作目的,时时不忘词与词的衔接关系,一定要弄清楚某一词或词组在句中的句法功能,即使已经理解了句子含义,也不放松对其结构探究一番。这类学习者主要是受传统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的影响太深,因为该方法注重通过分析语法结构学习语言。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学习者先对句子进行一番外科手术,将其肢解成若干部分,然后指出主谓宾等句子成分或主从关系。实际上,只要我们细想一下,能切分出句子主谓宾,说明我们对该句子已基本了解,因为句子成分的划分主要依靠语义,依靠意群。这类学习者的错误在于没能真正明白语法在语言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学习语法只是过程,是为了更好地学会使用语言,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学习语法的最终目标是借助语法进行交际,落脚点是理解和表达交流的内容。比如,两个人之所以能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对话,靠的就是句子所传递的信息,语法规则只在会话双方讲话和听话的过程中起组织作用。当我们听到“I have bought”这三个单词时,语法知识告诉我们,bought为及物动词buy的过去分词,它后面应该还有一个宾语;当听到“I have bought two"四个单词时,我们马上明白后面的名词应为复数;当听到“I have bought two books for my”时,我们想知道谁是这两本书的接受者。如果对方因为口误而将句子说成“I have bought two book for my son”,尽管名词词组two book中的中心名词book没有按照语法规则加复数标志-s,这并不影响信息交流。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交际的核心在于传达信息,而语法规则只是起组织作用。它能帮助我们更准确、更好地使用语言。
  英语语法学习的另一极端是认为语法学习不重要。在他们看来,人天生就有习得语言规则的能力和机制,只要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译练习,依靠自我表达和发现式学习(self—expression & discov—ery learning),学习者就能内化英语语法规则。这种观点的具体实施必须依靠高质量的语言学习环境。比如,我们上小学前,尽管写不出多少汉字,但可以流利、地道地用汉语进行对话,小学课本里也没有多少语法知识讲练。小学毕业时,不会使用“不但……而且……”句式的学生极少。但要他们说出该句式的使用特征和用法要求,他们中绝大部分会哑口无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是语言环境影响的结果。
  实际上,语法可以看作母语者的一整套行为模式。我们可以这样说明该模式的形成过程:接触新内容一通过语境理解新内容一揣摩它的使用规则一将自己生成的语言规则放入语言环境进行检验。此时会有两种情况出现,如果合乎通行用法,我们的语言习得机制就将其植入大脑,变为语言知识的一部分;如果检测结果表明自己揣摩出来的规则与通行用法有差异,我们就会在比较的基础上对它进行修正,再通过实践去检验,直至符合通行用法。由此可以看出,学习母语语法规则主要是靠内化。所以,文盲虽然没有上过学,没有学过语法规则,但是他们照样能用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然而,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英语语法规则的掌握完全是男一回事,它主要靠学习,而不是靠习得。因为在中国,并没有一个良好而充分的英语学习环境。上英语课时,教师授课、师生对话、学生间相互操练可以用英语进行,但时间有限;下课铃一响,走出教室,这种人造语言学习环境便即刻烟消云散,再也难以找寻。其他方面的练习,如听、说、读、写、译等,需要学习者主动去营造学习氛围和积极参与。因此,在盎妥乏大量语言素材输入的情况下,期待内化语法规则,一是难以实现,二是内化出来的规则往往受母语干扰,不地道。所以,在我们这样的环境里,如果没有针对J哇的语法学习,是难以把英语语法知识学好的。
  我们不妨看看北京外国语大学两位知名学者对语法学习的态度。薄冰认为:“如果我是一个初学英语的青年,我将尽量结合英语实践(读、昕、写、说)先把语法学好……待我把基本语法学到后,我将展开大量的英语实践,在实践中通过思考与总结解决疑难问题”。尽管薄冰先生这里是在寄语英语初学者,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语法知识的掌握是靠针对性学习的结果,不能单凭内化。杨立民先生认为,“不学语法,鹦鹉学舌,即便学会几句也不等于掌握语言规律,能举一反三。‘听’是别人的,‘说’是自己的”(见《英语学习》2001年第一期的《英语专家如是说》)。杨立民先生强调了以下几点:语法是学来的,语言学习重在产出,学语法是为了帮助产出,实现交际。这也再次证明语法学习只是过程,那种语法目的论也是错误的。
  二、语法学习中的错误策略
  语法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但是,以下错误策略却具有普遍性:
  1、用汉语规则来类推英语规则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语系,它们在遣词造句规则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比如,汉语中,“这本书我看过了”、“房间他已经收拾了”、“鸡她不吃了”这样的主题提升句(topicalization)或双主语句随处可见。而英语陈述句里,一般不能把宾语前置于句首,像This book I have already read.和The room he has tidied up.这样的句子是违反常规的,它只能在特定语境里使用。   又如汉语句子“山高月小”、“物价稳定,市场繁荣”、“今天星期天”、“明天晴天”里,难觅动词踪影。一旦译为英语,情况如何呢?
  The mountain is high and the moon is small.
  Prices are stable and the market is flourishing.
  It is Sunday today.
  It will be a fine day tomorrow.
  译文中每句都有动词。这是因为汉语除了有动词性谓语外,还有名词性谓语和形容词性谓语,而英语的谓语都是动词性的,即在谓语部分必须有一个动词,否则句子就是错误的。
  当然,学习者在没有认真学习英语语法的情况下,也不是完全写不出正确的英语句子。因为他们是在掌握了母语的情况下开始学习英语的,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母语对目的语(英语)的双向影响,即人们常说的正迁移和负迁移。例如,汉语短句“她是一名老师”与英语句子She is a teacher.在结构方面几乎是完全对等。此时,用汉语遣词造句规则去造英语句子,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这就是正迁移的结果。但是,每种语言都有其特殊性,这种正迁移相当有限。例如,汉语就没有英语中的ct冠词”,而英语没有汉语的“量词”;汉语中自9名词一般没有复数形式,在“他买了书就回家去了”这一句中, “书”具有模糊性,它可以是“一本”,也可以是“几本”,甚至“几百上千本”;而在相应的英语句子“After he bought the book,he went home.”中,我们从book(书)的形态标志可以看出,他只买了“一本”。如果生搬硬套中文文法,就会出现“He bought book and went home.这样的句子。如果我们不加强英语语法学习,就不能有效地使用对比的方法来加强正迁移,减少负迁移,就会影响我们学习英语的进程和学习效果。
  2.把语法学习等同于做语法练习
  我们从开始学英语,便有包括语法内容在内的考试。于是,不少学习者在考试前搞突击,到处找语法练习做,以期在考试中得高分。这种需求使大量诸如《英语语法练习2000题》、《英语典型语法题题解》、《新编大学英语语法试题》、《大学英语语法难点分析》、《最新英语四、六级语法应试题型及解题技巧》等类型的教辅参考书相继问世。仔细阅读这些参考书后,的确有可能在试题的语法项目部分拿高分甚至满分。受到这样的诱惑,低年级学生也争相效仿。于是,在他们眼中,语法学习就成了做语法题。细究这种学习策略,不难发现它有两个弊端:
  首先,这样的学习者误解了学语法的目的,学语法是为了交际,而不是为了应考。靠做题学来的东西很片面,而且不牢靠。考后很快就忘掉了。
  其次,靠考前做语法题来学习语法,即便在考试中得了高分,也并不一定就掌握了英语语法,或者在交流中不犯语法错误了。
  众所周知,受我国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各种层次的考试在内容和出题方向上尚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比如,英语中的“虚拟语气,,是学习的一大难点,它自然就成了测试的重点。不管是高考,还是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公共英语考试和全国职称英语考试,几乎每次都要把它纳入考试范围。2000年1月的大学英语四级统考中,有四道题是测试虚拟语气的。这里我们不讨论同一套试题中是否该有这么多道题去测试同一个语法专题,只是想提醒学习者,虽然各类考题里面都常出现虚拟语气中省略If,而引起的倒装结构,但在日常生活中(和室友闯的英语交谈,用英语记日记等),我们使用这类结构的时候多吗?恐怕远不及“冠词”、“词类转换”这样的语法项目常用,这说明一个问题:试题中的语法内容与我们日常使用的实例有些脱钩。换句话说,就是常用的没有考或者考得不多,以至于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向一些不常用的、较生僻的用法上去。如果我们只靠做题来学习语法,其结果是非常明显的:高分低能。这说明只有把考试语法和日常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不会有失偏颇。
  当然,如果我们把做语法练习当作通读语法书或选读某些章节的后续阶段,当作练兵来检验自己是否把某一语法专题的内容都弄懂了,当作巩固自己语法知识的途径,而不是为了应试,做点语法练习也未尝不可。
  3.注重一般语法规则的学习,忽视例外情况的掌握
  语言是活的,它随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发展自己。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我们也不能忽视例外的语言现象。比如,大文豪莎士比亚一句"But me no buts(不要对我说“但是”了)”就使其后的词典编撰者在but条目中增加了两个词性:名词和动词。尽管语法规则的演变没有词汇那么快,但它给学习者带来的苦恼却难以用语言表达。一句"Every grammar leaks.”(凡语法规则皆有例外)就让不少想学好语法的人“望书兴叹”。试想,如果我们才从语法书上学到“介词后应跟名词或动名词形式”,在教材中却读到“Yet,in a day when few noble persons ever spoke to those of humble origins except to give an order,Jefferson went out of his way to talk with gardeners,servants,and waiters.”句中介词except后跟了动词不定式to give an order,我们会有何感想呢?学了可数名词变复数的一般规则后,马上付诸实践,在名词stimulus,larva,curriculum,analysis,phenomenon后分别加上屯-s,表示复数概念。而老师却说这些是外来词(1oan words),在没有完全被英语同化之前,它们不能用这条规则,它们的复数形式以源出语为准,即分别变为stimuli,1arvae,curricula,analyses,phenomena。对于初级学习者来说,确实让人沮丧,但见多了,也就逐渐记住了。学好任何一门语言,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由于一般语法规则概括性强,又便于记忆,它已经为我们学习外语提供了一条捷径。
  不少学习者认为掌握例外情况太难,并且还可能与一般规则相混淆。于是,他们就采取回避策略,只注重一般规则的输入,不重视甚至放弃例外情况的学习和掌握。如果我们烧一道菜需要五种佐料,尽管用四种也可以烧出来,但只能取得80%的效果,我们为什么不争取完美,把最后那种佐料也加进去呢?诚然,学习语法的例外规则有一定难度,但有难度才能见深度,更何况有些例外规则的出现频率还较高,不攻克这些“堡垒”,会直接影响我们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效果。
  4、将语法学习与其他内容的学习孤立开来
  “瞧你的作文,不是冠词遗漏、时态混用,就是介词不当、句子单调……你应该多花点功夫好好学一下语法了。”不少学习者听到老师的这番评价后,的确痛下决心,花上三四个月,甚至一年半载来专攻语法。读完《实用英语语法》,又读《薄冰英语语法》。才做完《新编英语语法》的练习,马上又用《英语语法手册》上的练习来检验自己。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语法知识和语法运用能力增进了不少,写出的句子和作文在正确性方面有明显的进步。老师再也捕捉不到冠词遗漏、时态误用等方面的错误了。但是,读完他们的作文,老师仍觉得欠缺点什么。仔细再通读后才发现,文章的用词和表达方面和几个月前没有两样。因为他们在专攻语法之际,忽视了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同步学习。既然没有听和读这两种接受性能力的训练,就不能大量输入新单词、新的表达方式,在进行会话、写作、翻译这些产出性技能训练时,哪来新颖的表达和闪光的语言?
  这说明语法学习不能与英语学习的其他侧面脱钩,各方面应当同步发展。更何况在进行大量阅读时,阅读本身也是在巩固已学过的语法知识和接触新的语法现象。只有把语法学习和英语学习的其他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语法学习贯穿于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才能实现外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培养有效的、高水平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蔡龙权,2000,《大学英语成功策略?学习分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胡文仲,1989,《英语的教与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文秋芳,1999,《英语学习策略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强调是有效地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为了使自己的思想能为听者或读者恰当的理解,必须突出重要的内容,这就需要运用强调的手段。英语强调句是一种修辞,是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情感而使用的一种形式,在英文中,句子的主语、宾语、状语都可以写进一定的句式里以表示对它的强调。  关键词:强调;句式;主语;宾语;状语  在英语中,句子的主语、宾语、状语都可以写进如下的句式里以表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