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zhi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新理念,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
  1. 创设有效问题。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是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交流方式,以陈述观点说出理由为要求,以思维强化为训练程序,让课堂上每一位学习者都成为研究者。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的问题,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教学境界,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或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例如:教学《背影》一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创设如下问题:文章为什么不刻画父亲的正面形象而写“背影”呢?为什么要详写“过铁道买橘子”时的细节呢?“背影”在行文中起什么作用?如果让你写父亲的“背影”,你如何构思呢?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高涨,思绪也就随之“活”了起来。
  2. 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问题当作一种形式,为了赶进度,让学生的阅读和讨论走过场,只给学生二、三分钟时间阅读文本,然后就得回答老师设计好的各种问题。且不说这二、三分钟内学生对文本内容了解多少,更谈不上有自己的什么感悟了。因此,我们不仅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文本,更要确保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时更要给以足够的空间,以便让学生得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想法。
  二、点拨探究方法,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尤为重要。一篇课文的标题,是读者首先接触到的文本内容,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它更是一扇明亮的“窗户”,推开这扇窗,就有无限的风景相迎,扣住课文的题目,就能抓住课文跳动的“心”,提升课堂的阅读成效。如:八年级下册课文《寻找时传祥》,读题后,教师可诱发学生探究: 题目中的“寻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寻找”?时传祥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文中通过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时传祥?又如:我在教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时,首先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思考是谁送谁?学生为探寻答案而细读诗歌,从诗歌的末两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理解出是故乡水送诗人。随后我乘势追问:水怎么会送?这句话写出了诗人的什么感情?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你们还能举出有类似写法的其它古诗文吗?这种写法的特点是什么?有何异曲同工之妙?(学生经过探究发现,举出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和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诗句,这些句子都用了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把山水、明月写得活泼多情。)这样步步推进,引导发现和思考,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教学效果。可见,从小小的课文标题入手亦能深刻挖掘文章内涵,让整个教学过程显得集中而重点凸显;当我们独具匠心地读题、析题、评题之时,无疑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拓展了思维的发展,获得了审美和情感的享受,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起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作用。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
  在教学《曹刿论战》时,对“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话,同学们提出了质疑,有同学认为鲁庄公“鄙”,有同学认为鲁庄公不“鄙”,面对同学们针锋相对的观点, 我表扬了他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勇气后问全体同学:“对于庄公有无远谋这个问题,来一场辩论如何?”大家一致同意。?其次,可根据课堂实际,进行分组讨论、提问,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由全班同学仔细听并作回答。最后比一比,哪组同学提的问题最好;哪组同学回答得最好。因为学生的提问是面向全班同学,强烈的好胜心和不甘落后的心理会激发其他同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解答问题。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允许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他学习需要的问题,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索,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针对高压脉冲电源供电的被动电磁装甲系统重要结构参数——装甲板间距进行了优化分析。对与装甲板间距有关的电流对金属射流的完全作用时间、作用时间、装甲板电感,以装甲板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基本上就是教师的“一言堂”,即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五分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我们的课堂往往表现出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等特征,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自然也就失去学习的兴趣。很显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难以实现,这也与课标倡导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相违背。所以,要
毛泽东曾强调过:“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伟人先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任何工作都必须立足于本地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育好一方人,必须用好一方水土。德育管理,最终是对人的管理。  一、植根本土,挖掘本土资源,构建有校本特色的德育管理,让其成为充满活力之“沃土”  德育工作中,教育资源存在着“亲本位”的规律,即本土教育资源是最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育内容。每一所学校的历史成因、地理位置、师资构成
教育共同体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研究重点,着力促进共同体内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和探讨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利用我校创建“智慧校园”的有利时机,通过信息技术促进校区、校际协作和协同创新,实现校际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互通信息,互相学习,合作研究,促进共同体学校均衡发展而又各具特色,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打造理念创新、思想开放的校园文化,坚持特色办学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在长期的
研究了迟滞非线性系统研究的发展历程,归纳了迟滞非线性系统在建模和控制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在高精度控制平台、声纳系统和智能材料和结构上的应用,并对迟滞非线性系
以微型计算机为平台,利用简单的并行口下载电缆,实现了对边界扫描测试总线的控制,在此基础上,编程实现对SVF格式文件的解释和执行,从而构建了边界扫描测试系统的低层平台,配
教师应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利用思想品德课的时政资源,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精神  时政资源是指与思想品德课联系密切的国家大事和诸多的社会热点问题。这些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更多的是可以让他们从一个成长的年龄段去认识社会、认识时代,从而去关心社会的发展,关注国家
绘画作为学生调节情感、宣泄不良情绪的媒介,能治愈心理问题,让他们用良好的心态积极对待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最终走向人格完善、身心成熟。  一、通过绘画洞察学生的心理问题  1. 绘画是洞察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治疗的其中一个有效途径。绘画创作本身就具有治疗的效用,人可以把心情反映在纸上,宣泄存在于潜意识中的不良情绪。个体在绘画过程中,不会设防或阻抗,并且认为是安全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钱
导弹的姿态角可以由捷联矩阵的元素计算得到.通过对获得捷联矩阵(姿态矩阵)的几种方法计算的对比,看出用四元数的方法来获得捷联矩阵是最好的.
介绍了一种工作于X波段,具有较宽工作频带和较宽波束宽度的线极化微带贴片天线单元的研究方法.借助ANSOFT公司的高频电磁场仿真软件对天线单元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驻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