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政课既具有理论性的要求,更有实践性的要求。实践教学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际,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路径,有助于实践教学的深入实施和实践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现实困境;路径选择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以接触社会、运用理论、锻炼能力、提高素质为特征和目的,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和要求。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导向、育人功能。近年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实际,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路径,有助于实践教学的深入实施和实践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
1.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
1.1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直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中,只注重理论的传授与灌输,单一、抽象的理论知识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的体验性教学内容在教学安排中没有一席之地。
1.2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还未充分运用。现有的实践教学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只是单纯的从课堂内来到课堂外,如参观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还未充分激发出来,社会实践流于形式。
1.3在教学组织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存在脱节现象。各院校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由学工处、校团委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几乎没有参与,造成实践教学内容没有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2.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
2.1认识上的“失位”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时候是强调专业的培养,因而思政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不受重视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给专业教学让位,有的甚至缩减思政课的教学周数,这样就造成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思政课教师只能舍弃实践课的教学。
另外,一些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仍然存在认识上的不足。首先是一部分领导还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不正确观念,实践教学停留在“纸上谈兵”、“蜻蜓点水”的层面,致使实践教学“虚化”。
最后是一些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一些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是“形式上的东西”、“浪费时间”,不如学点外语、计算机专业课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有用,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是“游山玩水”、“走走看看”,致使实践教学“形式化”。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上述认识上的各种偏差,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和有效实施。
2.2管理上的“失范”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本应该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评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等内容。但是,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看是不同程度的开展了一些实践教学,但由于没有完整的教学规划安排,常常流于形式、半途而废,影响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质量。
2.3操作上的“失当”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与理论相衔接的一种课程意义上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现在许多高校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等同于学工处、团委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当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更强的目标性、计划性和组织性。操作上的 “等同化”,严重削减了实践教学的实际意义,降低了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
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3.1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宏观指导和统一规划。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是在学校学工处和团委等部门的指导和组织下完成的,缺乏宏观指导和统一规划。这往往造成社会实践没有时间上的保证,学生社会实践的成绩考核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划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社会实践教学举措的有效实施。各学校应当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来保障实践教学保质保量的完成。
3.2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
在思政课教学中,把实践教学列入教学内容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涉及各个学科领域,由此决定了各门课程的开展的教学内容是不相一致的,应结合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课程特色,选择好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使社会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此基础上,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整体设计。
3.3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科学方法。
实践教学要注重内涵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不能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简单的等同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该紧密结合没门思政课的理论内容有针对性的设定实践教学的内容。
3.4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成为主要成员,与校学工部、团委、辅导员形成合力,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对学生个体进行悉心的指导。学校应“以教师为本”,加强对教师适应实践教学要求的培训教育。老师自己要积极从事联系社会实际的课题研究,才能用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引导大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3.5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经费保障。
由于种种原因,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部门创收能力很弱,实践教学中交通费用、校外聘请专家授课报酬、参观考察门票费用等都是基本的必要经费开支,而目前实践教学活动的最大制约就是经费不足。学校应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同专业教学实习一样,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基金,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
参考文献
[1]范生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哲学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8(9):11.
[2]钱立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2):32-33.
[3]蒋德勤.“移动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当代诉求[J].思想教育研究,2011(3):50-52.
(作者单位: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现实困境;路径选择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以接触社会、运用理论、锻炼能力、提高素质为特征和目的,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和要求。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导向、育人功能。近年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实际,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路径,有助于实践教学的深入实施和实践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
1.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
1.1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直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中,只注重理论的传授与灌输,单一、抽象的理论知识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的体验性教学内容在教学安排中没有一席之地。
1.2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还未充分运用。现有的实践教学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只是单纯的从课堂内来到课堂外,如参观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还未充分激发出来,社会实践流于形式。
1.3在教学组织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存在脱节现象。各院校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由学工处、校团委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几乎没有参与,造成实践教学内容没有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2.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
2.1认识上的“失位”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时候是强调专业的培养,因而思政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不受重视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给专业教学让位,有的甚至缩减思政课的教学周数,这样就造成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思政课教师只能舍弃实践课的教学。
另外,一些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仍然存在认识上的不足。首先是一部分领导还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不正确观念,实践教学停留在“纸上谈兵”、“蜻蜓点水”的层面,致使实践教学“虚化”。
最后是一些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一些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是“形式上的东西”、“浪费时间”,不如学点外语、计算机专业课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有用,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是“游山玩水”、“走走看看”,致使实践教学“形式化”。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上述认识上的各种偏差,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和有效实施。
2.2管理上的“失范”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本应该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评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等内容。但是,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看是不同程度的开展了一些实践教学,但由于没有完整的教学规划安排,常常流于形式、半途而废,影响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质量。
2.3操作上的“失当”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与理论相衔接的一种课程意义上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现在许多高校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等同于学工处、团委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当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更强的目标性、计划性和组织性。操作上的 “等同化”,严重削减了实践教学的实际意义,降低了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
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3.1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宏观指导和统一规划。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是在学校学工处和团委等部门的指导和组织下完成的,缺乏宏观指导和统一规划。这往往造成社会实践没有时间上的保证,学生社会实践的成绩考核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划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社会实践教学举措的有效实施。各学校应当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来保障实践教学保质保量的完成。
3.2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
在思政课教学中,把实践教学列入教学内容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涉及各个学科领域,由此决定了各门课程的开展的教学内容是不相一致的,应结合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课程特色,选择好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使社会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此基础上,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整体设计。
3.3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科学方法。
实践教学要注重内涵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不能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简单的等同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该紧密结合没门思政课的理论内容有针对性的设定实践教学的内容。
3.4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成为主要成员,与校学工部、团委、辅导员形成合力,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对学生个体进行悉心的指导。学校应“以教师为本”,加强对教师适应实践教学要求的培训教育。老师自己要积极从事联系社会实际的课题研究,才能用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引导大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3.5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经费保障。
由于种种原因,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部门创收能力很弱,实践教学中交通费用、校外聘请专家授课报酬、参观考察门票费用等都是基本的必要经费开支,而目前实践教学活动的最大制约就是经费不足。学校应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同专业教学实习一样,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基金,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
参考文献
[1]范生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哲学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8(9):11.
[2]钱立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2):32-33.
[3]蒋德勤.“移动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当代诉求[J].思想教育研究,2011(3):50-52.
(作者单位: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