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异体操控成真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gu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凡达”异体操控成真
  科幻电影《阿凡达》中,人通过脑电波控制可以掌控克隆外星人“阿凡达”的躯体。美国科研人员2014年2月18日报告说,他们首次在猴子身上实现了这种异体操控,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帮助瘫痪者重新控制自己的身体。
  脊髓损伤会阻碍大脑指令信息向躯体的传递,导致运动能力受损甚至瘫痪。目前许多科学家都在研究通过模拟脑电波信号对受伤脊髓进行电刺激,使伤者的躯体能重新接收运动指令。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实验中使用了两只猴子,一只作为发出指令的“主体”,另一只则是接收指令、完成动作的“阿凡达”。
  研究人员要在“主体”猴子的大脑中植入一个芯片,对多达100个神经元的电活动进行监控,记录它支配每个身体动作时的大脑神经元电活动。而猴子“阿凡达”脊髓中则植入了36个电极,并尝试刺激不同的电极组合以研究对肢体运动有何影响。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仪器将这两只猴子身上的装置相连接,并给“阿凡达”服用了镇静剂,使它的身体动作完全由“主体”的脑活动所控制。它俩的任务是协作使得电脑屏幕上的光标上下移动,操纵杆掌握在“阿凡达”手中。结果“主体”控制“阿凡达”完成这一任务的成功率高达98%。
  研究人员说,他们的终极目标是利用此项技术使瘫痪人士重获运动能力,不过上下移动光标这种简单能力还远不足以改善瘫痪患者的生活,而且猴子与人有很大的差异,将这种技术运用到人体前还需更多研究。
  实验步骤
  1. 在“主体”大脑中植入一个芯片
  2. 在“阿凡达”脊髓中植入36个电极
  3. 通过仪器将两只猴子身上的装置相连
  4. 给“阿凡达”服用镇静剂
  5. “主体”成功操纵“阿凡达”移动手中的操纵杆,使电脑屏幕上的光标上下移动
  美国要打造“阿凡达”式机器人
  2012年,美国国防部曾透露了代号为“阿凡达”的计划,五角大楼投入700万美元,旨在开发通过意念遥控的机器人。这些被意念遥控的机器人足以成为士兵的完美替身,有望在未来代替士兵征战沙场。
  这也是很多科学家目前最热衷研究的领域,即通过大脑指令操纵强大的机器,将大脑智慧和机器合二为一。
  2008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科学家宣布实现了让猴子用“意念”控制机械手臂的运动。2011年10月,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宣布他们不仅能够让猴子用意念移动虚拟手掌,还能感受虚拟手掌触摸物体的触觉信号。2012年,浙江大学团队宣布可以通过猴子的“意念”,控制机械手实现抓、勾、握、捏四种不同的手部动作。
  日、法科学家打造脑控机器人
  2013年,日本和法国的科学家对外展示了利用思想控制技术完成的高科技成果,操作者可以用大脑意念控制机器人的行动。
  实验中,操作者需要戴上一顶装有多个传感器的特殊帽子,然后将操作者的想法传送给计算机,计算机将这些想法用软件翻译成数字指令传送给机器人,从而控制机器人进行简单的活动。比如走路、在几个不同形状与颜色饮料瓶变换位置后选出既定目标,看上去就像电影里的“阿凡达”。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萹蓄的水溶性多糖,采用水溶醇沉法提取萹蓄粗多糖,经葡聚糖凝胶等分离,得到2种萹蓄多糖即BX1和BX2。并对这两种多糖的组分、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性等性质进行了研究,有关
中西医之争在微博上演变成了一场关于“诊脉验孕”挑战赛,受到了媒体和网民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从报纸报道和微博舆论在该事件上的框架互动关系入手,研究科学争议性话题的传播
学位
随着生命科学和环境化学对单一构型异构体需求的增长,手性分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分离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因此,为检测生物和环境样品中痕量手性化合物及研
量子点由于具有量子限域效应,多激子效应和高消光系数等优点,已成功地应用于第三代太阳能电池—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上。此外,量子点代替染料分子,作为一种新型的敏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是一种将电化学分析方法与免疫学技术相结合而发展出来的具有快速、灵敏、选择性高、操作简便等特点的生物传感器。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建过程中,如何有
苦参碱是从中药植物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具有天然活性的生物碱,其在医药方面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炎、抗病毒、抗感染、抗肿瘤等。由于苦参碱存在于大多数中草药植物中,提取工艺手段成熟,因此其作为一种天然优质的生物碱被广泛应用。此外,苦参碱还是一种植物源的天然农药,多位点的防治和消灭害虫,并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也无需担心残留问题。因此,以苦参碱为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苦参碱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