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于物理知识,我们需要记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模型、相关物理学史、物理概念及其公式、物理规律及其表达式、一些物理常数、物理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还有物理知识结构。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教学方法 记忆力
大部分科目,如外语、历史、地理、政治、语文,甚至包括化学,学习时相当大部分的智力活动是记忆。其实物理学习也需要记忆,而且记忆在物理学习中也很重要。事实上,各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记忆,只不过是不同学科对记忆的要求有所不同。目前,一些高中生把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等背得滚瓜烂熟,却没有真正搞清它们的物理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这就说明,记住物理知识不等于学会物理。还有一种情况,一些高中生虽然具有较高的智力,在物理学习中却不肯花气力记忆学习的内容,头脑中没有清晰的物理知识,他们的学习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也学不好物理。上述两种相反的事例告诉我们,物理学习需要记忆。
一、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需要记忆的
物理学习中要记忆的内容分为物理知识、物理方法、物理应用三类。
1、对于物理知识,我们需要记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模型、相关物理学史、物理概念及其公式、物理规律及其表达式、一些物理常数、物理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还有物理知识结构。
2、对于物理方法,我们则需要记忆物理学方法、实验方法和解题方法。
3、物理应用包括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仪器、机械、元件的结构原理和基本的解题模式。
在记忆的时候应讲究方法,突出重点,形成知识结构。物理学习需要记忆力,同时通过物理学习也发展了学生的记忆力。
二、高中物理学习的记忆特点
1、感知物理现象是记忆的基础。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切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总是以一定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作为基础。我们记忆物理知识必须进入实在的物理环境,感知物理现象,进行实验操作。
2、理解物理知识是记忆的关键。物理知识需要记忆的内容也是非常多的,单单物理公式高中物理课本中就有二百个左右。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我们仅靠机械记忆显然是不行的,应该以意义记忆为主,而理解物理知识是记忆的关键。物理知识中的概念和规律一般都相当抽象,而概念的扩展和应用又是具体丰富的。如果不能理解其内涵和外延,仅仅从字面来背记是无效的。为了记住物理知识我们必须加深理解。例如,大部分学生常常对楞次定律的记忆感觉困难。我们可以对楞次定律进行分析:它包含一个目的(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两个磁场(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四个关键字(阻碍变化),结果大家就很容易记住和运用楞次定律。
3、把不同部分的学习内容对比联系是防止遗忘的有效方法。例如,为了加深对加速度的理解,我们可以对速度、加速度和速度的改变量进行对比分析,大家可以列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物理意义、定义式、决定因素、方向、大小。
4、形成知识结构是记忆的升华。对于方方面面物理学习内容的记忆不应平均使用力量,要突出重点,使学习内容系统化,提高知识的概括性和适用性,形成更加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样就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
教学过程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参与情境来引发学生参与,不仅是从行为上的直接参与,更是情感、心理、思维的参与;在"知识"上留有余地,提供适量时间给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将使他终生受益。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创设引发学生好奇的物理问题情境、时空情境等等,使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这样方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疑心,从而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5、在物理学的物体观中,物体没有内部有序结构、有可分割性及没有起源演化性;在整体自然观中,自然整体物体有内部有序结构、有整体属性的不可分割性及有起源演化性。物理学是非整体观下的科学。物理学本身没有错,错误就在于把整体的客体也看成了非整体,还把分子与原子当作力学的粒子,天体还被认为是物理学中的一般物体。在此,还有必要澄清一个认识问题:非整体与整体是矛盾关系,但还有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自然整体仍然有物理学的一般性,只不过多了一个整体性。
物理学是对自然界的单一因素的研究,而整体科学注意的是(前提是整体)多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说“物理学是对自然界分析的科学”的说法不太准确。当把物理学体系的知识运用到自然客体上时,而产生的相应的所谓交叉学科本身,如地质力学、电生物学、地磁学、太阳系物理学等等学科,才是对自然“整体”的分析(非整体要素)的认识。相对未来的整体科学理论来说,这种交叉学科的内容一般仅具有感性认识(现象层次)的性质。整体科学研究具有复杂性原则,是一因多果、一果多因、互为因果、多因多果的因果论。而物理学研究则具有简单性原则,探求一个终极原因的因果论。而当涉及到许多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的认识时,则需要整体哲学。当地球物理学家对地球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东一下西一下的无章法的论述而痛苦不堪时,最有体验需要一种不同于物理学思维方法的哲学。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教学方法 记忆力
大部分科目,如外语、历史、地理、政治、语文,甚至包括化学,学习时相当大部分的智力活动是记忆。其实物理学习也需要记忆,而且记忆在物理学习中也很重要。事实上,各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记忆,只不过是不同学科对记忆的要求有所不同。目前,一些高中生把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等背得滚瓜烂熟,却没有真正搞清它们的物理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这就说明,记住物理知识不等于学会物理。还有一种情况,一些高中生虽然具有较高的智力,在物理学习中却不肯花气力记忆学习的内容,头脑中没有清晰的物理知识,他们的学习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也学不好物理。上述两种相反的事例告诉我们,物理学习需要记忆。
一、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需要记忆的
物理学习中要记忆的内容分为物理知识、物理方法、物理应用三类。
1、对于物理知识,我们需要记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模型、相关物理学史、物理概念及其公式、物理规律及其表达式、一些物理常数、物理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还有物理知识结构。
2、对于物理方法,我们则需要记忆物理学方法、实验方法和解题方法。
3、物理应用包括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仪器、机械、元件的结构原理和基本的解题模式。
在记忆的时候应讲究方法,突出重点,形成知识结构。物理学习需要记忆力,同时通过物理学习也发展了学生的记忆力。
二、高中物理学习的记忆特点
1、感知物理现象是记忆的基础。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切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总是以一定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作为基础。我们记忆物理知识必须进入实在的物理环境,感知物理现象,进行实验操作。
2、理解物理知识是记忆的关键。物理知识需要记忆的内容也是非常多的,单单物理公式高中物理课本中就有二百个左右。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我们仅靠机械记忆显然是不行的,应该以意义记忆为主,而理解物理知识是记忆的关键。物理知识中的概念和规律一般都相当抽象,而概念的扩展和应用又是具体丰富的。如果不能理解其内涵和外延,仅仅从字面来背记是无效的。为了记住物理知识我们必须加深理解。例如,大部分学生常常对楞次定律的记忆感觉困难。我们可以对楞次定律进行分析:它包含一个目的(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两个磁场(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四个关键字(阻碍变化),结果大家就很容易记住和运用楞次定律。
3、把不同部分的学习内容对比联系是防止遗忘的有效方法。例如,为了加深对加速度的理解,我们可以对速度、加速度和速度的改变量进行对比分析,大家可以列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物理意义、定义式、决定因素、方向、大小。
4、形成知识结构是记忆的升华。对于方方面面物理学习内容的记忆不应平均使用力量,要突出重点,使学习内容系统化,提高知识的概括性和适用性,形成更加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样就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
教学过程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参与情境来引发学生参与,不仅是从行为上的直接参与,更是情感、心理、思维的参与;在"知识"上留有余地,提供适量时间给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将使他终生受益。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创设引发学生好奇的物理问题情境、时空情境等等,使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这样方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疑心,从而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5、在物理学的物体观中,物体没有内部有序结构、有可分割性及没有起源演化性;在整体自然观中,自然整体物体有内部有序结构、有整体属性的不可分割性及有起源演化性。物理学是非整体观下的科学。物理学本身没有错,错误就在于把整体的客体也看成了非整体,还把分子与原子当作力学的粒子,天体还被认为是物理学中的一般物体。在此,还有必要澄清一个认识问题:非整体与整体是矛盾关系,但还有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自然整体仍然有物理学的一般性,只不过多了一个整体性。
物理学是对自然界的单一因素的研究,而整体科学注意的是(前提是整体)多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说“物理学是对自然界分析的科学”的说法不太准确。当把物理学体系的知识运用到自然客体上时,而产生的相应的所谓交叉学科本身,如地质力学、电生物学、地磁学、太阳系物理学等等学科,才是对自然“整体”的分析(非整体要素)的认识。相对未来的整体科学理论来说,这种交叉学科的内容一般仅具有感性认识(现象层次)的性质。整体科学研究具有复杂性原则,是一因多果、一果多因、互为因果、多因多果的因果论。而物理学研究则具有简单性原则,探求一个终极原因的因果论。而当涉及到许多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的认识时,则需要整体哲学。当地球物理学家对地球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东一下西一下的无章法的论述而痛苦不堪时,最有体验需要一种不同于物理学思维方法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