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文本语用价值,历练学生语用技能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yica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注重文本的言语形式和写作技巧已成为当下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直击写作方法,以激发冲突的方式历练学生对素材的选择能力;深入把握核心,以细致品析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品析能力;整体把握顺序,以纵观全局的视域让学生领悟表达技巧。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用价值;语用技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9-0061-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并明确提出了“语用”教学理念。因此,注重文本的言语形式和写作技巧就成了当下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笔者以《变色龙》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直击写作方法,以激发冲突的方式历练对素材的选择
  在初读环节,很多教师都会导入新课,引领初读,教学生字词,消除学生的阅读障碍,并着力引领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这种惯有的套路式的教学,时间一长,学生的思维就会陷入懈怠的状态之中。
  而在教学《变色龙》时,教师另辟蹊径,先让学生借助原始经验展开交流:“如果你来写变色龙,你会写哪些方面?”学生纷纷从自己对变色龙的了解和已经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文章入手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外形、种类、分布的地域、生活习性……还有的学生特意提出了要写变色龙是如何变色的。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的想法都契合了习作要求,如果能够合理布局也一定可以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紧接着,教师话锋一转:“课文又是怎么描写变色龙的?主要描写了变色龙的哪些方面?”教师引领学生开始尝试初读课文,相机消除不理解的词语。最后,引领学生与自己的设想进行对比:“哪些与我们英雄所见略同,哪些又是出乎我们意料的?”
  这样的教学,教师真正从学生的原始认知出发,紧扣学生的认知兴趣点,凸显文本的价值内涵,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
  二、深入理解核心,以细致品析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品析能力
  阅读教学的本质在于品析语言,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必须要引领学生通过文本细读,深入到文本具体的语境之中,进行体悟式的感知与品位,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高效发展。
  如在教学变色龙的捕食过程时,教师就应引领学生先进行文本细节的阅读,圈画出最感兴趣的语句,并着力思考这样写究竟好在哪里。在交流中,很多学生发现作者大量运用了表示速度之快的词语来形容变色龙的捕食过程,如“刹那间”“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等,其中“刷”字不仅将变色龙的动作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更让人仿佛听到了捕食的声音。随后,教师又引领学生结合文本的语境,感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所形成的表达效果,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尝试运用其进行造句练习;最后,教师为学生拓展资料:“变色龙的捕食动作很快,只需要■秒。如此快的动作,作者却用了96个字来展示,你觉得有必要吗?”学生深入思考之后纷纷表示:“有必要。”作者没有放过变色龙的任何一个动作,用详细的语言将自己所看到的都描述了出来,让人形成了身临其境之感。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引领学生深入辨析作者细节描写的独特魅力,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整体把握顺序,以纵观全局的视域领悟文本的表达技巧
  文本阅读需要紧扣核心、凸显细节,也需要着眼整体,纵观全局。只有在整体中深入细节,在细节中回望整体,学生才能规避“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尴尬。
  如作者除了描写变色龙外形、捕食和变色的特点之外,还在开篇用了8个自然段铺垫变色龙的出场。教学时,教师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描写变色龙,而要专门描写其生长环境和南非兄弟一起寻找变色龙的情景呢?这样的描写蕴藏着作者怎样的深刻用意呢?”学生在深入阅读中发现,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毒蛇”“怪蛇”“冷冰冰”“似蛇非蛇的怪物”“四脚小蛇”等词。教师则引領学生透过这些独特的词汇,形成自己的认知体验:“我有些害怕。”“我觉得更加好奇了。”“给人一种神秘之感。”“我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受。”……随后,教师进行小结:“作者的写法真是高明。他要描写什么,却不直接进行描写,而是故意卖关子,这种写法就叫作‘设置悬念’。”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紧扣课文的与众不同之处,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与深入思考中,洞察了文本表达的秘秒,真正做到了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就应该将重心聚焦在语言的体悟、积累和运用上,着力于揣摩作者蕴藏在文本中的写作方法与资源,为丰富学生的自我认知奠定基础。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路径,其实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形象描述。结合部编教材一年级《影子》一课儿童诗教学,通过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方式来有效落实语文要素。具体策略为:强化语用教学,优化教学路径;稳定教学语境,优化教学路径;借助思维统整,优化教学路径。  [关键词]语文要素;教学路径;部编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84-02  何
[摘 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高度,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抓住听说读写设计课堂教学,力求目标简明、过程简洁、学法简约,从而使语文课堂显得简约而不简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简明;简洁;简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29-01  “大道至简”出自老子的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大屏幕出示与知音相关的诗句:  (1)知音共饮醉当歌。(2)世乏知音空抚琴。(3)知音世所稀。(4)欲取
[摘 要]教学实践中,学生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活动热情高,但习作兴趣低;活动能力强,但习作水平低;活动时间长,但写作时间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尽情释放,与习作有机交融;强化口语,以我口表我心;抢夺时间,保障随堂练笔,真正发挥活动的价值,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尽情释放 强化口语 抢夺时间 活动作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
[摘 要]转变学习方式是切实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力抓手。学习单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对学习方式的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变革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目标指向、规划流程、提升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学习单进行科学设计和运用,注重学习单的有用、有趣和有效,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成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习方式;学习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语文课堂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怎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这是现在困扰着我们的问题。大胆取舍、有效整合是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教学实践中,要把准年段目标、学生基础、教学重心和课堂基调,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确定好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此作为教学展开的基本思路,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有力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 取舍 整合 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摘 要]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教学中,教师要巧设判断题,以提高学生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要抓住相似段,让学生对比辨析,提高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要找准迁移点,丰富充实学生阅读图式,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策略;课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14-02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
[摘 要]在小学阶段,识字历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打好学生语文基础的有效措施。教师通过多种措施共同使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记忆字形、理解字义,就能奠定学生的识字基础,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识字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字教学 多效并举 循环递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92  汉字是构建汉语大厦的基础材料,
[摘 要]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黄山奇松》的群读类学中,教师通过学画结构图理清文章结构、试用结构图读懂文章和运用结构图写文章思路几个环节,让学生掌握画结构图的阅读策略,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群读类学;阅读策略;结构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1-0011-02  赵镜中教
[摘 要]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每一位教师精心地规划设计,有系统 、有策略地引领,还需要我们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搭建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一个自由崭露头角的空间。以《秦兵马俑》观摩课为例,探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习力;想学;会学;乐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