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题就是阅读、理解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明确题目中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是正确解题的重要前提。下面结合实例来谈谈怎样审题。
一、 挖掘隐含条件
很多题目中都有一些隐含条件。所谓隐含条件,指的是隐蔽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审题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挖掘出这些隐含条件,有助于迅速解题。
例1 有一列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频率为10 Hz,振动方向沿竖直方向。当绳上的质点P到达其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时,在其右方相距0.6 m处的质点Q刚好到达最高点。由此可知波速和传播方向可能是()。
A.8 m/s,向右传播
B.8 m/s,向左传播
C.24 m/s,向右传播
D.24 m/s,向左传播
二、 弄清常量与变量
审题的关键是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共同遵守的规律,找出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及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2 两颗人造卫星A、B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周期之比TA∶TB=1∶8,则轨道半径之比和运动速率之比分别是()。
A.RA∶RB=4∶1;vA∶vB=1∶2
B.RA∶RB=4∶1;vA∶vB=2∶1
C.RA∶RB=1∶4;vA∶vB=1∶2
D.RA∶RB=1∶4;vA∶vB=2∶1
因而选项D正确。
三、 审关键词语
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题目中所提出的一些限制性语言,或是对题目所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变化过程的界定等,忽略了它们,往往使解题变得盲目。
例3 一轻弹簧和一根细线共同拉住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平衡时细线是水平的,弹簧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如图1所示。若突然将细线剪断,则在剪断的瞬间,弹簧拉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_。小球加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等于__________。
解析 此题的关键词语是“瞬间”,它的意思是“弹簧还来不及形变,弹簧对球的拉力不变”。这便是本题所隐含的条件,接下来利用平衡条件知识不难得出F=■,加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成90°角。
四、 分析临界状态
所谓临界状态,指的是物理过程发生突变的转折点,常带有隐蔽性。审题过程中要充分还原题目中的物理情景和物理模型,特别注意临界状态的分析,找出转折点,确定临界值。这样,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例4 如图2所示,竖直平面的圆环轨道与斜轨相连,圆环半径为R,斜轨与圆环均光滑,质量为m的小球从斜轨上A点由静止释放后恰好能通过圆环的最高点C。求:
(1)A点的高度h。
(2)小球在最低点B对圆环的压力F。
解析 解此题的关键是分析出小球恰好过圆环最高点C的临界条件:圆环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即重力恰好提供最高点所需的向心力。
联立两式解得:FN=6mg。
因而,小球在B点对圆环的压力F=6mg。
五、 审物理模型
所谓物理模型是人们为了从事物理研究而建立的高度抽象化了的思想客体或思想事物,它包括对象模型和过程模型。
例5 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 m高的平台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平台,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了0.45 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_______s(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取10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解此题的关键在于建立物理模型。跳水时运动员上跃、团身、绕身体水平轴及竖直轴旋转、伸展、入水,一气呵成。在空中运动的过程极为复杂。但可把运动员在空中的实际运动抽象为质点竖直上抛运动来处理。设运动员的初速度为v0,运动总时间为t,根据竖直上抛运动规律可得
一、 挖掘隐含条件
很多题目中都有一些隐含条件。所谓隐含条件,指的是隐蔽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审题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挖掘出这些隐含条件,有助于迅速解题。
例1 有一列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频率为10 Hz,振动方向沿竖直方向。当绳上的质点P到达其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时,在其右方相距0.6 m处的质点Q刚好到达最高点。由此可知波速和传播方向可能是()。
A.8 m/s,向右传播
B.8 m/s,向左传播
C.24 m/s,向右传播
D.24 m/s,向左传播
二、 弄清常量与变量
审题的关键是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共同遵守的规律,找出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及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2 两颗人造卫星A、B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周期之比TA∶TB=1∶8,则轨道半径之比和运动速率之比分别是()。
A.RA∶RB=4∶1;vA∶vB=1∶2
B.RA∶RB=4∶1;vA∶vB=2∶1
C.RA∶RB=1∶4;vA∶vB=1∶2
D.RA∶RB=1∶4;vA∶vB=2∶1
因而选项D正确。
三、 审关键词语
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题目中所提出的一些限制性语言,或是对题目所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变化过程的界定等,忽略了它们,往往使解题变得盲目。
例3 一轻弹簧和一根细线共同拉住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平衡时细线是水平的,弹簧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如图1所示。若突然将细线剪断,则在剪断的瞬间,弹簧拉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_。小球加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等于__________。
解析 此题的关键词语是“瞬间”,它的意思是“弹簧还来不及形变,弹簧对球的拉力不变”。这便是本题所隐含的条件,接下来利用平衡条件知识不难得出F=■,加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成90°角。
四、 分析临界状态
所谓临界状态,指的是物理过程发生突变的转折点,常带有隐蔽性。审题过程中要充分还原题目中的物理情景和物理模型,特别注意临界状态的分析,找出转折点,确定临界值。这样,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例4 如图2所示,竖直平面的圆环轨道与斜轨相连,圆环半径为R,斜轨与圆环均光滑,质量为m的小球从斜轨上A点由静止释放后恰好能通过圆环的最高点C。求:
(1)A点的高度h。
(2)小球在最低点B对圆环的压力F。
解析 解此题的关键是分析出小球恰好过圆环最高点C的临界条件:圆环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即重力恰好提供最高点所需的向心力。
联立两式解得:FN=6mg。
因而,小球在B点对圆环的压力F=6mg。
五、 审物理模型
所谓物理模型是人们为了从事物理研究而建立的高度抽象化了的思想客体或思想事物,它包括对象模型和过程模型。
例5 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 m高的平台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平台,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了0.45 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_______s(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取10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解此题的关键在于建立物理模型。跳水时运动员上跃、团身、绕身体水平轴及竖直轴旋转、伸展、入水,一气呵成。在空中运动的过程极为复杂。但可把运动员在空中的实际运动抽象为质点竖直上抛运动来处理。设运动员的初速度为v0,运动总时间为t,根据竖直上抛运动规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