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物对生存环境中特定捕食者的警觉能力,会随着捕食者的长期消失或灭绝而逐渐衰失。“好了伤疤忘了疼”,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因为往往还有其他自然选择因素使得猎物不再保持无谓的性征。例如,雄性孔雀鱼的保护色在捕食者不存在的情况下会迅速消失,因为雌性孔雀鱼更喜欢颜色鲜艳的异性。 但是科学家发现也有少数情况,捕食者灭绝了之后,被捕食者的警觉反应仍然长期保持。通俗点说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对这种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进行收入差距的研究中发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收入差距先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扩大,达到一个定点后,收入差距又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缩小。在以经济增长为横轴,收入差距为纵轴的平面坐标系中绘出平面图,图形呈现出倒“U”形状。因此,我们也通常把库兹涅茨曲线称为倒“U”曲线。在粗略观察中可以发现,环境的状况也是随
天文学是观测的科学,因此“量天”——测量星星离开我们的距离,甚至测量整个宇宙的大小,都是天文学家的基本工作。 “量天”最简单也最精确的方法,是我们中学就学过的三角视差法,但目前三角视差法只能量到几百光年,这样的距离对宇宙来说实在太短了。 美国女天文学家勒维特(Henrietta Swan Leavitt)找到了新的“量天尺”。1912年在哈佛天文台,她发现了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用造父变星的周光
某种新方法的介入总是会将文学研究带入一个全新的天地。20世纪初,胡适、俞平伯等用现代的考证方法来研究《红楼梦》,从而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红学事业的发展。随着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我们要问,文学研究是否能实现新的跨越呢?国外的文学研究者已经在开始这方面的尝试了。 我们为何理解文学 丽莎·詹塞恩(Lisa Zunshine)是十八世纪英国文学的专家,她目前正倾向于成为一个心理学家。自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