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下的地理课程与教学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_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现代”一词最早起源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用来指称那些比较现代和前卫的绘画作品,此后广泛应用于艺术和建筑领域。20世纪6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思潮渗透到文化教育领域,对课程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其他文献
大豆除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外,还含有一些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功能性成分。已有的研究表明,大豆功能性成分含量受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但目前关于我国大豆品种功能性成分含
天然材料及其衍生聚合物所组成的水凝胶,由于其结构中的含水量高、具有高度的仿生性--物理性质与细胞外基质(ECM)相似等,因此可以很好地模拟人体组织结构并在组织工程和生物
2001年7月,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前言”中说:“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
现实生活中,复杂系统俯首即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遍及的领域包括社会,经济,物理,生物和生态等。为了便于研究,复杂网络通常被看成是复杂系统的一种抽象描述,其中,网络中
20世纪70年代末,为适应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许涤新等提出要建立“海洋经济”学科和专门研究机构,开展海洋经济研究。1981和1982年,中国海洋国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