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能力,同时又避免运用低效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去探究问题,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了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素质教学,以期对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有效性;语文课堂
语文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将伴随人的一生,语文学习就是一个提高修养的过程。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初中生具备了一定自控能力,思想也比小学时期成熟一些,他们不再需要教师们时刻监督了,但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真正发挥其主导作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断探索创建高效性的课堂。我们要深入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建立学习模式,改进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关的趣味性,增强学生们学习语文的乐趣。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希望可以对广大教师教育教学有所启示。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去探究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效率就会越高。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新颖、有趣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认真研究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导入,把教学活动变为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竞争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有竞争,学生才会入迷。而产生兴趣是入迷的基础。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促进学生自主去探索。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要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如果你仔细观察,课堂上有竞争,学生的思维会非常活跃,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比如,在认识新字的时候,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谁组的词多、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记得最多;在朗读课文时,比赛哪位学生读得最准确、最有感情;在理解课文时,比赛哪位学生见解独到。比赛的形式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竞争,也可以以小组之间进行竞争。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活动的重要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是学生的事情,因此,学习过程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我们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原因是:第一在新课改背景下,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是大势所趋,它以引导学生按照社会发展方向,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它的最终目的就是把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相结合。第二是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会学习,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自己的实际,主动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第三是在语文课堂上,教育对象是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是能活动的人,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收获大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老师要起到主导作用,让学生明白应该怎么学,采取什么方法学生喜欢学,快乐学。
三、加强课堂互动交流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重要表现就是实现学习的自主化。主动参与,就是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强制的,被动的,而是一种自觉行为。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学习效率就会越高,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情境,促成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多种学习活动。
首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不要包办代替,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现在有点学生依赖心理严重,不愿意动手,更不愿意思考,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就马上去问老师,如果老师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让学生再去思考,或者进行点拨,学生也会解决这些难题,教师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其次,小组合作,取长补短。在课堂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当学生独立思考还是解决不了,是求教老师,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进行合作探究呢,这需要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当学生遇到新的问题时,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他们自信心。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其它学生要学会倾听,并进行补充和评价,这样,学生参与率就会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很多,最多的时候是在探究新知的时候进行合作,不少新知识和旧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后,能掌握大部分学习内容,只要让学生和同桌交流一下,再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而对于具有实践性的内容,要给学生动作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共同合作来完成,使学生互帮互助,督促检查。教师要以探索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思维比较单一,往往对知识不能举一反三,题目类型稍微一變,机会出现错误。设计一题多想,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合作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意识的人,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会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必须把握各自的特点,以教学理论作指导,尊重他们的个性,对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实现语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必春.立足学生发展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对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几点体会[J].文理导航旬刊,2011(3):37.
[2]李国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小老师”开创语文教学的“大局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8):80-81.
[3]王爱珍.让学生找回学习的自我——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课时目标的分层教学[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04):126.
[4]杨友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始于点滴的引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12):68.
[5]朱爱兰. 全面树立新型理念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问题[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 (10):120-121.
(作者单位:四川省彭州市九尺镇初级中学 611930)
关键词:新课改;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有效性;语文课堂
语文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将伴随人的一生,语文学习就是一个提高修养的过程。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初中生具备了一定自控能力,思想也比小学时期成熟一些,他们不再需要教师们时刻监督了,但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真正发挥其主导作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断探索创建高效性的课堂。我们要深入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建立学习模式,改进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关的趣味性,增强学生们学习语文的乐趣。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希望可以对广大教师教育教学有所启示。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去探究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效率就会越高。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新颖、有趣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认真研究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导入,把教学活动变为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竞争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有竞争,学生才会入迷。而产生兴趣是入迷的基础。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促进学生自主去探索。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要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如果你仔细观察,课堂上有竞争,学生的思维会非常活跃,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比如,在认识新字的时候,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谁组的词多、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记得最多;在朗读课文时,比赛哪位学生读得最准确、最有感情;在理解课文时,比赛哪位学生见解独到。比赛的形式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竞争,也可以以小组之间进行竞争。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活动的重要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是学生的事情,因此,学习过程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我们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原因是:第一在新课改背景下,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是大势所趋,它以引导学生按照社会发展方向,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它的最终目的就是把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相结合。第二是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会学习,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自己的实际,主动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第三是在语文课堂上,教育对象是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是能活动的人,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收获大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老师要起到主导作用,让学生明白应该怎么学,采取什么方法学生喜欢学,快乐学。
三、加强课堂互动交流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重要表现就是实现学习的自主化。主动参与,就是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强制的,被动的,而是一种自觉行为。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学习效率就会越高,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情境,促成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多种学习活动。
首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不要包办代替,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现在有点学生依赖心理严重,不愿意动手,更不愿意思考,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就马上去问老师,如果老师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让学生再去思考,或者进行点拨,学生也会解决这些难题,教师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其次,小组合作,取长补短。在课堂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当学生独立思考还是解决不了,是求教老师,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进行合作探究呢,这需要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当学生遇到新的问题时,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他们自信心。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其它学生要学会倾听,并进行补充和评价,这样,学生参与率就会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很多,最多的时候是在探究新知的时候进行合作,不少新知识和旧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后,能掌握大部分学习内容,只要让学生和同桌交流一下,再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而对于具有实践性的内容,要给学生动作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共同合作来完成,使学生互帮互助,督促检查。教师要以探索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思维比较单一,往往对知识不能举一反三,题目类型稍微一變,机会出现错误。设计一题多想,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合作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意识的人,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会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必须把握各自的特点,以教学理论作指导,尊重他们的个性,对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实现语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必春.立足学生发展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对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几点体会[J].文理导航旬刊,2011(3):37.
[2]李国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小老师”开创语文教学的“大局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8):80-81.
[3]王爱珍.让学生找回学习的自我——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课时目标的分层教学[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04):126.
[4]杨友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始于点滴的引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12):68.
[5]朱爱兰. 全面树立新型理念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问题[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 (10):120-121.
(作者单位:四川省彭州市九尺镇初级中学 61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