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深度报道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u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新闻媒介在深度报道上的投入和取得的成效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面对信息技术进步和新媒体兴起后国内、国际之间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以及受众越来越高的需求,我们应认真思考一下如何进一步改进深度报道,力争让质量、品种、写作技巧、时效等方面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深度报道;选题;写作技巧;时效
  (一)关于深度开掘问题。深度报道贵在“深”。近年来,在新闻报道方面有许多好的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但是,精品数量仍太少。尤其是新闻从业人员内每年差评的优稿评选活动更是可见精品太少。从新闻的不少稿件来看有一定深度,但是表现出来的作品显得有些粗糙、平淡。从新闻的作品中,主要表现在:材料不丰富,主题不突出,本质点不透,叙述就事论事,时空跨度不大,缺乏典型佳例,第一手材料少,增添背景少,权威人士评论少。在新闻报道中应该让自己树立报道有深度的新闻理念。报道有深度是指能揭示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把事情的本质点透。如果作品挖掘不深,点不透,就是讲很多道理,其实也是适得其反,令人生厌。那么深度来源于哪呢?我认为深度来源于对社会问题的快速透视力,既要看得透,又要反映快,这就要求我们从事记者行业人员里,在做新闻报道时,脑子里有一把锋利的解剖刀,能把事物的特点、本质、事物发展的演变进程、根本原因端出来。脑子里只有一把钝刀子,深度开掘不出来,即使加一点“理论”色彩,也淡而乏味。怎么挖出深度呢,这就要求记者有快速的透视力。那么快速的透视力是怎么练就的呢?它是来自采访时记者的思维能力。如果具体工作中不深入采访,不做扎实的调查研究,不进行科学的分析,再大的本領也没有办法把事情看准、点透。为此,记者在采访时不仅要掌握丰富的材料而且还要拥有透视力火热剖析力,所以,报道要有深度,就要勤于采访,还要勤于学习理论,学习辩证法。
  深度报道兼有新闻性、解释性、调查性和分析性的特点,但所有这些功能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并反映所报道的题材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这就要求记者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研究问题,并努力开掘,从超越“一般”中求深度,把丰富的材料和思辨色彩糅合在一起,回答社会和人们提出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二)在选题上要宽严结合,把握好“度”。从原则上说,只要事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或者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都可以选作深度报道的题材。这种报道要求记者具有宏观意识,善于按照事物本来的相互关系来看待或认识事物,善于从纵横两方面的对比中判断事物的地位和重要性。选题时,要考虑同大局相联系,正确判定所选题材的价值。既要从大处着眼,挑选那些在全局上有分量或者有独特意义的事物,又要从小处着手,从现实生活的诸多具体事物中去选取。因此,题材还是较宽广的。但是,有些事情,要多从大局出发,从国家和民族利益考虑,例如,涉及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民族问题、军事机密、尖端科技、经济情报、外交斗争等领域,就要十分慎重,要防止泄密、授人以柄或引发事端。并不是所有社会“热点”、“焦点”都可以作为深度报道的选题,要很好地筛选、策划和设计。有时在采访过程中从业人员会发现,社会和公众纷纷议论某个问题,由于解决的条件还不成熟,轰一阵,既不能促进问题的解决,甚至会起副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对这类题材还是不发公开报道,先发内部报道较好。对于有些小报小刊的所谓深度报道,格调低下、语言粗俗、胡编乱造、耸人听闻则变成了这种报道的“垃圾”。而《新闻纵横》《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节目中的许多报道效果很好。但是,有极少数新闻媒介,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只图一时轰动或只图经济效益而无视政治考虑,不顾大局,缺乏责任感。他们不做扎实的调研,只听一面之词,不加核实就发表内容重大的所谓揭露性的抨击文章。这种失实报道,不仅给新闻界,而且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恶劣影响。
  (三)要讲究写作技巧,在生动性上再下功夫。目前已出现相当一批立意新、内容好、开掘深、文笔美的深度报道。这些报道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讲究新闻写作:主题清晰、开掘深透、导语精彩、巧添背景、善用对比、精选细节(含场景、对话、动作、气氛)、语言优美。可是,总的来说,我们的深度报道仍需提高写作技巧,尤其是写得较多的综述、新闻分析和通讯,有些报道过分拘泥于解释新闻事件为何会发生这个主题,在表达方式上也显得不够灵活,平铺直叙,把原因用一、二、三的办法罗列,这样就容易使文章显得沉重有余,活泼不足,宣传效果受到影响。
  在深度报道领域,国内新闻比国际新闻好,国际新闻的对内报道比对外报道好。据不完全统计,在使用外语的对外宣传中,综述、新闻分析和述评占深度报道总数的86%,特写只占14%。而西方新闻的情况相反,特写占65%,综述、新闻分析占35%。特写在生动性和形象化上有其长处,它具有政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的特点,可以通过生动的事例把读者带到现场,同时通过必要的背景介绍使读者了解更多的知识,细节的描写又具有形象性和可感性。而且西方新闻的深度报道,比较讲究写作技巧,但是一些西方记者,由于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偏见,往往对别国进行片面宣传和歪曲报道,他们借助写作技巧,有时候甚至造谣。
  (四)深度报道的时效要因事而异,区别对待。一些人认为,深度报道只要导向正确、有深度就行了,不必讲时效。这种认识具有片面性。与消息、动态新闻有所不同,深度报道讲的是适时与及时,不是一般意义的快。事件性新闻的深度报道,在事件发生时马上就要报道,要注重及时性。非事件性新闻的深度报道,大都是谈问题,要适时。这种报道快了不行,因为时机不成熟,矛盾还没有展开,人们关注的焦点还没有聚在这点上;当矛盾发展到成熟时,马上就要报道出去,慢了也不行,时过境迁,明日黄花,要恰到好处。所以要特别注意把握形势的发展,掌握好新闻的时宜性。外国新闻媒介不仅消息迅速,而且在事件性新闻的深度报道方面也捷足先登。1995年11月4日,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身亡,成为“世界大事”。西方主要通讯社在播发急电、要闻、详讯、拉宾生平以后,就以综述、特写、新闻分析、背景性报道等文体,深入回答拉宾为什么被犹太极右分子所杀害?接连报道刺客被捕目击记、凶手如此这般说,以色列国内和世界各国反应,拉宾之死对以色列政局和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佩雷斯外长代行以色列总理职务与佩雷斯其人等。这些报道的“迅速”,为的是争取受众、赢得订户,企图左右舆论。事件性新闻的深度报道要不要注重时效,在新闻实践和效果中也能找到答案。
  参考文献
  《新闻采访与写作》 《外国新闻事业史》《新闻评论与写作》
其他文献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对其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十分的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了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的各个阶段的内容,对公司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也极大限度的节省了成本的消耗。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总结了有关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分析,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工程造价 造价控制工程造价是指某项工程的建筑的所用费用的花销,也就是整个工程的建设成本。因此对工程
摘 要现代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中老年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非常令人担忧, 他们或者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者患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病,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而且严重影响着寿命。文章结合中老年教师的生理特点与疾病状况等, 从体育保健与康复的角度提出预防和治疗这些非生物性因素疾病的有效途径。
摘 要: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数学教学,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创建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教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的求知欲望、意志力、动机和兴趣、自信心等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运用电子白板可以让教师远离传统、枯燥的教育方式,可以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转化为我要学,进一步使学生喜欢数学这一门课程。  关键词:电子白板;数学教学;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中的电子白
摘要:干扰是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通话质量、掉话、切换、拥塞以及网络的覆盖、容量等均有显著的影响。如何降低或消除干扰是TD-LTE性能能否充分发挥 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网络规划、优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TD-LTE组网干扰分内部干扰与外部干扰,内部干扰包括同频组网干扰和异频组网干扰,外部干扰包括系统间干扰及其他随机干扰。本文重点分析系统内的同频和异频干扰,以及系统间与TD-SCDMA的干扰
摘要:电网不断增长的规模和日益复杂的结构,对电网的调度和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网监控系统能够实现电网的远程信息交换、远程监测、远程控制和调度等功能,是推进电网向着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的基本设施。  关键词:电力系统;监控;性能  引语  我国电网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宏大的规模和繁复的结构对电网的监控和运行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电网监控系统必要要实现对电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