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嵌顿 宝宝危险

来源 :家庭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得知妻子腹中是对双胞胎兄弟后,全家人欣喜不已。无论什么都准备双份,不偏不倚,都是最好的。小哥俩顺利出生,一个叫文文,一个叫华华。但是,初为人父人母的喜悦掩盖了不痛不痒的疾患,差点让这哥俩的命运南辕北辙。
  在双胞胎兄弟不到3个月大时,父母就觉察到他们俩哭闹时,阴囊上方会出现一鸡蛋大小包块,待安静后包块就消失了。医生说这是先天性斜疝,俗称“疝气”,建议他们早做手术。家人觉得孩子太小,想等等再做。不料孩子8个多月时,小文文一阵剧烈哭闹后,阴囊处的包块就一直没消失。孩子哭个不停,且肚胀,吃什么吐什么。家长急忙带其就医,医师检查后说疝气嵌顿,已无法手法复位,需马上手术治疗。家长后悔没听医师的话,让文文遭了这么大的罪。亡羊补牢,他们马上带华华来院做了手术。
  联想到文文的遭遇,作为护士的我有必要提醒家有疝气孩子的父母们:小儿疝气很常见,唯一的治愈方法是手术。目前麻醉技术很先进,手术很安全,家长不必担心孩子太小而拖延治疗时间。万一发生疝气嵌顿,悔之莫及。
  小儿疝气主要是由于腹膜鞘状突未闭或闭锁不全及腹压增高引起的,早期可自行还纳。随着年龄的增大,疝块可逐渐增大,自行还纳的时间也会逐渐延长。如果包块卡住不能回复原位,就会发生嵌顿性疝。此时如果不及时治疗,进入疝囊的肠子就会发生坏死。年龄越小,嵌顿率越高,危险性越大。
  虽然6个月以内的婴儿小型疝有自愈的可能,但等待自愈是不可取的,尤其是疝块经常嵌顿的孩子。因此,当您的孩子确诊为先天性斜疝后,应及早手术治疗。新生儿及6个月以下婴儿疝囊菲薄,解剖关系不清,手术易发生疝囊撕裂、精索损伤,一般情况下,如无反复嵌顿,手术年龄以6个月至6岁之间比较合适。6岁以上小儿将入学,如不治疗可影响小儿参加体育活动,对孩子精神及身体的发育均不利。新生儿、小婴儿嵌顿疝应及时手术,因其常合并精索扭转或受压,造成睾丸坏死。
  
  名词解释
  ◆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手术复发疝、股疝等。多是因为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
  ◆精索:位于睾丸上端与腹股沟管腹环之间的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由睾丸动脉、静脉、淋巴管、神经、睾提肌、输精管及其被覆的筋膜等组成。如果精索遭受外伤或手术离断,睾丸即会萎缩丧失功能。
其他文献
治偏头痛的老偏方:干紫菜半两,鸡蛋2个,煮汤服用,每日1~2次;或常吃海苔(紫菜干)。  王女士是一家报社的编辑,因为行业间的竞争很激烈,经常连续加班。即使回家躺到了床上,脑袋仍然会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使得身体疲惫不堪。如此这般一年后,就患上了偏头痛,又反过来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王女士来找我看病时说,她以前也偶尔有轻微偏头痛,但基本上是在经期才发作。从事编辑工作后,夜班上得太多,生活没规律
《生态文明:文明的超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3月第1版)一书由卢风等撰著,系对其前著《生态文明新论》全面完善的最新成果.全书以生态文明范畴的话语辨析、生态文明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