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基因甲基化及P16、CyclinD1、pRb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相关性研究

来源 :徐州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h15811353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P16、Cyclin D1和pRb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皮肤鳞癌)中的表达及他们的相互关系和意义;研究p16基因甲基化是否与原发性皮肤鳞癌的发生有关。方法采用PCR为基础的限制性内切酶甲基化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原发性皮肤鳞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P16、Cyclin D1和pRb蛋白的表达,并以1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结果皮肤鳞癌组织P16蛋白、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和57.5%;P16蛋白表达与Cyclin D1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162,P=0.008)。皮肤鳞癌中P16蛋白和pRb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007,P<0.05)。p16基因的甲基化阳性率为42.5%。2级皮肤鳞癌组织中P16蛋白及p16基因甲基化阳性表达率比1级鳞癌组织显著增高(P<0.05),而Cyclin D1和pRb阳性率表达则显著降低(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P16蛋白及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而Cyclin D1和pRb阳性率则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中存在P16蛋白低表达、CyclinD1高表达的异常表达现象,两者的表达相互抑制,呈显著负相关;P16蛋白和pRb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16基因甲基化与皮肤鳞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显著关系。提示p16基因甲基化在皮肤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ersonal Report of Childhood Abuse,PRCA)在高中生的应用效果和受虐待情况,并进行信度、效度分析。方法采用编制的PRCA对240例高中生进行了测试,
目的 观察格拉司琼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呕吐的止吐作用.方法 将42例患者按所用止吐药分为格拉司琼组和甲氧氯普胺组(n=21).结果 格拉司琼组和甲氧氯普胺组对急性呕吐的完全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根治性切除手术要点及临床意义,提高手术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7年4月-2004年11月,本院实施胆总管囊肿根治性切除、左右肝管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