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自然课的作业单设计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s7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自然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新的课程标准也已从传统的“教——学”为中心的传授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如何让这些科学活动起到应有的作用,实现手、脑结合的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呢?我想“实验作业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就好比是游览景点时的向导图,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指明了方向,让学生能成功动手操作实验,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理解、感悟、内化,并获得知识技能。
  一、正确认识实验作业单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本质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保证。让学生做好探究活动,在面对实验时,不仅要动脑思考,还要积极动手操作实践,成为探究活动的主导者;让教师不再只是一名教书匠,而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幕后推手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于实验教学的辅助工具——实验作业单来帮助完成。
  作业单不同于作业,它还是一种实践过程,是呈现学习目标、作业活动方案等教学要素的平台,作业单是教学活动的媒介,是联系教与学的纽带,教师依据学情,为达成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学习活动的载体,它具有支架的功能。而实验作业单在作业单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实验方法创设不同的实验情景,是学生实验学习的“路线图”,学生根据这一“路线图”,探索某一实质的规律,从而获得客观事实和结果。
  二、注重多角度的实验作业单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1.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的实验作业单设计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需要做的是通过多途径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如我们在出示实验材料后,先让学生“玩一玩”,从而把学生的兴趣引向具体实验内容。
  2.以问题推进为主线的实验作业单设计
  问题什么时候提出、怎样提出,也是实验作业单设计的关键所在。孩子们虽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会忽视一些重要的观察内容。然而老师层层推进的问题导向可以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全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3.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托的实验作业单设计
  为确保实验顺利完成,除教师要梳理教材内容、精心准备实验器材外,在设计实验作业单的过程中还需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寻找与实验活动的联结点,设计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活动内容,让实验变得浅显易懂。三年级《鱼的认识》一课的重点是探究鱼的特征,鱼对小朋友来说太熟悉了,它的特点可以说是如数家珍,有鱼鳞、尾巴、靠鳃呼吸、在水中快速游动等,老师先让小朋友画一画你心中的鱼长什么样,然后出示真鱼,在看一看鱼儿,动手抓一抓,喂一喂鱼食后,对比这些真鱼与自己刚才画的鱼有什么不同,从而开始探究这些可爱的鱼儿。鱼会游泳,是因为鱼有鱼鳍、鱼鳞、鱼膘,鱼鳍能控制方向和前行速度;鱼膘能上下浮动;鱼鳞既可保护鱼儿不受伤害,又可减小前行的阻力。鱼能在水中呼吸,是因为鳃,就像我们人类能在陆地上呼吸是因为有肺,那么空气是怎样进入到鳃内的呢?小朋友们联想到人类的呼吸过程,空气从鼻腔或口中进入到肺,吸人氧气后,再由鼻腔吐出二氧化碳。大家发现鱼的嘴巴在水中总是一张一合,它是干什么呢?通过让鱼儿吸人红色的水后,终于发现原来红色的水吸入后,经过鳃,然后从鳃盖中排出,所以鱼儿的嘴总是一张一合,鳃盖也一上一下翻动,原来是在呼吸啊。这样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去尝试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更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三、開展多元评价的实验作业单设计,营造合作互助的文化氛围
  《考古》是小学三年级《灭绝、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这一章衍生的教学内容,本课时旨在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尝试模拟整个“考古”过程。教师在教授时,没有直接将责任告知各岗位员,而是让岗位相同的各成员相互合作。小组活动中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事先罗列出这些活动表现的重要方面和评价标准,教会学生自评和互评,由学生自己来判断表现得好不好,在评定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在《考古》这课中,评价也是一直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模拟考古开始后,教师发给各“工作人员”的工作牌,并且该工作牌后面附带着各岗位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若在考古中还不清楚本岗位要领,可以再次参考,活动完成了,先是自评,针对刚刚自己的表现,逐条对照,评星加油;然后是小组互评,有的小朋友评价组内成员做事认真、仔细,一寸不拉地搜寻每块土地;有的小朋友则表扬了大家合作意识好,集体荣誉感强……学生间相互夸奖,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增进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这样的评价还旨在让老师快速判断实验作业单设计的合理性和指导语的明确性,因为作业单不合理,指导语含糊不清,则会让学生难以理解,就会产生很多不一致的行为表现。
  在开展“做科学”的新课堂实践中,我们坚持以探究为中心,以实验作业单为桥梁,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直接体验、勇敢尝试的机会,把学习、实验、体验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
  [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瀚文小学上海]
其他文献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基本上还保持着幼儿园及家里的一些行为习惯,对学校的行为要求、课堂常规还很陌生,没有上课的概念,特别是体育课,整个教学在室外、操场,学生课上随意好动,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因此,一年级新生的体育教学就要正视学生的现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学,以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课堂常规教育为重点,如何快速、有效地建立一年级新生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已经连续带了六年一年
过敏反应是机体的一种变态反应,常见的过敏原有食物、药物、花粉等。在护理工作中,常有对输液用的固定留置针透明贴膜过敏的患儿,轻者皮肤发红、皮疹、瘙痒;重者起大小不等的
以福建省内某提篮式钢箱拱桥为研究对象。为了研究提篮式拱桥的结构受力性能、工作状态,对该桥梁进行了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通过静动载试验所得到的分析数据和结论,可供同类
随着新课改的滚滚浪潮,时代对我们教师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各种课程改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勃勃生机。怎样才能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是广大语文教师一直苦心研究的。实践证明,海量阅读是提升师生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与书交友,才能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只有达到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  一、改变自身,教学相长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
新课程改革着重指出:实现师生之间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追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再次提问。追问是教学中常见的教学行为,是师生交流的重要的途径之一。通过追问,教师可以关注课堂中生成的内容,能更好地加强课堂中师生的互动。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方式比较单一,基本处于“一问一答”的模式。教师对
我校地处太仓港港口开发区,随着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和高新人才涌入港区,为了配合港口经济的发展,学校无条件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港区引进的高新人才子女,2008年9月,我校一下子接收了一到六年级共400多名外地学生,再加上原来就在我校就读的外地学生,我校的外地生数量占到了学校总人数的近70%。从区域来看,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不同的民族,有本地学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从学生接受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