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再造耳翻造术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sslove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耳廓再造术后效果不满意的翻造方法。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耳廓再造术后效果不满意患者14例14只耳,其共同特点是再造耳形态严重失常,靠简单的修整无法获得良好的外形,必须将原支架取出,重新采取肋软骨制备耳支架移植才能获得明显的改善。根据再造耳局部的软组织条件将本组患者分为3类:类1,8只耳(57.1%),原支架严重变形,覆盖支架的软组织经处理后可以即时再用。重新采取肋软骨,制作耳支架,调整原覆盖组织包裹支架再造耳廓。类2,4只耳(28.6%),再造耳结构完全消失,仅遗留皱缩的瘢痕,乳突区为贴骨植皮,重新制作肋软骨支架,采用轴型颞浅筋膜瓣覆盖,创面植皮进行修复。类3, 2只耳(14.3%),再造耳结构完全丧失,局部皮肤皱缩,但耳后筋膜瓣破坏不严重可以利用。将原支架取出,待局部皮肤具备条件后,在皮瓣下放置扩张器,扩张皮肤,按照扩张法耳廓再造的原则重新进行耳廓再造。

结果

14只耳中13只(92.9%)翻造手术顺利完成,术后1个月复查,翻造耳具备应有的耳廓结构;1只耳(7.1%)进行皮肤扩张翻造,皮瓣皱褶处在扩张过程中破溃,将扩张器取出并舒平皮瓣,3个月后再次扩张,进行耳廓再造,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术后1个月复查,翻造耳具备应有的耳廓结构。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平均6.9个月,翻造耳形态稳定,比翻造前获得明显改善。

结论

耳廓再造失败后,根据局部软组织条件,重新采取肋软骨进行耳廓再造可以获得良好的外耳形态。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了解安徽省小儿烧伤治疗三级协作网对烧伤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统计2014年1月—2015年12月,即建立小儿烧伤治疗三级协作网前,以及2016年1月—2017年9月,即建立小儿烧伤治疗三级协作网后,六安市人民医院和阜阳市人民医院转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烧伤患儿占同期住院烧伤患儿的比例、性别、年龄、烧伤严重程度、治疗方式、治疗结局、休克发生情况及其治疗结局、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时间和费用,2
期刊
期刊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11 510例住院烧伤患者的创面分泌物、深静脉导管、静脉血、大便、中段尿液、痰液、穿刺液、咽拭子标本25 286份,行细菌培养,共分离出3 357株菌株。采用API细菌鉴定板条和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
主要介绍了1例罕见的面部巨大皮样囊肿的诊疗过程及方法。病例为中老年男性,病史20年,肿块逐渐增大,因入院前1 d出现破溃来院治疗,该肿块位于左面部,呈蛋形,几乎占据整个左面颊部,辅助检查均提示良性肿块。选择手术治疗的方式切除肿块,术后病理示皮样囊肿伴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符合术前辅助检查结果,术后切口愈合良好,随访2年瘢痕不明显。讨论:①皮肤主要良性肿瘤皮样囊肿和皮脂腺囊肿在组织学和病理学上的区别;
目的对双侧外耳缺失伴发外耳道闭锁的猪进行鉴定,探讨其作为动物模型在整形外科的应用。方法以1头二花脸公猪和1头沙子岭母猪为祖代个体,构建F2近交群体。对患病和表型正常个体的外耳形态进行检查。选取1头正常个体和1头它的全同胞双侧外耳缺失的患病个体,行颞部CT扫描,并对HOXA1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二花脸×沙子岭F2近交群体中,75头F2个体中有57头表型正常个体和18头患病个体。患病个体为双侧外耳缺
目的观察耳再造患者第8肋软骨的发育情况,根据软骨的质地特点实现个性化的外耳轮美学构建。方法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对415例接受自体肋软骨耳再造患者的第8肋软骨发育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关注与外耳轮构建关系密切的长度、宽度、弹性和可塑性。在手术过程中根据上述几个方面的特点,采用4种不同的构建方案来实现外耳轮软骨合理的长度和强度,以及外耳轮与耳垂的自然衔接。结果总结出了4种不同的第8肋软骨构建外
期刊
目的观察Q开关1 064 nm像束激光治疗老年性皮脂腺增生的效果。方法对36例老年性皮脂腺增生患者采用Q开关1 064 nm像束激光治疗,1~2周治疗1次,6~8次为1个疗程。结果经Q开关1 064 nm像束激光治疗后皮损在治疗1个疗程后逐渐萎缩,或出现增生组织脱落,原皮损区无明显色素异常或瘢痕形成,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差异不明显,随访6个月后未见复发。结论Q开关1 064 nm像束激光可有效清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