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选用评价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_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恰到好处的科学评价,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从“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注重过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评价能力,提高学习生活质量”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评价手段。
  关键词: 评价手段 数学素养 尊重学生 注重过程 三个能力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因此,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更新理念,立足过程,发掘潜能,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就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对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评价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了探索。
  
  一、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教具演示和操作、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运用多媒体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这些形象化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同时,我还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表扬,由此建立他们评价的信心,并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以此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发散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
  2.学会“倾听”使学生敢于发言。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后,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他们在小组内、在班里有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所期待的标准答案,这时候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如果在这时候,我们以标准答案来作最终的评价,那就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并扼制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这样一来,即使是课堂上有了让学生参与评价的时间,学生也不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只能成为流于形式的一句空话。因此,我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做到放下教师的架子,做到少“讲”多“听”。不断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议、敢评。
  3.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专家指出,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与自我监控能力,让学生参与对他人的评价过程则是一个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不仅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因此,我把评价权还给学生,“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实现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评价。我首先为学生提供评价的机会。学生可以评价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对同一内容,不仅让多位学生评价,更允许一位学生作多次评价,使其体验成功的乐趣。其次努力拓展评价时空,除了自我评价外,还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甚至自己找对子互评,进一步拓展课堂学习评价的时空。再次启迪评价方法。掌握方法是实现学生有效评价的重要保证。因此,我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启迪学习思维,教给评价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学会学习,使教学评价最终指向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二、注重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
  
  1.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坚持正面引导。“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这说明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学生,让他体验成功。同时,可以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以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思路。所以我在教学中从不吝啬赞许和鼓励,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学生发言不对,表达不好,我则及时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成长记录卡,端正学生的学习行为。传统的学生评价,重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轻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和评价的激励与教育功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给每一个学生都建立一张“成长记录卡”,及时认真收集能够反映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一切资料,以此促进学生端正学习行为。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
  
  三、侧重评价“三个能力”,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1.学生实际能力的水平是实施评价的起点。学生的实际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应当把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能力看作是评价的起点。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又缩短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消除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2.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挥水平是实施评价的重点。学生的潜在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点。因而,应以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挥作为评价的重点。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
  3.学生自学能力的水平是实施评价的关键。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教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教师公正地对待,他们就能在应有的位置上发挥最佳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一句表扬性的语言,就可能激励一位学生,从而改变他的一生,也可能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评价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其失去自信心。同时,在进行数学教学评价时,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从“端正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创设情境”、“回归生活,体现数学价值”、“热爱学生”这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 学习态度 创设情境 回归生活 数学价值 热爱学生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生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会全神贯注地学
摘 要: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培植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展开“探究式学习”,可以在活动中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多样化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激发    兴趣是指一个
摘 要: 数学是思维的载体,教师要点燃学生思维过程的火花,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积极、更主动、更灵活。  关键词: 学生 思维 生活情境 开放教学 拓展延伸    数学是思维的载体,思维的灵活性是衡量学生智力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学生来说,无论是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还是其它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有一个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完成。这就要求教师点燃学生思维
摘 要: 本文作者依据课堂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进行了调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45分钟有限的教学时间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对此作者提出了几条实施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有效教学 实施    随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正以崭新
摘 要: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数学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教育价值 ,它不仅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而且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和思维的发展 ,所以教师要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  关键词: 小学 数学教学 课堂语言    教学语言作为教学的物质中介把教师的教学设想变为教学现实,把头脑内的教学计划变为具体实在的
目前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疫苗的研究只有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铝胶佐剂疫苗,但是铝胶佐剂疫苗易冻结而失效,而蜂胶佐剂疫苗由于其良好的防冻性,能有效的解决在西藏高原低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