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农村体育课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n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的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农村的体育教学,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占据总人口的一大部分,提高国民素质,最重要的就是从农村抓起,保证农村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目前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由于在农村的学校里,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并不重视,只是偏向应试教育的要求,紧抓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这就导致了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学校体育教师匮乏,一个体育教师要同时授课好几个班级:体育器材除了少数几个篮球便没有其他器材: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薄弱,由于课程内容单调,有的学生甚至逃课。这些问题的暴露,显示出农村体育教学的弊端,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浪费了时间,也没有培育出身体素质优秀的学生,于国家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完全不符合。
  二、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让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地、主动的发展。这种发展是全面和谐的,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指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为教育方针的要求。个性指各具特色的个体性。全面和谐发展,就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和结合。这说明在体育课教学中也应开展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和谐组合是丰富多彩的,也是个性化的。“五育”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千差万别的独立个体,形成了各式各样的人才。一个优秀的体育工作者和一个乒乓球的世界明星,就其个体来讲,都是和谐发展的典型,但其“五育”的内涵和外在表现以及各育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却有很在的差异。面向每个学科,面向每学生,就是根据不同学科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佳发展。
  素质教育面向每个学生是对应试教育的决裂,应试教育危害极大,往往是顾少失多,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体育课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几个尖子,而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锻炼,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长大后都能为祖国多做贡献。
  三、如何开展更好的体育教学
  要上好体育课,教师是关键,农村初中上体育课的教师,绝大多数都不是专业学校毕业的,同时也没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培训,有的体育教师没有认真字习体育教学有一定的困难,更谈不上在体育课中实施素质教育。当前,对于体育课的教学,除了领导的重视及支持外,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有条件的农村初中应安排教师到专业学校参加业务培训,增添体育设施及器材、严格按照国家教委规定安排体育课时。体育教师应主动、积极的学习体育教学大纲,并认真钻研大纲对各年级学生的要求,认真学习有关体育课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效果
  不管体育教学如何改革。我们都离不开传统教学方法。它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讲解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比赛法等。但以下教学方法能大幅地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进行模仿练习,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例如:指导学生看图学习健身拳。让学生看图复习广播操等。
  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体育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合作。无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合作。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指导、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例如:在实心球教学中。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后可采用相互指导纠正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帮助同学纠正错误动作,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总之,学校应按国家教委的规定开设课时,培养每个学字自我锻炼、自我保健能力、良好的耐力、速度、力量、灵巧、柔韧等体能素质及自我调节能力。教师应深钻教材,认真备课,明确教材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身体发育情况以及已有的操练基础,把每一节课都准备得很充分,很周密,同时要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设人才。
其他文献
我国基础教育实施新课程的改革后,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很大突破和创新,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教师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每位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和教学反馈进行自我考察、思索和修正。新课改要求把体育生活化,便于学生接受,不要让体育课变的枯燥、乏味。就须尽快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观念
期刊
作为素质教育重要阵地的体育课课堂,把创新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学要从教会学生基本体育知识、基本运动技能、锻炼基本运动素质的身体肌能型教学观,向注重生理、心理、品质和创造素质培养的四维教学观转化。那么,新课堂下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呢?本文就体育课教学设计、老师转型、学生创造型思维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形成方面结合实际,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
期刊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认识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学效果的好坏要看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体育教学中,无论教师讲的多好,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都将影响到现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会影响着学生以后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新形势下,让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导他们以向往的心情领会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更具有重要意义。那么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要求。”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和《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继承,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提高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水平。我们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探索特色学校建设的路径,思索遇到的问题与疑惑,致力于构建多元全面发展的艺术教育
本文以门诊医疗服务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在医院中的实际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文章从顾客满意度的概念、内涵出发,回顾了医疗服务顾客满意度的内涵、特征及测量步骤
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唯一性,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本人就体育课的教学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  青少年的“好奇”心理非常强,但当愿望已经满足,就会很快产生“心理上的饱和现象”,针对学生这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