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课学生艺术鉴赏与评论能力提升策略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c88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位初中美术教师,我在开展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活动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存在不少的问题。学生自主欣赏的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生活和美术之间的关系,不了解艺术就是生活的反映,在生活中没有主动去了解美术。学生对撰写美术评论的积极性很低,认为美术课就是绘画,不愿意用文字去记录自己对艺术的感受,导致写的美术评论缺乏真情实感。本文试以《古代青铜器鉴赏》一课为例,学生从旁观者、听众的身份转入为参与者和主讲者,尝试运用分类归纳、比较分析法对青铜纹饰进行创新的描述分析,提高实践美术欣赏评论水平。
  1. 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揭示艺术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在青铜器一课的学习中,要使学生赏识古代青铜器,了解青铜器和现代生活的关系,就要拉近古代青铜器与现代学生生活的距离感,创设生活化的场景。教师以问题情境为引入的起点,激发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我利用广州特有的俗语提问:“过年时大家有没有吃‘九大簋’啊?广州人通常说请你吃‘九大簋’,那是什么意思呢?”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九大簋是什么?是鸡鸭鱼肉?是不是火锅?满汉全席?”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簋”字,注解拼音“guǐ”。有学生注意到,这个簋字的下端是“皿”字。学生提出,簋应该是一种器皿。我顺势引入了青铜器的鉴赏学习,使学生从生活的情境自然地进入本课学习。
  2. 组织多元的学习方式,发现艺术品独特的美感价值
  教师引导的小组讨论形式。我把学生分成小组,并给每组一张印有各种不同的青铜器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并辨认图片中的青铜器哪些是用来装食物的,哪些是用来盛酒的。然后我引导学生赏析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特点,感知青铜器的外形之美,在小组讨论中说说自己对青铜器的认识。教师通过自己的介入、讲解和姿态,传达给学生“一种意识,一种在艺术作品中寻找真正潜在价值的意识,一种寻找有意义的艺术形式的意识和培养一种真实品位的意识”。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独立思考,展开想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生主导的表演形式。两位学生以说唱的形式表演了《我们眼中的青铜器》,向全班同学展示两件古代的青铜器。学生在乐曲声中播放课件,展示不同时期的青铜器。流行音乐、熟悉的伙伴、模仿电视人物的表演,引起了其他学生听觉和视觉上的共鸣。通过主持人与听众的互动提问,全班不知不觉的进入青铜器美感价值的课堂辩论状态中。学生在自由的欣赏和聆听过程中,感受到青铜器的另一层社会、文化的含义: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不但有精湛的工艺、精美的花纹和形状,更是根据当时社会的贵族阶层审美观念而铸造的,它体现了特定的精神目的和神权思想。
  在活动中,我也不时引导学生加深对青铜器美感的认识。我问:“铜何尊是周朝时期的青铜器,你们认为它与商朝时期的尊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们利用之前小组讨论和表演中获得的知识,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了:“周朝的尊是圆的,造型独特,看上去美观又别致。商朝的青铜器造型凝重、朴实,庄重典雅,而四羊方尊是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不同点是四羊方尊的羊脚部分像龙的形状的就是兽面纹,还有细雷纹,而且是遍布整个尊的。”“这不是羊的外形吗?”“四羊方尊的外形顾名思义是由四只卷角的羊头组成,并用手指轻触幻灯片中的羊头,它让我想起藏羚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高图足上。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其实,我想这件四羊方尊是因为制作者看到了四只羊十分兴奋活跃,才制作出这么生动的形象,把四只羊合在一起。”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但理解了古代青铜器的独特美感价值,还逐步融入了自己的看法和感情。
  3. 通过评述和模仿撰写评论,提高对艺术作品欣赏的层次
  初步学会欣赏评价。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欣赏评论的初期,可以先教学生欣赏借鉴别人的评论。教师摘抄一些不同的艺术评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比如,为什么要写评论?他们觉得哪个评论比较好?为什么那个评论写得好?写得好的评论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那些不好的评论有什么不好,哪里可以改进等等。或者教师可以对同一个艺术作品列出几种不同解释,让学生分辨其中的优劣。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观赏艺术作品时更加接近作品的特殊本质,学会明白清楚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及其审美价值。
  模仿、借鉴、评论技巧。在认识到评论的基本写法后,教师就要开始指导学生通过模仿专家的评论学习写艺术欣赏评论。我先摘选一段有关专家对青铜纹饰描述:“商代的青铜器,主要是作为祭祀用的,器皿上的装饰就与祭祀有关。这样看来,被称作饕餮的兽面纹,应是祭祀的牛羊猪等作为祭祀牺牲的形象表现,但这种表现,往往并不是采用完全的写实手法,而是加以象征化、抽象化,或予以综合处理。”我安排学生续写这段评论,并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有古代青铜器纹理的器具吗?那些器具是什么?有什么功能?在学习了青铜器一课后,你对这些器具有什么新的看法?”学生对商周时期的纹饰特色是这样进行点评的:“青铜器的纹饰丰富多彩,并能很好地组织在统一变化中,如对称、均衡、集中、放射等各种美的形式,这件凤纹尊就是利用对称的纹饰,通过凤鸟回顾的动态,巧妙地与尊的口部造型完美的组合在一起。”通过模仿、借鉴、续写及评论进行循序渐进的评述训练,既降低了学生写作评论的难度,不断提升其写作评论的才能,也激发了学生撰写美术评论的积极性。
  4. 发挥想象,鼓励创新,通过评选奖励方式激发鉴赏评论热情
  我创办了一期《青铜艺术》杂志,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创作青铜器纹饰向杂志投稿,并开展互评活动以评选最佳的稿件。第一组创作了饕餮纹,纹饰呈对称、以一种动物的形式描绘,中间有分界线。他们解释说:“饕餮这两个字在《七宗罪》的电影中解释为是贪吃、暴食的动物,上面的眼形纹样就像在探寻食物,很诡异。”第二组评论道:“波纹由于对称、层次鲜明、有规律。弯曲的形状就像丝带在蜿蜒,像波浪。”教师作出现场点评:“这组同学很擅长观察波纹组成的形式美感。”第三组的同学画了一件凤鸟组成的盾牌,盾面有两只凤,凤鸟采用对称方式来描绘,展翅高飞,显示出威武的气势。他们不但描绘的纹饰很细致、精美,还考虑到饰纹在古代生活中的功能性。教师评论道:“这组同学不但描绘了鸟的形象,还分析了鸟纹的装饰,想象力很丰富。”第五组的同学评论道:“凤鸟纹是以动物为主题,中间的弧形由小到大,图案是轴对称图形,形象优美。我们表现的是长喙鸟纹,体躯是鸟,头部有一较长的喙。”最后,《青铜艺术》杂志选取了第三组同学的作品作为杂志封面,其他小组的作品则作为插页。杂志社征稿的形式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新鲜感,既让他们尝试新的表现方法,获得不同寻常的体验,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鉴赏的积极性。他们通过创作加深了对青铜器的理解,通过师生、生生互评进一步提高了欣赏评论能力。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其他文献
背景:世界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已达到流行的程度,其慢性并发症如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心血管病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但糖尿病相关的肝脏病变却少有报道。临床工作中
在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内容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在做第三章章末的一道习题时碰到了困难。题目是:一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而做加速运动,如图1所示,其中F1=6■N,F2=10■N,则使物体前进的动力有多大?此题目的是考查学生的受力分析以及对力的合成与分解(正交分解)的能力。学生需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来求水平方向上的合力。原本以为是非常简单的题
在医院,对于某些疑难杂症,有时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往往效果不佳。而民间的一些偏方、秘方却能药到病除。同样对于班上某些经常不写作业,屡教不改的“懒”学生,采用一些“偏方”有时也能够起到“出奇兵显奇效”的作用。  偏方一:封之以“官”  “病人”:苏小泉  性别:男  体貌特征:鼻梁偏低,脑袋偏大,体重严重超标。  症状:懒惰,不交作业。  常找的理由是:忘写了、忘带了、本子弄丢了……  他有一个非常“突
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其精神文化包括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传统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文化是革命传统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当前,如何立足红色土地,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充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深入挖掘其对中学生的德育渗透作用,是一个重要课题。对此,笔者有如下思考与实践。  首先,调查了解当下中学生
何为“高效课堂”?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在有效的时空里,采取恰当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还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在坚守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同时充分利用本节课的资源,让学生明白丑与美,恶与善的客观真实”,不一而足。简而言之,高效课堂即是有效课堂的最
作文,是学生运用文字表达思想、参与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目前,学生写作水平普遍较低。我们必须对作文命题、立意、构思、方法的认知和理解及写作技巧、评判标准等加强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笔者多年来对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思考之一:要遵循规律  1. 遵循儿童思维发展和年龄特征规律,确定年段习作训练内容和形式。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敏感期。教师可着重
教学目标是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评价一节体育课堂好坏的核心因素。《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出:根据可评价性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这点明了当今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学目标不明确,难操作,可评价性差等。本文试图结合2012年在郑州举行的“全国第五届体育优秀课例展示”及结合佛山市南海区上送的全国一等奖课例“篮球传切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高中生物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应注重以下三个环节。  一、科学划分实验类型  教师要认真备课,遵循先部分探究再整体探究的原则,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研究实施情况,对现行的高中教材实验进行划分。在教学实践中我把实验进行了如下划分:  第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即没有必要进行探究,或者对实验材料进行一定的探究。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  第二类是探究性实验。可分为整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