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孩子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中心,孩子的全面发展成了家长们关心的焦点。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忘了“要成才、必须先成人”这一重要的古训。在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自私、霸道,没有爱心,不知道关心他人的现象存在,很是令人担忧。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更应率先把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列为重点教育。
关键词:幼儿 爱心 感恩 教育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孩子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中心,孩子的全面发展成了家长们关心的焦点。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妈妈在给孩子好吃的东西前,试吃了一口,孩子就大哭着叫起来:“谁让你吃的?你给我吐出来!”我们的孩子很多都缺乏感恩意识。这些现象也反映出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漏洞。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康的人。让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成为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积极地展开了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教师要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要教会孩子学会感恩,教师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教师是个有很多知识、很有本事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对待幼儿要关切、平和、耐心。教师的这种虔诚的感恩态度,必然会影响幼儿人格的养成。
二、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
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可以看出,孩子是渴望爱心教育的,爱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在幼儿园,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从最简单的方面引导幼儿知道如何去感恩。对于小班的孩子,我们要教会他们说“请”“谢谢”“对不起”;对于中、大班的孩子,由于他们交流和接触更多更广泛,我们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及时引导他们学会适时的感恩。
三、要采用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各种方法,进行感恩教育
(一)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开展感恩教育
在幼儿园的教材中,有些“爱心”素材可充分利用。如:中班语言活动《三只蝴蝶》,活动结束后,我将“感恩”教育延伸下去,让幼儿说说自己还有哪些与同伴相亲相爱的事并画下来,与同伴分享付出爱的喜悦。
(二)结合主题活动,开展感恩教育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形式,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我充分地结合主题活动,开展感恩教育。如:小朋友马上要毕业了,我针对这一情况,开展《我要感谢的人》这一主题活动。汶川的大地震,使好多的家庭失去了亲人,好多的孩子成了孤儿。我专门开展了一个名为《地震了……》的主题教育。通过活动,让孩子从中体会到给予他人和自己的付出是件快乐的事,总之,结合幼儿园的各个主题活动,我们积极地融入感恩教育,使幼儿获得了积极地情感体验,心灵的感动。
(三)利用情境教学,开展感恩教育
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有效地利用情景教学,进一步增强幼儿的感恩意识。例如:为了让小班幼儿知道有了好吃的东西要与长辈分享,我们就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妈妈买回了一篮桔子,这时该怎么分呢?刘子可选择了一人一个,多出来的留给了自己;张若希选择了一个人独自享用;王小涵则选择了先分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自己留下了最小的。谁的做法最好呢?孩子们展开了积极地讨论,最终一致认为王小涵的做法最好。借助类似的情境教学,我逐步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去回报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关心自己的人。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使我们的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就能更好地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使我们的未来社会充满爱和希望!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让我们把爱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田里吧!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3.苏霍姆斯基.要相信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
4.易晓明.让孩子重拾一颗感恩的心.
关键词:幼儿 爱心 感恩 教育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孩子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中心,孩子的全面发展成了家长们关心的焦点。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妈妈在给孩子好吃的东西前,试吃了一口,孩子就大哭着叫起来:“谁让你吃的?你给我吐出来!”我们的孩子很多都缺乏感恩意识。这些现象也反映出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漏洞。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康的人。让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成为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积极地展开了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教师要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要教会孩子学会感恩,教师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教师是个有很多知识、很有本事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对待幼儿要关切、平和、耐心。教师的这种虔诚的感恩态度,必然会影响幼儿人格的养成。
二、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
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可以看出,孩子是渴望爱心教育的,爱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在幼儿园,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从最简单的方面引导幼儿知道如何去感恩。对于小班的孩子,我们要教会他们说“请”“谢谢”“对不起”;对于中、大班的孩子,由于他们交流和接触更多更广泛,我们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及时引导他们学会适时的感恩。
三、要采用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各种方法,进行感恩教育
(一)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开展感恩教育
在幼儿园的教材中,有些“爱心”素材可充分利用。如:中班语言活动《三只蝴蝶》,活动结束后,我将“感恩”教育延伸下去,让幼儿说说自己还有哪些与同伴相亲相爱的事并画下来,与同伴分享付出爱的喜悦。
(二)结合主题活动,开展感恩教育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形式,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我充分地结合主题活动,开展感恩教育。如:小朋友马上要毕业了,我针对这一情况,开展《我要感谢的人》这一主题活动。汶川的大地震,使好多的家庭失去了亲人,好多的孩子成了孤儿。我专门开展了一个名为《地震了……》的主题教育。通过活动,让孩子从中体会到给予他人和自己的付出是件快乐的事,总之,结合幼儿园的各个主题活动,我们积极地融入感恩教育,使幼儿获得了积极地情感体验,心灵的感动。
(三)利用情境教学,开展感恩教育
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有效地利用情景教学,进一步增强幼儿的感恩意识。例如:为了让小班幼儿知道有了好吃的东西要与长辈分享,我们就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妈妈买回了一篮桔子,这时该怎么分呢?刘子可选择了一人一个,多出来的留给了自己;张若希选择了一个人独自享用;王小涵则选择了先分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自己留下了最小的。谁的做法最好呢?孩子们展开了积极地讨论,最终一致认为王小涵的做法最好。借助类似的情境教学,我逐步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去回报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关心自己的人。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使我们的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就能更好地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使我们的未来社会充满爱和希望!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让我们把爱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田里吧!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3.苏霍姆斯基.要相信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
4.易晓明.让孩子重拾一颗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