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更新教师的观念,要精心设计实验,实验要围绕教学主题,师生互动,实用明了;要具有创造性,培养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正确对待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两者要有机的结合。
关键词:实验教学方法有效性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不仅仅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他们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我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教师必须确立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实验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式呆板,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观念有待更新。
二、课堂教学与演示实验要紧密结合。
教材中每个演示实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而说明同一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演示实验可以有好几个,但教师不必一一演示,而要根据教材要求及设备条件等精心选择。例如,为使学生建立大气压的概念,可选择用“纸片托水”的演示实验,不必将马德堡半球、瓶吞蛋、气压小喷泉等演示实验都端到学生面前,以致罗列了许多现象而忘却了所要表达的主题,弄得学生眼花缭乱,不知其所以然,反而达不到建立大气压这一物理概念的目的。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可以让学生上台来进行演示,或者部分的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在演示实验进行时几乎都翘首以待,充满好奇的望着实验现象,包括一些后进生或平时对物理不感兴趣的学生。但部分学生就像看魔术表演一样,只是觉得好玩和惊奇而已,往往一看了之,一笑了之。这样就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了。演示实验的过程,应该也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在实验前、实验时、试验后等关键时刻提问学生,让学生在看着好玩的同时别忘了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正确对待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目前,学生的实验技能明显滞后于理论知识的掌握。问题主要有:(1)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不规范:使用某些仪器不知道调零或不会调零;没有掌握仪器正确的使用方法;不能正确的读取数据;(2)动手操作能力差:操作过程中手忙脚乱,程序颠三倒四;(3)以“背”实验结论“代替”实验操作。要想取得较好的分组实验效果,我的方法是:
1、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初中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又没有实验基础,有的甚至认为实验只是玩玩而已,学生实验较难组织,效果也不理想。为此我们一开始做学生实验就必须强调实验室规则并制定合理的纪律,要求学生做到:(1)实验前必须完成预习内容;(2)必须按分好的实验组坐到相应的实验桌前,不得乱动器材;(3)实验时不能大声喧哗;(4)实验完后将器材摆放整齐,经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5)不能随意将器材带出实验室,如有损坏及时说明。
2、重视预习实验
实验预习是保证学生进行正确操作并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通过实验前的预习,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以及仪器的使用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实验过程中心中有数,目的明确,从而提高了实验的质量和效率。
3、指导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学生实验的关键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手脑并用、多动手、细观察、勤思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实验操作前教师要加强示范操作。学生实验操作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深入对实验过程和实验误差分析
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学生实验操作后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实验测得数据误差太大,干脆从课本上查得结果;有的编造数据;有的根据规律推算应测的数据;对这些现象应提出严肃批评,向学生讲明:实验测得数据,如果不是操作错误、读错等原因,就不能算错。由于我们所用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等不同,从而使测得的数据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应该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注重实验的总结与交流。
学生完成实验后,应对学生实验作出总结:(1)总结得出实验结论并加以解释;(2)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3)进一步深化实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如平面镜成像实验后继续提出:(1)某位同学为什么无论怎样移动后面的棋子,都无法与像完全重合? (2)为什么测得的像与物到镜面距离不等?(3) 为什么在玻璃板后能看到两个像?(4)玻璃板的哪一面才是主要的反射面?
6、确定物理实验的考核内容。
为了加强实验教学效果,应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考核。我们可以把考查内容分为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1)笔试。主要考查认知目标内容,如仪器、原理、主要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2)实验操作。主要考查仪器使用,排除故障的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等。
总之,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必须有效结合起来,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2、《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研究》
关键词:实验教学方法有效性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不仅仅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他们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我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教师必须确立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实验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式呆板,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观念有待更新。
二、课堂教学与演示实验要紧密结合。
教材中每个演示实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而说明同一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演示实验可以有好几个,但教师不必一一演示,而要根据教材要求及设备条件等精心选择。例如,为使学生建立大气压的概念,可选择用“纸片托水”的演示实验,不必将马德堡半球、瓶吞蛋、气压小喷泉等演示实验都端到学生面前,以致罗列了许多现象而忘却了所要表达的主题,弄得学生眼花缭乱,不知其所以然,反而达不到建立大气压这一物理概念的目的。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可以让学生上台来进行演示,或者部分的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在演示实验进行时几乎都翘首以待,充满好奇的望着实验现象,包括一些后进生或平时对物理不感兴趣的学生。但部分学生就像看魔术表演一样,只是觉得好玩和惊奇而已,往往一看了之,一笑了之。这样就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了。演示实验的过程,应该也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在实验前、实验时、试验后等关键时刻提问学生,让学生在看着好玩的同时别忘了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正确对待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目前,学生的实验技能明显滞后于理论知识的掌握。问题主要有:(1)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不规范:使用某些仪器不知道调零或不会调零;没有掌握仪器正确的使用方法;不能正确的读取数据;(2)动手操作能力差:操作过程中手忙脚乱,程序颠三倒四;(3)以“背”实验结论“代替”实验操作。要想取得较好的分组实验效果,我的方法是:
1、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初中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又没有实验基础,有的甚至认为实验只是玩玩而已,学生实验较难组织,效果也不理想。为此我们一开始做学生实验就必须强调实验室规则并制定合理的纪律,要求学生做到:(1)实验前必须完成预习内容;(2)必须按分好的实验组坐到相应的实验桌前,不得乱动器材;(3)实验时不能大声喧哗;(4)实验完后将器材摆放整齐,经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5)不能随意将器材带出实验室,如有损坏及时说明。
2、重视预习实验
实验预习是保证学生进行正确操作并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通过实验前的预习,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以及仪器的使用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实验过程中心中有数,目的明确,从而提高了实验的质量和效率。
3、指导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学生实验的关键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手脑并用、多动手、细观察、勤思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实验操作前教师要加强示范操作。学生实验操作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深入对实验过程和实验误差分析
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学生实验操作后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实验测得数据误差太大,干脆从课本上查得结果;有的编造数据;有的根据规律推算应测的数据;对这些现象应提出严肃批评,向学生讲明:实验测得数据,如果不是操作错误、读错等原因,就不能算错。由于我们所用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等不同,从而使测得的数据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应该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注重实验的总结与交流。
学生完成实验后,应对学生实验作出总结:(1)总结得出实验结论并加以解释;(2)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3)进一步深化实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如平面镜成像实验后继续提出:(1)某位同学为什么无论怎样移动后面的棋子,都无法与像完全重合? (2)为什么测得的像与物到镜面距离不等?(3) 为什么在玻璃板后能看到两个像?(4)玻璃板的哪一面才是主要的反射面?
6、确定物理实验的考核内容。
为了加强实验教学效果,应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考核。我们可以把考查内容分为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1)笔试。主要考查认知目标内容,如仪器、原理、主要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2)实验操作。主要考查仪器使用,排除故障的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等。
总之,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必须有效结合起来,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2、《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