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党内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yuanyu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人民争取和发展民主的道路是不同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在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历史背景、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从内部建立党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机制来确保党的健康发展,并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党内民主发展模式。
  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充分体现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
  
  ●民主是个“好东西”,但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想使民主的能量定向、可控、适度、长效,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制。
  ●盲目地追求形式上的民主,容易导致金钱政治、社会不公乃至国家分裂。
  
  民主是个“好东西”,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想使民主的能量定向、可控、适度、长效,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制。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的执政党,如果不利用执政优势、组织优势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对各种利益关系加以调整,而盲目地追求形式上的民主,极容易导致金钱政治、社会不公乃至国家分裂。这就要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因此,中国的民主实际上是将保障人民的权利和集中人民的力量相统一的民主,民主集中制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原则,其实质就是要把民主与效率、自由与秩序协调起来。发展党内民主,本身也包含着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两个方面,要求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最大限度地凝聚全党的智慧和力量,确保党在意志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一致。
  民主机制实质上是协调平衡各方利益的重要手段,是表达集合各方意愿的重要载体。推进党内民主的最终效果,应当更多地体现在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上来。党内同志在这一点上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党内一旦作出决策,全体党员必须保证无条件地遵守和执行。这也是世界上任何执政党都毫不含糊、决不放弃的政治立场。特别是在各级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必须坚持上级党组织提名推荐与群众民主推荐的有机统一,确保忠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内同志衷心拥护、人民群众充分信任,并切实经过了党内民主程序选拔出来的同志,能够顺利地通过合法的社会性民主选举程序,充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重要岗位去加强领导和管理,从而实现党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领导。
  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积极探索多种民主实现形式
  
  ●只有适合国情的才是最好的,不可能有某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模式。
  ●竞争性选举并不是民主发展的唯一模式,并不意味着“一选就灵”。
  
  好的民主形式必须与具体国情、特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只有适合国情的才是最好的,不可能有某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模式。
  竞争性选举并不是民主发展的唯一模式,并不意味着“一选就灵”。在我国,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本身就为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提供了创新发展的广阔空间。当前,针对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实际,发展民主协商和加强民主监督,应当是我们探索和完善民主形式的重点。比如:推进党内事务公开,实行重要事项征求意见、重大决策咨询论证、重要会议列席旁听等制度;推行领导干部工作绩效社会评价制度,并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价值取向,将评价成果转化为对领导干部的推荐提名与选拔使用。必须指出:限于目前我国的国力条件和党员人数众多、民主素质不够的客观现实,不宜完全推行“大呼隆”式全党参与的民主发展模式,而应当大力推行“代议制”民主模式,通过选派、推举“代言人”并向其委托授权的方式参与民主建设活动,从而更好更快地集中各方意愿,提高民主决策质量、效率。当前,尤其是要规范完善党内权力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实行代表任期制,提升代表能力素质,加强代表监督管理,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活动,促使各级党代表真正代表广大党员履行职权、发挥作用。
  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把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协调统一起来
  
  ●重点应当落脚在以面向社会大众为主体的人民民主的建设上。
  ●把干部选任过程向社会公开,让群众广泛知晓,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民主胸襟和民主行为。
  
  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人民民主的发展也对党内民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人民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民群众参与执政党执政事务的要求、热情和能力也将日益增强,对执政党实施监督的力度也将随之加大,这将有效地促进党内民主的发展。
  在目前的形势下,推进党内民主主要是起到示范性、引导性的作用,整个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重点还是应当落脚在以面向社会大众为主体的人民民主的建设上来,更多地通过广大党员自身良好的民主素养、模范的民主言行去影响带动人民民主的推进落实。从目前的执政格局来看,一定要统筹协调好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各项措施载体的具体运行。比如,推进试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要充分考虑资源整合问题,注意避免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之间内容和形式的简单重复,注意整合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力求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又如,党委换届对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具有联动性。以党委换届为核心和开始,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相应开展换届和调整,如何保证党内推出的合适人选,能够在人大、政协顺利通过法定选举,把党的主张转化为人民的意志,这也是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融互动、实现有效对接的重要交汇点。
  从目前我党的干部选任制度来看,实际上在候选人被推出来参加正式选举之前,已经在党内有组织地开展了大量基础性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考核工作,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经过了层层遴选、反复比较,提交大会选举是进一步检验、印证前期考察推荐的质量效果。同时,作为执政党选任干部,还必须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统筹考虑年龄、文化、性别、民族等结构的需要。但这方面的情况由于一直以来注重保密性,还鲜为人知,应当加大向党外宣传介绍的力度,让社会充分理解、大力支持。而把这个过程面向社会公开,让群众广泛知晓,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民主胸襟和民主行为。
  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积极稳妥、扎实有效的发展策略
  
  ●扩大民主,应当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
  ●“制造”出来的民主场景,表面上很气派、声势很大,但与真正的民主却相去甚远。
  
  完备的民主形态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民主发展进程不仅与现实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相关,而且与群众的意识、素养、习惯有关。民主意识的培养、民主风气的形成、民主制度的完善,都必须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地推进。扩大民主,应当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中国在自己民主建设的过程中,应从过去发达国家和今天第三世界的民主实践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推动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实践。做到既积极又稳妥,渐进发展,与改革、发展、稳定相结合,与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相适应,最终要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人民群众幸福安康作为检验标准,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安定了,人民感到了幸福,才能真正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实现真正的民主和谐。
  当前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还处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尽管广大党员群众对民主的诉求强烈,但由于受传统文化意识、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的影响,广大党员群众对正确行使民主权力的认识还不够,行使民主的能力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状况在广大农村尤为突出。这就要求必须正确引导和有效组织党员群众,把行使民主的正确方法交给他们,确保党内基层民主有序推进。还应当指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一定要来自广大党员群众的自觉自愿,使大家真心拥护、积极支持、自觉参与,不能为搞民主而搞民主,特别是要防止赶时髦、博彩头,搞形式主义,制造所谓轰动效应。比如:一些人把民主无限神圣化,认为一“民主”就灵,片面地认为干部工作民主的范围越大越好,程序越多就越民主,选出来的干部就越准确、越保险,在民主方法的运用上只注重了量的扩大而忽视质的提升,选拔一名干部所付出的组织成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乃至经济成本都大大增加。这种“制造”出来的民主场景,表面上很气派、声势很大,但与真正的民主却相去甚远,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可能误导大众,使民主成为“走秀”、“摆设”。
其他文献
学位
1919年,鲁道夫·斯坦纳在斯图加特建立了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并从他的追随者中挑选一些人作为老师,将其自创的人智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哲学基础,对老师培训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