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静脉注射消炎痛是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常规治疗方法,但治疗过程中常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少尿、消化道出血、脑血流灌注减少.近年来,静脉注射布洛芬已用于治疗早产儿动脉
【机 构】
:
Shahid Beheshti 大学医学院新生儿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静脉注射消炎痛是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常规治疗方法,但治疗过程中常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少尿、消化道出血、脑血流灌注减少.近年来,静脉注射布洛芬已用于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布洛芬治疗不会减少脑血流灌注,也不会影响胃肠道和肾脏的血流动力学.伊朗目前尚无消炎痛和布洛芬的静脉制剂供应.该研究旨在比较这两种药的口服制剂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6例胎龄小于34周经超声心动图确诊患有动脉导管未闭的早产儿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人.一组给予消炎痛口服,每次0.2 mg/kg,24 h给药1次,共3次.另一组给予布洛芬口服,共3次,间隔时间为24 h,首剂为10 mg/kg,随后两次各5 mg/kg.用药后观察导管闭合率、副作用、并发症及临床过程.结果 用药后布洛芬组18例患儿动脉导管都闭合(100%),而消炎痛组18例中有15例患儿动脉导管闭合(83.3%)(P>0.05).两组疗效差异统计学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消炎痛组发生了3例(16.6%)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布洛芬组则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成活率均为94%(17/18).消炎痛组1例死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布洛芬组1例死于败血症.结论 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和口服消炎痛治疗一样有效,而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较口服消炎痛治疗低.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与同类型的剖腹手术比较,研究腹腔镜手术对老年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8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老年患者术前、术后24、72 h和7 d的白细胞总数、
目的制备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观察免疫学特性.方法通过已二酸二肼(ADH),将纯化的荚膜多糖抗原与破伤风类毒素(TT)蛋白共价结合,制备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物.以2.5μg多糖
目的介绍经内镜下斜坡脊索瘤切除的手术方法,探讨内镜在下斜坡脊索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例下斜坡脊索瘤,均采取内镜引导下经口.咽后壁入路进行肿瘤切除。结果术后 MRI
目的探讨凝血酶敏感蛋-1(TSP-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在判断骨肉瘤患者复发转移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5例骨肉瘤手术切除标本的VE
目的 :探讨氨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运动耐力及其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 :临床稳定期COPD患者 2 5例分别于氨茶碱 0 .2 5g静脉推注前后作极量运动试验 ,并用能量代谢仪
目的:研究酸味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代谢的影响。方法:观察该方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体重、进食及饮水量、血糖、血脂以及血浆终末糖化产物的影响。结果:酸味中药
目的:利用组织工程方法制备的神经组织替代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观察移植体的存活时间和神经功能指数.方法:实验于2001-04/2003-01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外科颅脑创伤中心
目的 探讨淋巴结外软组织阳性(EM)与胃癌各种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以及其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1年1-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治疗和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
目的 探讨鼻窦炎引起的嗅觉障碍的发病机制。 方法 在鼻腔内窥镜下取嗅区粘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 嗅粘膜上皮层嗅细胞和支持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变性、
目的 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Ketorolac tromethamine 0.5%,Acular,安贺拉)对培养兔角膜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影响.方法 选用原代及传代兔角膜细胞,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