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学科一直以来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不仅表现在学生的不重视,还有课时的安排上。而长期的历史遗留问题,加上一上高中就是难度较大的地球运动部分,导致中下层学生望而却步。由笔者经历的几个学车教练身上看到教师态度对于中下层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效果的显著影响。
关键词:态度 中下层学生 影响
对于每个城市来说,真正重点学校还是少数的,学校的类型也是呈现金字塔形,中层和下层学生较多。所以如何提高中下层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习快乐,快乐学习,提高学生的动力,感受到学习地理的成功喜悦,是很多地理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我所在学校也是学生基础中等,学习动力和自觉性都不是很强的学生为主,我也一直苦苦思索,如何找到突破口,让教师和学生都轻松快乐,各有所成。最近去学车,才让我豁然开朗。因为接触的几个教练性格各异,教学方式不同,特别是不同教练对学员的态度让学员的感受也不同。
下面就以我个人学车的经历为例,谈谈教师态度对中下层学生地理学习的影响。
一. 中学地理的学科特点及学科地位
中学地理具有区域性、空间性、综合性的特点,涉及的内容很多很广泛。综合性是指组成地理环境中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所以学生要有整体性和联系性的思维。同时地理又具有空间性和区域性的特点,所以学生要具备空间思维和想像力,建立心理地图。而每个区域又有自己的特征,又要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地理虽然很早就参加高考了,但是其在学生心中还是属于副科,不是很受重视。所以地位尴尬。虽然新课改提出了地理是唯一一门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课程,明确了地理学科的地位,但在课程安排、课时分配中并未十分体现。地理又是一门与我们自身生活环境最接近的学科,无论对文、理科学生都十分重要。地理学科知识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环境治理和保护、生产建设规划布局、人口控制等人类关心的问题上应用广泛。并在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宏观决策与微观调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提升地理学科在高中学科中的地位,让学生更注重地理学科的学习和认识。
二. 中学中下层学生的特点
中下层学生一方面学习基础薄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一般,往往只追求表面,不求甚解,只想知道答案和分数。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自己的学习又没有足够的自信心。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也不多,大多数是随波逐流。同时中下层学生又非常的敏感,自尊心很强。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很容易挫伤,在考试过程中也很容易有挫败感。当然还有一类学生是学习很用功,既有学习成功的愿望,又有学习的时间保证,但由于学生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中下层学生学习地理的情况
正是因为中学地理的学科特点和学科地位的特殊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直处于可学可不学,随便学的情况,对于中下层学生来说,还存在一个学习地理的高原状态。对于必修一,他们学习起来很困难,觉得抽象又难以掌握,特别是时间计算,地球运动那部分内容,学到最后还是一片模糊,还是非常生疏。而对于气候这部分也是一知半解,懵懵懂懂。人文地理部分本來比较简单,与生活也很贴近,但是又相对灵活。听的时候都听的很明白,一做题就发现自己问题很多。
因此中下层学生在学习地理这门既文又理的学科就非常不得法,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都不理想。
四.教师态度类型
所谓态度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人的举止神情 ;二是人对于事物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方式。学生和教师朝夕相处 ,老师们的一言一行 ,都是学生摹仿的榜样 ,都会给学生的心灵打上深深的烙印。教师不但是经师 ,而且是人师 ;不但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 , 也是心灵的抚慰者。教师的态度一般通过这些方式表现出来。
1).语言方式。言为心声,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态度情感,教师应该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
2).动作方式。“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表情动作而流露出来。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赞美的手势等,都可使学生产生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
3).眼神方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讲课时,眼睛应该与学生保持交流,使坐在角落的学生都能感受到。
美国一位教育家在对9万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归纳出好教师的12种素质:①友善的态度②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③耐性④兴趣广泛⑤良好的仪表⑥公正⑦幽默感⑧良好的品性⑨对个人的关注⑩伸缩性(11)宽容(12)颇有方法。
五.教师态度对中下层学生学习地理的影响
学生对好老师与坏老师的评价主要是以教师的态度为参照标准的。我在学车过程中也是深有体会,不同的教练,不同的态度,对我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我的学车状态应该就是属于中下层学生的状态。
我碰到的第一个教练是个年轻的小伙,刚开始他的态度非常好,对学员也非常有耐心,大家都很喜欢他。但是一旦教了几天,教了几个简单的动作,你还是不会时,他就不耐烦了,脾气也不好了,开始骂你,讥讽你,说一些难听的话。也许他是恨铁不成钢,想用激将法。结果适得其反,好多学员被骂的非常难堪,渐渐有心理障碍,要么是一上车就紧张,越想学好越学不好,越是出错。要么就是每次去学车都要思想斗争很久,能有点理由不去就不去。简直和中下层学生的学习心理一模一样。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刚开始很有耐心,对同学一视同仁,但是教了一段时间,发现很基本的东西竟然那么多人不会,就有点着急了,有时就会在课堂上批评了,有时本来是想鼓励学生的,结果差一点的学生就不敢再问问题,也不回答问题了。久而久之,中下层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是比较注重理解的,与中学其他文科不同,不是说考前背一背就可以了,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和理解,很多知识你理解了根本不用记那么多,学习起来轻松又愉快。但是中下层学生在最初学习地理时就被老师的态度给吓懵了,再加上一上高中一开始就是地球这部分,抽象又空间思维能力强的内容,学生学的吃力,以为地理都是这个样子,后来就只是被逼无奈的学习,越学越不会,越害怕这门学科。特别是报文科的学生,地理就成了他们的梦魇。
所以教师这时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让地理学生变得不那么可怕,而是非常有趣。那么教师的态度就显得尤其重要。
我碰到第二个教练是像个弥勒佛。他总是远远的坐着,遥控你,很少靠近教你,你一做错他也批评你,但是他会说,你停下来想想下一步是什么动作,不要总是等着教练来提醒你?所以大家都很怕他。但是这样大家容易学会。因为摸索着慢慢就发现可以不用教练了,自己也可以完成一整套内容了。
我把第二教练的教学归纳为放手。对学生不亲近,不怒而威,让中下层学生学的更好。对于中下层学生要敢于放手,不要总是觉得他们基础不好,总是担心他们不会,总是咀嚼了喂给学生,反而是害了学生,一是助长了学生的懒惰思想,什么都依赖老师,不愿意自己动脑筋。二是暗示了学生他们的想法思路不可靠,觉得自己不行,听老师的就行了。
当然中下层学生也分好多种,对于那些勇敢的还是有学习目标的学生,放手给他们,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很多时候学生习惯了被牵着鼻子走,突然放手,可能不习惯,久而久之,那些学生自己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会觉得老师有点留白好,既给了他们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又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这类老师看起来很懒惰,平时少辅导,给他们一些材料,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走路,最后效果显著。但是这种教师刚开始给学生的印象并不好,但是慑于他的威严,只好自己走路,走着走着,发现自己可以解决问题了。但是这一方法和态度比较适用于必修二和高三复习。因为必修二是人文地理,学生都能看得懂,再给学生一定的材料,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效果会非常好。高三复习时,中下层学生已经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性了,这时学习就不再是兴趣为主了,而是一种需要,一种任务,必须坚定不移的完成。教师再适当的指导,提供相应的材料和数据,让学生自己分析理解,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渐渐得到了提高。
再说说第三个教练,第三个教练总是很和蔼的笑着,每次他都会鼓励你,并且一步一步的教你,告诉你方法和步骤,甚至技巧。他最大的优点是对你只有鼓励,他会消除你的心理顾虑,但是又不让你放松。比如他一直鼓励你去报名考试。当你觉得自己不行,但他却是另有高论:他说你不报名就永远给自己机会在慢慢的练,永远不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你只要报了名了,就一定会督促自己天天来练习,逼着自己把它学好。熟能生巧。多朴实但又是多么催人奋进的话。所以很多学员在他的鼓动下就去报了名,果然都学得很好。
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高考进行了小综合后,地理学科在中学学生和学科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和加强,但是从每年接触的学生和高考的结果来看,在文科中学生还是相对怕地理的,但地理又是高考中得分容易失分也最容易的科目。特别是对于中下层学生来说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地理的成绩是高考中胜出的杀手锏。
总之,对于中下层学生来说,教师的态度可能对他的影响很大,直接决定他对地理的态度和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态度 中下层学生 影响
对于每个城市来说,真正重点学校还是少数的,学校的类型也是呈现金字塔形,中层和下层学生较多。所以如何提高中下层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习快乐,快乐学习,提高学生的动力,感受到学习地理的成功喜悦,是很多地理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我所在学校也是学生基础中等,学习动力和自觉性都不是很强的学生为主,我也一直苦苦思索,如何找到突破口,让教师和学生都轻松快乐,各有所成。最近去学车,才让我豁然开朗。因为接触的几个教练性格各异,教学方式不同,特别是不同教练对学员的态度让学员的感受也不同。
下面就以我个人学车的经历为例,谈谈教师态度对中下层学生地理学习的影响。
一. 中学地理的学科特点及学科地位
中学地理具有区域性、空间性、综合性的特点,涉及的内容很多很广泛。综合性是指组成地理环境中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所以学生要有整体性和联系性的思维。同时地理又具有空间性和区域性的特点,所以学生要具备空间思维和想像力,建立心理地图。而每个区域又有自己的特征,又要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地理虽然很早就参加高考了,但是其在学生心中还是属于副科,不是很受重视。所以地位尴尬。虽然新课改提出了地理是唯一一门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课程,明确了地理学科的地位,但在课程安排、课时分配中并未十分体现。地理又是一门与我们自身生活环境最接近的学科,无论对文、理科学生都十分重要。地理学科知识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环境治理和保护、生产建设规划布局、人口控制等人类关心的问题上应用广泛。并在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宏观决策与微观调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提升地理学科在高中学科中的地位,让学生更注重地理学科的学习和认识。
二. 中学中下层学生的特点
中下层学生一方面学习基础薄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一般,往往只追求表面,不求甚解,只想知道答案和分数。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自己的学习又没有足够的自信心。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也不多,大多数是随波逐流。同时中下层学生又非常的敏感,自尊心很强。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很容易挫伤,在考试过程中也很容易有挫败感。当然还有一类学生是学习很用功,既有学习成功的愿望,又有学习的时间保证,但由于学生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中下层学生学习地理的情况
正是因为中学地理的学科特点和学科地位的特殊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直处于可学可不学,随便学的情况,对于中下层学生来说,还存在一个学习地理的高原状态。对于必修一,他们学习起来很困难,觉得抽象又难以掌握,特别是时间计算,地球运动那部分内容,学到最后还是一片模糊,还是非常生疏。而对于气候这部分也是一知半解,懵懵懂懂。人文地理部分本來比较简单,与生活也很贴近,但是又相对灵活。听的时候都听的很明白,一做题就发现自己问题很多。
因此中下层学生在学习地理这门既文又理的学科就非常不得法,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都不理想。
四.教师态度类型
所谓态度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人的举止神情 ;二是人对于事物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方式。学生和教师朝夕相处 ,老师们的一言一行 ,都是学生摹仿的榜样 ,都会给学生的心灵打上深深的烙印。教师不但是经师 ,而且是人师 ;不但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 , 也是心灵的抚慰者。教师的态度一般通过这些方式表现出来。
1).语言方式。言为心声,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态度情感,教师应该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
2).动作方式。“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表情动作而流露出来。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赞美的手势等,都可使学生产生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
3).眼神方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讲课时,眼睛应该与学生保持交流,使坐在角落的学生都能感受到。
美国一位教育家在对9万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归纳出好教师的12种素质:①友善的态度②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③耐性④兴趣广泛⑤良好的仪表⑥公正⑦幽默感⑧良好的品性⑨对个人的关注⑩伸缩性(11)宽容(12)颇有方法。
五.教师态度对中下层学生学习地理的影响
学生对好老师与坏老师的评价主要是以教师的态度为参照标准的。我在学车过程中也是深有体会,不同的教练,不同的态度,对我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我的学车状态应该就是属于中下层学生的状态。
我碰到的第一个教练是个年轻的小伙,刚开始他的态度非常好,对学员也非常有耐心,大家都很喜欢他。但是一旦教了几天,教了几个简单的动作,你还是不会时,他就不耐烦了,脾气也不好了,开始骂你,讥讽你,说一些难听的话。也许他是恨铁不成钢,想用激将法。结果适得其反,好多学员被骂的非常难堪,渐渐有心理障碍,要么是一上车就紧张,越想学好越学不好,越是出错。要么就是每次去学车都要思想斗争很久,能有点理由不去就不去。简直和中下层学生的学习心理一模一样。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刚开始很有耐心,对同学一视同仁,但是教了一段时间,发现很基本的东西竟然那么多人不会,就有点着急了,有时就会在课堂上批评了,有时本来是想鼓励学生的,结果差一点的学生就不敢再问问题,也不回答问题了。久而久之,中下层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是比较注重理解的,与中学其他文科不同,不是说考前背一背就可以了,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和理解,很多知识你理解了根本不用记那么多,学习起来轻松又愉快。但是中下层学生在最初学习地理时就被老师的态度给吓懵了,再加上一上高中一开始就是地球这部分,抽象又空间思维能力强的内容,学生学的吃力,以为地理都是这个样子,后来就只是被逼无奈的学习,越学越不会,越害怕这门学科。特别是报文科的学生,地理就成了他们的梦魇。
所以教师这时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让地理学生变得不那么可怕,而是非常有趣。那么教师的态度就显得尤其重要。
我碰到第二个教练是像个弥勒佛。他总是远远的坐着,遥控你,很少靠近教你,你一做错他也批评你,但是他会说,你停下来想想下一步是什么动作,不要总是等着教练来提醒你?所以大家都很怕他。但是这样大家容易学会。因为摸索着慢慢就发现可以不用教练了,自己也可以完成一整套内容了。
我把第二教练的教学归纳为放手。对学生不亲近,不怒而威,让中下层学生学的更好。对于中下层学生要敢于放手,不要总是觉得他们基础不好,总是担心他们不会,总是咀嚼了喂给学生,反而是害了学生,一是助长了学生的懒惰思想,什么都依赖老师,不愿意自己动脑筋。二是暗示了学生他们的想法思路不可靠,觉得自己不行,听老师的就行了。
当然中下层学生也分好多种,对于那些勇敢的还是有学习目标的学生,放手给他们,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很多时候学生习惯了被牵着鼻子走,突然放手,可能不习惯,久而久之,那些学生自己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会觉得老师有点留白好,既给了他们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又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这类老师看起来很懒惰,平时少辅导,给他们一些材料,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走路,最后效果显著。但是这种教师刚开始给学生的印象并不好,但是慑于他的威严,只好自己走路,走着走着,发现自己可以解决问题了。但是这一方法和态度比较适用于必修二和高三复习。因为必修二是人文地理,学生都能看得懂,再给学生一定的材料,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效果会非常好。高三复习时,中下层学生已经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性了,这时学习就不再是兴趣为主了,而是一种需要,一种任务,必须坚定不移的完成。教师再适当的指导,提供相应的材料和数据,让学生自己分析理解,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渐渐得到了提高。
再说说第三个教练,第三个教练总是很和蔼的笑着,每次他都会鼓励你,并且一步一步的教你,告诉你方法和步骤,甚至技巧。他最大的优点是对你只有鼓励,他会消除你的心理顾虑,但是又不让你放松。比如他一直鼓励你去报名考试。当你觉得自己不行,但他却是另有高论:他说你不报名就永远给自己机会在慢慢的练,永远不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你只要报了名了,就一定会督促自己天天来练习,逼着自己把它学好。熟能生巧。多朴实但又是多么催人奋进的话。所以很多学员在他的鼓动下就去报了名,果然都学得很好。
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高考进行了小综合后,地理学科在中学学生和学科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和加强,但是从每年接触的学生和高考的结果来看,在文科中学生还是相对怕地理的,但地理又是高考中得分容易失分也最容易的科目。特别是对于中下层学生来说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地理的成绩是高考中胜出的杀手锏。
总之,对于中下层学生来说,教师的态度可能对他的影响很大,直接决定他对地理的态度和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