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范学院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是数学,他们将学习初等数论、数学分析等各门数学分支,而数学的这些分支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既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又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积极深入地挖掘蕴含的心理素质教育因素并通过适当的途径,对学生实施自觉的、有意识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多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份是认识兴趣,有兴趣就容易接受,有兴趣就能抗干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就应该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厌学心理。
1.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
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的关键在于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自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比如微笑着走近学生、走近教室;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语言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改变以往数学“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注重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积极创造条件为每个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如初等数论中的许多内容不用什么高深的理论证明,比较浅显易懂。因此,课堂中,可以选取合适的定理或例题,让学生自告奋勇地上来当准老师边讲解边板书,讲得精彩的给予表扬称赞;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适时地微笑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用支持的眼光,轻松的语言给予提示,并鼓励学生继续讲解。这样不仅给予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的平等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增强自信心,大胆表现自己,而且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认知心理学认为,要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首先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是有意义的。而数学的各门分支中就蕴含着许多具有心理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学习材料,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初等数论质数基本理论的教学时,教师先写出算式:4=2+2,6=3+3,8=3+5,10=3+7=5+5,12=5+7,14=3+11=7+7,16=3+13=5+11……,然后让学生从这些算式中猜测出一个结论。经过仔细观察,不少同学马上猜测出是“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这时教师对学生说:“这一个猜测就是举世闻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即便是小学生也能轻而易举的把它猜测出来,但是这个猜想的证明至今尚未彻底解决,最好的结果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的,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还在向数学家们也向你们招手,期待着有谁来采摘到她!”最后,教师简单介绍了陈景润刻苦钻研的故事。通过这一猜想不仅使学生对数论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同时也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勇于克服人生道路中的困难,建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密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通过合作交流,能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例如,在数学建模课中,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要求,把学生分成三人一小组,布置建模题目,让他们课后以组为单位,查阅文献资料,分析讨论问题,撰写建模论文,然后在课堂中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探讨。这样,既使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开展相互讨论,学会交流,这也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穿插数学史, 培养学生坚韧的品质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数学是一门诱人的科学,人类的数学史就是一部辉煌的人类文明史,它揭示了数学知识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数学知识向前发展的每一小步中,都需要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心血。在数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数学史教育,尤其是进行数学家在数学上如何克服困难、刻苦钻研,不顾一切地推动数学向前发展的典型教育,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有利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勤奋学习的精神,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学习数论知识时,根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华罗庚院士。华罗庚出身贫寒家庭,无力进入高中学习,被迫中途辍学,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自学数学,后因患伤寒症,年纪轻轻就落下终身残疾,但他身残志不残,凭着对数学的热爱和执着,克服各种困难,发奋努力,不断进取,自学成才,在数学界上取得很高的地位。学习欧拉函数时,介绍欧拉的坚强毅力……,这一个个故事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他们的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立志学习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进取心,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是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意志坚强的人,就会自觉地以实际行动为实现其预定的目标而奋斗,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服从即定的目的和信念,而意志薄弱的人,就会知难而退。因此,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培养他们具有了坚强的意志,他们就能克服困难、懒惰和消极的情绪,以坚韧毅力去刻苦学习。
总之,数学教学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少了心理压力,自然就多了动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崔莹.探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3,1:126.
[2]龚洁梅.也谈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观察,2012,3:146-148.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多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份是认识兴趣,有兴趣就容易接受,有兴趣就能抗干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就应该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厌学心理。
1.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
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的关键在于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自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比如微笑着走近学生、走近教室;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语言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改变以往数学“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注重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积极创造条件为每个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如初等数论中的许多内容不用什么高深的理论证明,比较浅显易懂。因此,课堂中,可以选取合适的定理或例题,让学生自告奋勇地上来当准老师边讲解边板书,讲得精彩的给予表扬称赞;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适时地微笑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用支持的眼光,轻松的语言给予提示,并鼓励学生继续讲解。这样不仅给予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的平等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增强自信心,大胆表现自己,而且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认知心理学认为,要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首先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是有意义的。而数学的各门分支中就蕴含着许多具有心理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学习材料,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初等数论质数基本理论的教学时,教师先写出算式:4=2+2,6=3+3,8=3+5,10=3+7=5+5,12=5+7,14=3+11=7+7,16=3+13=5+11……,然后让学生从这些算式中猜测出一个结论。经过仔细观察,不少同学马上猜测出是“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这时教师对学生说:“这一个猜测就是举世闻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即便是小学生也能轻而易举的把它猜测出来,但是这个猜想的证明至今尚未彻底解决,最好的结果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的,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还在向数学家们也向你们招手,期待着有谁来采摘到她!”最后,教师简单介绍了陈景润刻苦钻研的故事。通过这一猜想不仅使学生对数论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同时也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勇于克服人生道路中的困难,建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密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通过合作交流,能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例如,在数学建模课中,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要求,把学生分成三人一小组,布置建模题目,让他们课后以组为单位,查阅文献资料,分析讨论问题,撰写建模论文,然后在课堂中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探讨。这样,既使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开展相互讨论,学会交流,这也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穿插数学史, 培养学生坚韧的品质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数学是一门诱人的科学,人类的数学史就是一部辉煌的人类文明史,它揭示了数学知识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数学知识向前发展的每一小步中,都需要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心血。在数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数学史教育,尤其是进行数学家在数学上如何克服困难、刻苦钻研,不顾一切地推动数学向前发展的典型教育,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有利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勤奋学习的精神,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学习数论知识时,根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华罗庚院士。华罗庚出身贫寒家庭,无力进入高中学习,被迫中途辍学,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自学数学,后因患伤寒症,年纪轻轻就落下终身残疾,但他身残志不残,凭着对数学的热爱和执着,克服各种困难,发奋努力,不断进取,自学成才,在数学界上取得很高的地位。学习欧拉函数时,介绍欧拉的坚强毅力……,这一个个故事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他们的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立志学习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进取心,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是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意志坚强的人,就会自觉地以实际行动为实现其预定的目标而奋斗,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服从即定的目的和信念,而意志薄弱的人,就会知难而退。因此,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培养他们具有了坚强的意志,他们就能克服困难、懒惰和消极的情绪,以坚韧毅力去刻苦学习。
总之,数学教学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少了心理压力,自然就多了动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崔莹.探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3,1:126.
[2]龚洁梅.也谈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观察,2012,3: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