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聚落与空间:川西北羌族的环境感知与景观适应

来源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环境是人类聚居首要的物质基础,是聚落得以传承的资源宝藏。当今景观地域特色丧失、景观趋同化问题日益严重,对地理环境的适应能促使景观异质性、特征性增加。以川西北地区居高山河谷的羌族传统聚落景观为研究对象,透视景观背后的文化内涵,阐明羌人通过“环境感知——景观适应”的生活方式,表达其质朴的审美思想,构建了人与环境亲和统一、和谐共存的空间典范。挖掘川西北羌族传统环境观念与景观适应方式,可为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其他文献
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罪在主观方面、客观行为、物证同一性和鉴定资质等方面存在证明困难。主观方面,检察机关可以引导侦查机关多方面搜集间接证
介绍了近年来纳米粒子表面包覆的方法与特点,尤其对有机高分子包覆中的聚合化学反应法和自组装高分子法,以及无机物包覆中的沉降与表面化学反应法、声化学法和纳米粒子自组装
文章将非密封放射源131Ba的应用过程分为贮存、分装、运输及测井阶段,开展不同阶段放射性水平状况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剂量估算与现状评价,掌握新疆某测井公司非密封放射源131Ba的应用过程对环境和人员造成的辐射危害。贮存、分装、运输及测井阶段的分阶段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提出,为今后开展放射性同位素测井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方法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