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中午,美眉小A和她的同事去公司附近的一家小饭店吃饭,一起去的还有同事的先生。同事的先生听说请小A来吃饭时,便建议到附近一家四星级酒店,环境菜色登样些。小A客气地说:“不用,旁边就有一家‘家常菜’”。同事是小A的腻友,她说就去“家常菜”吧,反正小A是自己人,不用客套的。
坐定,他们规定好每人要点几个菜。小A没看菜单,随口点了泡椒风爪、金针菇拌香菜和盐水河虾三个小菜。同事和她先生口味重,喜欢肉食,于是点了几个浓油赤酱和辣的菜,都很家常。小A也随和。这顿饭三个人都吃得很香、很轻松。
鸡爪子量大,很入味,三人埋头恶啃。啃完,意犹未尽,又点一盘。同事的老公又为自己叫了碗饭,舀了几勺麻婆豆腐稀里哗啦就下去了。他边吃边跟他太太说:“明天我去菜场买些鸡爪子糟来给你当零食吃。”他太太说:“你算了吧,什么都是心血来潮。上次说避风塘的煲仔饭好吃,就去买腊鸡腿想自己烧。到现在大半年了,腊鸡腿还在冰箱里。”他说:“不是没买到泰国大米嘛!”
小A边啃鸡爪子边笑着看他们夫妻斗嘴,她觉得她的同事,这个33岁的上海女人,很幸福。
曾经有一次,小A问B先生(她的那个“他”)晚上吃了什么,他说那天他家保姆回乡下,他和家人就在他家楼下的小饭店里随便吃了点儿。他还补充说他家来亲戚一般都在那个小饭店里吃,都是些家常菜。
在小饭店里吃家常菜的B先生,小A是没有见过的。他俩一起吃饭,不管中餐西餐,都是去有名有姓有来历的饭店。最初时几乎全都在涉外星级酒店,奢华程度曾令年轻青涩的小A手足无措。后来等感情稳定之后,他们常去的是“丁香花园”和“名轩”。每次他都温柔地问她,“今天想吃粤菜还是本帮菜?”或者“阿拉等会儿吃法国菜还是泰国菜?”……他甚至从不主动提议说“今天吃川菜”,因为川菜便宜,虽然他也喜欢吃辣。有几次吃饭,小A邀了她的“鸡爪子同事”一同前往,同事感觉拘束,吃得很谨慎,说话很斟酌。
只有一次,B先生亲手烧了一大碗基围虾给小A吃,就着1980年酿造的法国葡萄酒。那是美眉出生的年份,这又是这个40岁上海男人的创意。他说这是他十年来首次下厨,为了你,然后深情地望了她一眼。那是她感觉最温馨的一次,发生在她某年生日的中午。小A想,他不见得不懂自己要的是什么,但他只有在特定的日子里,才会作为一道厚礼送给她,混杂在昂贵而庸常的礼物中,矛盾而吝啬。多么狡猾的上海男人,家常菜才是所有珍馐提炼出的生活常态啊!
但是,家常菜也会有家常菜的腻烦。
结婚7年,B先生内心里评价他的婚姻生活越来越“肉夹气”。
什么是肉夹气呢?这是上海苏州地区的方言,形容肉堆放的时间比较久,产生了一股特殊的不适气味,程度比变质轻、比酸滂气重,其作用是可以使胃口倒掉。
如何去除这倒胃口的肉夹气呢?要将肉放在淡盐水里浸漂2小时,取出后再用温热水洗涤几次。在烹制菜肴时,又要加上几倍的姜、葱、蒜、黄酒、辣味等调料,以浓重的调料气味来掩盖,总之是麻烦又麻烦的。气味虽然不算太重,但是乌苏难散。
肉夹气除了直意为肉的气味,更是延伸为一种不适、不爽、不二不三、不伦不类等一切“乌苏”感觉的统称。黄梅天是乌苏,电脑中毒时的运转是乌苏,但都不及肉夹气乌苏。有时在评价一个人时,一时想不出什么合适又精练的字眼,上海人会用“肉夹气”三个字,其他上海人就能心领神会。
感觉婚姻变得肉夹气的他其实还是怀念最初极其到位的腌笃鲜的滋味的,但那只是老外婆、老祖母、妈妈或者姨妈的腌笃鲜,而不是太太的。
腌笃鲜是能够勾起B先生童年温润记忆的美食,养胃、养心。老早石库门底楼灶披间的氤氲蒸气里,尤其在料峭的早春,扑鼻而来的一定是腌笃鲜特有的咸鲜香味。腌笃鲜,用宜兴砂锅,加入“腌”(咸肉或咸蹄)与“鲜”(新鲜排骨和新鲜的笋,冬天用冬笋,春天用竹笋,节省点的人家用毛笋)一起“笃”。“笃”在上海话里是文火慢炖的意思。三种原料,家常得很,都不是名贵食材,买来容易,菜场都有,笃起来又方便,基本没什么招式。它的独特,是原料相互渗透浸润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灵气……只见汤在灶头咕嘟咕嘟地笃着,鲜肉的鲜,咸肉的香,新笋的脆爽,全都融合在汤里了。
B先生想念外婆、祖母、妈妈的腌笃鲜,越是久远越是想念。他太太也做了7年腌笃鲜,但他越来越觉得是“半勿郎”、“硬锵锵”,一股能感知却说不清楚的夹生味道。就像用北方的猪肉和笋,在北方的钢精锅里烧出的腌笃鲜,总是觉得有股肉夹气。
B先生自我感觉成了上海作男。他第一次正视自己的婚姻时,吓出一股冷汗:味道是那么错位。
一锅来自太太的腌笃鲜,它的香味在她和他之间停留了7年之久,那久滞不散的馥郁最终湮掉了他,也湮掉了她。
结婚以后,身为上海先生的他一直保持着喜爱吃腌笃鲜的习惯。太太第一次把她笃了3个多小时的滚烫的腌笃鲜盛了一碗端到他面前时,他一边饕餮一边嘟囔着说天下没有比腌笃鲜更好吃的东西了。她只是莞尔一笑,受到影响的是她做腌笃鲜的手艺越来越出神入化了。
太太一直深信着那句话,要留住一个男人的心,就必须看好他的胃。然而她却忽略了胃和心之间还有一个难以逾越的距离,胃舒服了,心未必就能感觉熨贴。
7年以后,他说她做的腌笃鲜越来越没有味道,她也越来越讨厌做腌笃鲜时溢满房间经久不散的味道。那种过去闻起来让人流口水的咸香味道,现在让他和她都反胃。自从他说了她做腌笃鲜难吃以后,他就彻底忘了曾经吃过的鲜美味道。自从他说了她做腌笃鲜难吃以后,她再不必为房间里充满腌笃鲜的味道而烦恼了。她和他都不承认他们之间发生的一切和当年她做的那碗腌笃鲜有关。多么默契。
B先生说,婚姻就像舞台上的那束追光,幸福被放大,所有的不和谐都被放到追光以外的黑暗处。他们极力躲在那束追光里,困守着那束追光营造的幸福生活。但是追光终究会熄灭,曾经的美味也会因为心的距离,而出现再繁复的佐料也掩盖不了的肉夹气。
历经折腾,尘埃落定后,B先生拿起了锅碗瓢盆,心轮回到最初的原来。只是,他既不是烧给情人吃,也不是烧给妻子吃,他烧给女儿吃。
圣诞节,他不再想任何节目,而是陪10岁的女儿在家里自制烛光晚餐。他做红酒牛排,烤红酒樱桃蛋糕,他注视食材的眼光温柔而性感,做出来的食物美味无边。这是一种自然的悟性,但也要加些刻意的催化。成熟男人的味道基本算是到位了。
说“君子远庖厨”的男人一定自信不足,担心七尺男儿一旦入厨,苦心经营起来的硬朗形象立刻崩溃。事实上,厨房的领地虽然长期被女性占据,但其最高境界应该是属于雄性的,因为它让男人心智成熟。
除了职业厨师,亲自下厨并烧得好吃的男人必是有资历和阅历的,懂得五味调和,知冷知热,铺排得体,心静如水。
坐定,他们规定好每人要点几个菜。小A没看菜单,随口点了泡椒风爪、金针菇拌香菜和盐水河虾三个小菜。同事和她先生口味重,喜欢肉食,于是点了几个浓油赤酱和辣的菜,都很家常。小A也随和。这顿饭三个人都吃得很香、很轻松。
鸡爪子量大,很入味,三人埋头恶啃。啃完,意犹未尽,又点一盘。同事的老公又为自己叫了碗饭,舀了几勺麻婆豆腐稀里哗啦就下去了。他边吃边跟他太太说:“明天我去菜场买些鸡爪子糟来给你当零食吃。”他太太说:“你算了吧,什么都是心血来潮。上次说避风塘的煲仔饭好吃,就去买腊鸡腿想自己烧。到现在大半年了,腊鸡腿还在冰箱里。”他说:“不是没买到泰国大米嘛!”
小A边啃鸡爪子边笑着看他们夫妻斗嘴,她觉得她的同事,这个33岁的上海女人,很幸福。
曾经有一次,小A问B先生(她的那个“他”)晚上吃了什么,他说那天他家保姆回乡下,他和家人就在他家楼下的小饭店里随便吃了点儿。他还补充说他家来亲戚一般都在那个小饭店里吃,都是些家常菜。
在小饭店里吃家常菜的B先生,小A是没有见过的。他俩一起吃饭,不管中餐西餐,都是去有名有姓有来历的饭店。最初时几乎全都在涉外星级酒店,奢华程度曾令年轻青涩的小A手足无措。后来等感情稳定之后,他们常去的是“丁香花园”和“名轩”。每次他都温柔地问她,“今天想吃粤菜还是本帮菜?”或者“阿拉等会儿吃法国菜还是泰国菜?”……他甚至从不主动提议说“今天吃川菜”,因为川菜便宜,虽然他也喜欢吃辣。有几次吃饭,小A邀了她的“鸡爪子同事”一同前往,同事感觉拘束,吃得很谨慎,说话很斟酌。
只有一次,B先生亲手烧了一大碗基围虾给小A吃,就着1980年酿造的法国葡萄酒。那是美眉出生的年份,这又是这个40岁上海男人的创意。他说这是他十年来首次下厨,为了你,然后深情地望了她一眼。那是她感觉最温馨的一次,发生在她某年生日的中午。小A想,他不见得不懂自己要的是什么,但他只有在特定的日子里,才会作为一道厚礼送给她,混杂在昂贵而庸常的礼物中,矛盾而吝啬。多么狡猾的上海男人,家常菜才是所有珍馐提炼出的生活常态啊!
但是,家常菜也会有家常菜的腻烦。
结婚7年,B先生内心里评价他的婚姻生活越来越“肉夹气”。
什么是肉夹气呢?这是上海苏州地区的方言,形容肉堆放的时间比较久,产生了一股特殊的不适气味,程度比变质轻、比酸滂气重,其作用是可以使胃口倒掉。
如何去除这倒胃口的肉夹气呢?要将肉放在淡盐水里浸漂2小时,取出后再用温热水洗涤几次。在烹制菜肴时,又要加上几倍的姜、葱、蒜、黄酒、辣味等调料,以浓重的调料气味来掩盖,总之是麻烦又麻烦的。气味虽然不算太重,但是乌苏难散。
肉夹气除了直意为肉的气味,更是延伸为一种不适、不爽、不二不三、不伦不类等一切“乌苏”感觉的统称。黄梅天是乌苏,电脑中毒时的运转是乌苏,但都不及肉夹气乌苏。有时在评价一个人时,一时想不出什么合适又精练的字眼,上海人会用“肉夹气”三个字,其他上海人就能心领神会。
感觉婚姻变得肉夹气的他其实还是怀念最初极其到位的腌笃鲜的滋味的,但那只是老外婆、老祖母、妈妈或者姨妈的腌笃鲜,而不是太太的。
腌笃鲜是能够勾起B先生童年温润记忆的美食,养胃、养心。老早石库门底楼灶披间的氤氲蒸气里,尤其在料峭的早春,扑鼻而来的一定是腌笃鲜特有的咸鲜香味。腌笃鲜,用宜兴砂锅,加入“腌”(咸肉或咸蹄)与“鲜”(新鲜排骨和新鲜的笋,冬天用冬笋,春天用竹笋,节省点的人家用毛笋)一起“笃”。“笃”在上海话里是文火慢炖的意思。三种原料,家常得很,都不是名贵食材,买来容易,菜场都有,笃起来又方便,基本没什么招式。它的独特,是原料相互渗透浸润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灵气……只见汤在灶头咕嘟咕嘟地笃着,鲜肉的鲜,咸肉的香,新笋的脆爽,全都融合在汤里了。
B先生想念外婆、祖母、妈妈的腌笃鲜,越是久远越是想念。他太太也做了7年腌笃鲜,但他越来越觉得是“半勿郎”、“硬锵锵”,一股能感知却说不清楚的夹生味道。就像用北方的猪肉和笋,在北方的钢精锅里烧出的腌笃鲜,总是觉得有股肉夹气。
B先生自我感觉成了上海作男。他第一次正视自己的婚姻时,吓出一股冷汗:味道是那么错位。
一锅来自太太的腌笃鲜,它的香味在她和他之间停留了7年之久,那久滞不散的馥郁最终湮掉了他,也湮掉了她。
结婚以后,身为上海先生的他一直保持着喜爱吃腌笃鲜的习惯。太太第一次把她笃了3个多小时的滚烫的腌笃鲜盛了一碗端到他面前时,他一边饕餮一边嘟囔着说天下没有比腌笃鲜更好吃的东西了。她只是莞尔一笑,受到影响的是她做腌笃鲜的手艺越来越出神入化了。
太太一直深信着那句话,要留住一个男人的心,就必须看好他的胃。然而她却忽略了胃和心之间还有一个难以逾越的距离,胃舒服了,心未必就能感觉熨贴。
7年以后,他说她做的腌笃鲜越来越没有味道,她也越来越讨厌做腌笃鲜时溢满房间经久不散的味道。那种过去闻起来让人流口水的咸香味道,现在让他和她都反胃。自从他说了她做腌笃鲜难吃以后,他就彻底忘了曾经吃过的鲜美味道。自从他说了她做腌笃鲜难吃以后,她再不必为房间里充满腌笃鲜的味道而烦恼了。她和他都不承认他们之间发生的一切和当年她做的那碗腌笃鲜有关。多么默契。
B先生说,婚姻就像舞台上的那束追光,幸福被放大,所有的不和谐都被放到追光以外的黑暗处。他们极力躲在那束追光里,困守着那束追光营造的幸福生活。但是追光终究会熄灭,曾经的美味也会因为心的距离,而出现再繁复的佐料也掩盖不了的肉夹气。
历经折腾,尘埃落定后,B先生拿起了锅碗瓢盆,心轮回到最初的原来。只是,他既不是烧给情人吃,也不是烧给妻子吃,他烧给女儿吃。
圣诞节,他不再想任何节目,而是陪10岁的女儿在家里自制烛光晚餐。他做红酒牛排,烤红酒樱桃蛋糕,他注视食材的眼光温柔而性感,做出来的食物美味无边。这是一种自然的悟性,但也要加些刻意的催化。成熟男人的味道基本算是到位了。
说“君子远庖厨”的男人一定自信不足,担心七尺男儿一旦入厨,苦心经营起来的硬朗形象立刻崩溃。事实上,厨房的领地虽然长期被女性占据,但其最高境界应该是属于雄性的,因为它让男人心智成熟。
除了职业厨师,亲自下厨并烧得好吃的男人必是有资历和阅历的,懂得五味调和,知冷知热,铺排得体,心静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