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与创新

来源 :景德镇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bestsoluti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昌江河畔,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是中国首批2 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生产陶瓷而著称的古老城市。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经走过了千年的发展历程。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景德镇瓷业辉煌与其先进的制瓷工艺密不可分,在长期制瓷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严谨的传统手工制瓷工艺。据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一只普通的杯子细分起来工序达到72道之多,因此有“一杯工力过手72方克成器”的说法,每道工序都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程度。练泥的只管练泥,拉坯的只管拉坯,彩绘者也是画者画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画,如此明细分工提高了制瓷效率,也使景德镇瓷器得以成为全国瓷器的翘楚。然而我们不能因为过去而骄傲自大,陶瓷艺术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地前进发展
  千年的陶瓷辉煌,给景德镇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精神财富,也煅铸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精神。传承和弘扬景德镇陶瓷文化,是瓷都广大市民颇为关注的话题。景德镇陶瓷艺术如何在发展中创新中前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应当了解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
  景德镇陶瓷在发展中的优势:
  首先,景德镇拥有深厚的陶瓷艺术根基。近代的“珠山八友”开一代新风,对后世的陶瓷艺术带来深远的影响。在景德镇每代人都会出现陶瓷艺术大师,这里是陶瓷大师最多的地方。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师队伍庞大,拥有众多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和学院教授,上千名具有高级职称的陶瓷艺术专业人才,以及近万名陶瓷艺术专业工作者。
  其次,景德镇拥有完善的陶瓷教育体制。全国唯一一所陶瓷综合类大学设立于景德镇,更为景德镇乃至全国的陶瓷行业培养了大批陶瓷美术人才。景德镇的陶瓷艺术研究力量也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分别设有部级、省级、市级的陶瓷研究所,大型的画院、研究院也有数家,大街小巷遍布艺术家的工作室,整个瓷都形成了极具活力的陶瓷艺术研究和创作氛围。
  再次,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传统和浓郁的艺术氛围,催生了大量的草根陶瓷艺人,不少陶瓷艺术大师就是在这种耳濡目染、家族相传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景德镇陶瓷虽然有千年的历史,经历千年的发展。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发现陶瓷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不好的风气。例如:
  1、艺术陶瓷带有严重的商品性。注重商业性但却忽略了艺术性。从理论上看,陶瓷艺术作品和其他任何艺术种类一样,有着商品的属性,有一种劳动产品和交换物双重属性相统一的特性。但是,艺术作品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的商品属性有其特殊性。它的特殊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它是一个欣赏的对象,是精神的产品,具有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它受到传统文化和社会各种思想观念与风尚的影响。因此,陶瓷艺术作品的价值在艺术市场的交换过程中,并不一定能真正得到实现,它有诸多的条件。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艺术作品的这种商品属性并不是内在于作品的一种属性,而是在艺术市场的交换过程中,由市场经济这种特定的社会制度附加在作品身上的一种外在社会属性。因此,真正有内在价值的艺术作品是因为它有艺术性而不是因为其有表面的商业价值和价格。反观景德镇当前的陶瓷艺术领域,有一股很严重的商品倾向,唯利是图者大有人在,模仿、抄袭姑且不说,一哄而上,粗制滥造,一味迎合商家的要求,竭尽媚、俗之能事。这类倾向,仅仅把陶瓷艺术的创作当作一般商品的生产,抹杀了艺术家的灵感,又误导了广大的欣赏者和购买者。应该说明,这种倾向不是陶瓷艺术本身使然,而是某些制作者人为因素造成的。像薄胎瓷,原来是瓷都景德镇的绝技和稀世珍品,现在滥到何种程度,是世人皆知而又令人痛心的事。青花釉里红本是景德镇稀有之物,现在几乎人人都做,比比皆是,有人称之为“瓷都一片红”,它的前途也令人堪忧。
  2、艺术陶瓷缺乏创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应该说是这个领域的老话题了,也是陶艺家、理论家和收藏家所关注的问题。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成功的陶瓷艺术家,都是处理好了这个关系的人,反之,则是没有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明显存在两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泥古,一是媚奇。前者迷信于古代,颇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样子,唯古是尊,无论是器型,还是表现题材、技法乃至风格,都唯古是从,鲜有新意,若是商品,也无可厚非,更何况,时下“仿真”艺术品正流行着呢。若能真正做到“仿古暗合,与真无二”也是幸事,只不过要标明“仿真”或“仿古”,以正视听。笔者这里决不是反对和指责仿古瓷的制作和生产。相反,从商品经济的角度讲,景德镇在这一方面还做得很不够,大有潜力可挖,大有文章可做。笔者所指的泥古,是一种创作倾向和一部分陶艺家的创作态度。他们食古而不化,塑和尚,还是几百年前的形象;绘山水,徒有前清之形而无其神韵;画花鸟,不脱古人之迹而无古人之心,毫无创意,更无时代气息可言。若从艺术标准衡量,则几乎毫无价值可言。与此相反的另一种倾向则是媚奇。这种人,往往羡慕新,追求奇,每每为观看到新奇的作品而激动,便起模仿之心,不求甚解,一味猎奇。好像越奇越怪才越具创造性,才越具有艺术性。
  其实,恰恰相反,这是缺乏艺术功力的表现。我们反观景德镇陶瓷拥有巨大的优势和现状。我们不能停滞不前,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那么如何继续发展呢?
  首先,只有发挥陶瓷艺术人才的巨大优势,才能保持景德镇陶瓷艺术难以撼动的霸主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繁荣和发展文化战略的实施,景德镇市政府加大了以陶瓷艺术为主的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艺术陶瓷更是如鱼得水、扶摇直上。在政府引导和众多艺术家的运筹和领衔下,如今景德镇的艺术陶瓷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陶艺佳作层出不穷。
  其次,发挥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地域文化性,陶瓷是景德镇人的根,也是景德镇地域文化的主要特征。景德镇要发展,就必须发展陶瓷文化,我们要抓住当前国家推进文化发展的机遇,全力发展我们的陶瓷艺术。
  再次,搞好陶瓷艺术的传承。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之所以一千多年来,一直保持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它始终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景德镇最有名的四大名瓷青花、玲珑、粉彩和颜色釉,都是从无到有,从前人传承下来的工艺基础上创新而来的。对于先辈,我们要心存敬畏和感恩。对于陶瓷艺术,我们要满怀激情去传承创新。要想在陶瓷艺术上有所创新,做的就是博采众家之技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如果一个艺术家没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创新就无从谈起。
  在景德镇这块充满艺术气息的土壤里,还有很多营养值得自己去汲取。笔者建议与自己一样喜欢陶瓷艺术的青年人,在向前辈学习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多出去走走,这样,既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也能开拓自己的视野。另外,学艺者要耐得住寂寞,真正沉下心来搞创作,争取创作出富有自己艺术语言的作品。只有坚持在搞好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景德镇的陶瓷艺术才会更加辉煌。
其他文献
以2009—2018年江西高等教育投入产出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分别对江西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9—2015年期间,江西高等
引言婴戏图是陶瓷装饰中一块灿烂的瑰宝,从唐朝开始出现,宋明清发展至成熟,一直到现在仍有继承和创新。能历经多年的考验,并深受人们的喜爱,这说明婴戏图适应了市场文化和社
玲珑陶瓷灯具是我国陶瓷品种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创新。玲珑陶瓷灯具在灯具市场一直很受消费者喜爱,其虽然以“玲珑剔透”而著称,但纵观玲珑陶瓷灯具的发展历程,玲珑的形式一直以米粒状占主导地位,且玲珑陶瓷灯具的装饰中普遍是青花玲珑,很少有玲珑和其它装饰手法相结合的。因此,现代玲珑陶瓷灯具整体装饰上相对传统,发展比较缓慢。  一、玲珑陶瓷灯具的发展历程  玲珑陶瓷是属于镂空的一种,其制作方法是,先在生坯上按设计
王老师在课堂上兴致正浓地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当读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时,后排一个矮个子学生举起一束菊花摇了摇,当他第二次读到这句诗时,这个矮个子学生又一次举起
本次论文设计主要以“空印”陶瓷为主题,做系列的陶瓷包装及与包装有关的设计,运用设计的构成原理,体现“简约”的设计理念,形成独具的原创风格。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人防网络建设,在提高网络信息化的条件下增加防护能力是我国人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的人防信息化水平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质量上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国经济得以迅猛发展依靠的是本土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优势,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