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生冲突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普遍的、正常的现象,但是在人们的观念里,师生课堂冲突完全是消极的、破坏性的事件。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如何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师生冲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师生冲突的双重功能显的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教师的角度客观的分析师生课堂冲突的双重功能,对于教师认真的反思和处理师生冲突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师生冲突 正向功能 负向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师生冲突是指教师和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由于地位、角色、资源占有的不平等和价值观、目标、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双方之间隐蔽的或公开的对立、对抗的社会互动过程。①师生冲突就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不同可分为一般性的行为冲突和对抗性的行为冲突。目前很多教师还是过于关注个人的权威,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主体意识日渐增强,师生之间作为社会的两个不同群体在课堂上发生冲突和矛盾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很多教师对其产生极大的畏惧和反感的心理,认为师生冲突是不正常的现象,是对教师权威的威胁和挑战。但是师生冲突应该是教育中的一种正常现象,靠教师的压制完全消解是不可能的,甚至会发展成后果严重的对抗性冲突,如果我们客观冷静的思考师生冲突,那么它并不全是消极的、破坏性的,如果把握好“度”,它也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一面,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所以我们教师正确认识师生课堂冲突,客观的分析师生冲突的双重功能,这有利于教师认真反思和处理课堂上的师生冲突事件,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1 正确认识师生冲突现象
1.1 师生冲突有其特殊性
师生冲突的主体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表现出争强好胜又缺乏意志力,有理想又缺乏判断力,有主见又缺乏自控力。所以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和成年人的教师之间必然存在很多的分歧,这分歧就是师生冲突的隐患。
1.2 师生冲突有其必然性
冲突与和谐是人类社会个体间、群体间相互交往和互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没有绝对的冲突与和谐,冲突中孕育着和谐,和谐中隐含着冲突。师生冲突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不仅来自教师和学生个体,还有来自家庭、社会和教育本身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这些不可回避的矛盾决定了师生冲突有其发生的必然性。
1.3 师生冲突有其积极性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已对师生冲突做过多方面的研究,原来认为师生冲突是反常态的现象,是消极有害的,毫无积极意义。但是如果我们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师生冲突有促进教师反思自身权威,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的积极作用,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师生冲突的根源,客观对待师生冲突的双重功能,把握好师生冲突的度,就可能合理的控制和消解其负面影响,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2 师生冲突对教师发展的负向功能
2.1 师生冲突会引起教师的职业倦怠
大多数教师在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时,都充满希望,认为能从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成功和喜悦。但真实的教学活动常常使教师们发现学校生活充满对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时常会发生冲突,使教师工作遭遇严重的挫折,教师的影响力大大削弱,教师得不到学生的接受和尊重,感受不到与学生交往的乐趣,体验不到教学生涯的成就和自我价值。美好的愿望和现实的巨大的落差,使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教师职业倦怠容易精神疲惫、个人成就感降低和脾气急噪,更容易引发师生冲突,进而导致师生关系恶性循环,教师陷入教学困境。
2.2 师生冲突的加剧容易使教师违背教师的职业道德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受当代家庭和社会影响学生也要求自主、平等、自由的和教师对话,当课堂上受到老师的批评时,他们脆弱的自尊心被伤害时,以至于有时会做出过激的事情,挑战教师的权威地位,教师作为一个具有七情六欲的成年人,当自己在学生面前丢失面子时,容易失去理智而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如:教师拉扯学生、把学生赶出教室、教师打学生或师生对打。这严重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过激行为带来了师生冲突的恶化,进而可能演化为学校和家长的矛盾,甚至引起法律纠纷,有些教师尽管在教学方面和优秀,但因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最终不得不终止教师职业生涯,更谈不上专业的发展了。
2.3 师生冲突的发生直接造成教师的教学低效或无效
课堂是一个混沌复杂的系统,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蝴蝶效应”反映了混沌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起未来状态对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课堂师生冲突的发生经常会导致教学的中断,或使教师对上课产生消极情绪,对学生产生敌对情绪,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丧失教学热情,不求上进。长此以往,影响教师的知识优势和教学能力的发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
总之,大多师生冲突对教师造成的反面、消极的影响都根源于教师的权威膨胀,教师传统的师生观、教学观和传统的教师权威观念的影响。而在当今社会,信息多元化,教师的教育优势逐渐弱化甚至消失,倡导师生平等对话。教师如能辨证的对待师生冲突,善于反思自己,师生冲突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对教师的发展有一定的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3 师生冲突对教师发展的正向功能
师生冲突作为一种客观的教学事实,师生冲突的产生、发展和解决都会影响教师的行为,但最终能否促进教师的发展只有靠教师的自觉反思意识和反思行为。所以反思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连接师生冲突和教师发展的桥梁。“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②师生冲突可以促使教师自我反思,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知识结构、学生观、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等进行再思考,从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艺术,促进了教师自己的发展和成长。
3.1 师生冲突能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师权威观
根据达伦多夫的观点,权威体系也是导致社会内在冲突的条件,权威者最关心的是维护现状,而弱者则力图改变现状。长期以来,在制度化教育一统天下的时代,教师被社会赋予很大的权力,是社会和政府的代表,教师总是视自己是管理和知识的权威,而学生是乞求知识的受动者,在这种预设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受着教师的话语“霸权”和压迫,师生之间出现了很多的对立和不和谐因素,教师权威成了师生冲突的根源。而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到来,学习化社会的到来,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教師,制度化教育将受到非制度化的挑战。而教师作为制度化教育中的权威者、专制者是身份越来越弱化。③随着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对抗教师的绝对的权威,学生虽尚未成熟,但同样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和教师的平等的。④教师应该冷静的放下传统的权威观,重新构建新的权威观,民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当师生发生冲突时,当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和挑战时,能冷静、灵活的运用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去解决问题,而不至于由于教师失去理智处理不当转变成对抗性冲突,给师生造成严重的后果。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⑤
3.2 师生冲突能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
当教师的知识权威受到学生的质疑时,大多数教师会手忙脚乱,感觉是学生对教师的冒犯,是学生在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老师会不假思索的给予否定并进行批评教育,他们认为自己的知识是没有错误的。但是,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改变过去被动的接受学习,进行自主建构学习,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和学生一同进行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要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自主的更新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长远目标,放下高高的架子和学生一起教学相长。另外,现在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师生年龄的差距、地位不同等会出现价值观的诸多冲突,面对师生的价值冲突,教师应努力的接纳属于学生的价值观,培养自己的多元价值观,学会处理师生间的人际冲突和矛盾。
3.3 师生冲突能促进教师反思自己应对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教育智慧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同时也是最富有艺术性的。因为课堂教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作为教师应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处变不惊,沉着冷静的应对问题和处理问题。教师应时刻把握住课堂变化的脉搏和发展趋势,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变策略。“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具体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⑥一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冲突事件,教师应尽量的沉着冷静,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和智慧去化大为小,化小为无,变阻力为动力,限制和预防师生的一般性冲突变成对抗性冲突,产生严重的后果。课下教师还应主动和学生沟通交谈,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叶澜教授把教师分成三种:生存型教师,把教师看成知识的搬运工;享受型教师,把学生的成长当成教师最大的快乐,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发展型教师,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以终身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视教师职业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的活动。教师要努力做享受型和发展型教师。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要认识到课堂上师生冲突是一正常现象,教师不能惧怕和回避冲突,要看到师生冲突的双重功能和意义,要充分发挥师生冲突的积极功能,努力减少它的消极影响,师生在处理冲突中共同成长进步和提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基础和保证。
注释:
①李素娟,邢伟荣.师生冲突: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J].现代教育科学,2008.5.
②[日]上寺九雄.教师的心灵与风貌[M].赵一奇等,译.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63.
③丁敏.影响师生沟通的因素探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④朱前星.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与管理,2005:21.
⑤[英]洛克.教育漫画[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2.
⑥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27.
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要有责任感。责任体现在具体的生活中。即要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可以从小事开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例如:学生当值就要求一定要尽量做好,并适时提示他们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是对自己和对他人负责;在谈到能源节约时,联系最近几年的气候反常等情况向学生阐明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人都要对这一切负责。另外,责任心应该还包括爱心。可以通过捐款献爱心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帮助别人自己的感受。
3.2 做个成功的人
做人难,做个成功的人更难。怎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呢?成功学认为:在最适合的时期,以最适当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最佳效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就算是成功的。作为教师,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21世纪成功的人。在這里,我想举个例子来谈谈怎样向学生灌输成功理念。在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里有这样的一段小学生和老师的对话:
生:老师,是不是只要勤奋和努力就会出人头地呢?
师:当然!(不假思索地说)
生:老师,那你有没有努力过呢?
师:当然啦!(不假思索地说)
生:那你当了十几年老师算不算出人头地呢?
师:……(愕然)
我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向学生耐心的解释:“成功,是由无数次微不足道的成功组成的过程。我们每取得一次成功就是向成功迈进了一步,但是成功就像理想一样,永远在我们前面等着我们,我们想接近却总是无法接近。别人认为我们取得的了成功,其实我们只是向成功迈进了一步。我们从别人那里知道了我们的“成功”,而我们心中的成功永远在前方,我们需要不懈地努力。当你解决了一个对你来说很难的数学题,你向成功迈进了一步;当你考进一个你理想的中学,你向成功迈进了一步;当你考入你理想的大学,你向成功迈进了一步;当你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个你理想的工作,你又向成功迈进了一步;当你……”一句话,成功是需要不断努力去获得别人承认的过程。
总之,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自己责任的重大。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们应该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深度挖掘学生潜能。我们应该把“三大层次”的理念渗透到教学和生活中,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强者;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当做事的能手;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做理性的、有责任的、成功的人。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的追求所在。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王振宇.小学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师生冲突 正向功能 负向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师生冲突是指教师和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由于地位、角色、资源占有的不平等和价值观、目标、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双方之间隐蔽的或公开的对立、对抗的社会互动过程。①师生冲突就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不同可分为一般性的行为冲突和对抗性的行为冲突。目前很多教师还是过于关注个人的权威,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主体意识日渐增强,师生之间作为社会的两个不同群体在课堂上发生冲突和矛盾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很多教师对其产生极大的畏惧和反感的心理,认为师生冲突是不正常的现象,是对教师权威的威胁和挑战。但是师生冲突应该是教育中的一种正常现象,靠教师的压制完全消解是不可能的,甚至会发展成后果严重的对抗性冲突,如果我们客观冷静的思考师生冲突,那么它并不全是消极的、破坏性的,如果把握好“度”,它也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一面,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所以我们教师正确认识师生课堂冲突,客观的分析师生冲突的双重功能,这有利于教师认真反思和处理课堂上的师生冲突事件,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1 正确认识师生冲突现象
1.1 师生冲突有其特殊性
师生冲突的主体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表现出争强好胜又缺乏意志力,有理想又缺乏判断力,有主见又缺乏自控力。所以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和成年人的教师之间必然存在很多的分歧,这分歧就是师生冲突的隐患。
1.2 师生冲突有其必然性
冲突与和谐是人类社会个体间、群体间相互交往和互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没有绝对的冲突与和谐,冲突中孕育着和谐,和谐中隐含着冲突。师生冲突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不仅来自教师和学生个体,还有来自家庭、社会和教育本身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这些不可回避的矛盾决定了师生冲突有其发生的必然性。
1.3 师生冲突有其积极性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已对师生冲突做过多方面的研究,原来认为师生冲突是反常态的现象,是消极有害的,毫无积极意义。但是如果我们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师生冲突有促进教师反思自身权威,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的积极作用,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师生冲突的根源,客观对待师生冲突的双重功能,把握好师生冲突的度,就可能合理的控制和消解其负面影响,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2 师生冲突对教师发展的负向功能
2.1 师生冲突会引起教师的职业倦怠
大多数教师在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时,都充满希望,认为能从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成功和喜悦。但真实的教学活动常常使教师们发现学校生活充满对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时常会发生冲突,使教师工作遭遇严重的挫折,教师的影响力大大削弱,教师得不到学生的接受和尊重,感受不到与学生交往的乐趣,体验不到教学生涯的成就和自我价值。美好的愿望和现实的巨大的落差,使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教师职业倦怠容易精神疲惫、个人成就感降低和脾气急噪,更容易引发师生冲突,进而导致师生关系恶性循环,教师陷入教学困境。
2.2 师生冲突的加剧容易使教师违背教师的职业道德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受当代家庭和社会影响学生也要求自主、平等、自由的和教师对话,当课堂上受到老师的批评时,他们脆弱的自尊心被伤害时,以至于有时会做出过激的事情,挑战教师的权威地位,教师作为一个具有七情六欲的成年人,当自己在学生面前丢失面子时,容易失去理智而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如:教师拉扯学生、把学生赶出教室、教师打学生或师生对打。这严重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过激行为带来了师生冲突的恶化,进而可能演化为学校和家长的矛盾,甚至引起法律纠纷,有些教师尽管在教学方面和优秀,但因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最终不得不终止教师职业生涯,更谈不上专业的发展了。
2.3 师生冲突的发生直接造成教师的教学低效或无效
课堂是一个混沌复杂的系统,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蝴蝶效应”反映了混沌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起未来状态对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课堂师生冲突的发生经常会导致教学的中断,或使教师对上课产生消极情绪,对学生产生敌对情绪,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丧失教学热情,不求上进。长此以往,影响教师的知识优势和教学能力的发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
总之,大多师生冲突对教师造成的反面、消极的影响都根源于教师的权威膨胀,教师传统的师生观、教学观和传统的教师权威观念的影响。而在当今社会,信息多元化,教师的教育优势逐渐弱化甚至消失,倡导师生平等对话。教师如能辨证的对待师生冲突,善于反思自己,师生冲突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对教师的发展有一定的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3 师生冲突对教师发展的正向功能
师生冲突作为一种客观的教学事实,师生冲突的产生、发展和解决都会影响教师的行为,但最终能否促进教师的发展只有靠教师的自觉反思意识和反思行为。所以反思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连接师生冲突和教师发展的桥梁。“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②师生冲突可以促使教师自我反思,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知识结构、学生观、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等进行再思考,从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艺术,促进了教师自己的发展和成长。
3.1 师生冲突能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师权威观
根据达伦多夫的观点,权威体系也是导致社会内在冲突的条件,权威者最关心的是维护现状,而弱者则力图改变现状。长期以来,在制度化教育一统天下的时代,教师被社会赋予很大的权力,是社会和政府的代表,教师总是视自己是管理和知识的权威,而学生是乞求知识的受动者,在这种预设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受着教师的话语“霸权”和压迫,师生之间出现了很多的对立和不和谐因素,教师权威成了师生冲突的根源。而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到来,学习化社会的到来,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教師,制度化教育将受到非制度化的挑战。而教师作为制度化教育中的权威者、专制者是身份越来越弱化。③随着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对抗教师的绝对的权威,学生虽尚未成熟,但同样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和教师的平等的。④教师应该冷静的放下传统的权威观,重新构建新的权威观,民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当师生发生冲突时,当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和挑战时,能冷静、灵活的运用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去解决问题,而不至于由于教师失去理智处理不当转变成对抗性冲突,给师生造成严重的后果。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⑤
3.2 师生冲突能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
当教师的知识权威受到学生的质疑时,大多数教师会手忙脚乱,感觉是学生对教师的冒犯,是学生在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老师会不假思索的给予否定并进行批评教育,他们认为自己的知识是没有错误的。但是,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改变过去被动的接受学习,进行自主建构学习,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和学生一同进行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要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自主的更新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长远目标,放下高高的架子和学生一起教学相长。另外,现在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师生年龄的差距、地位不同等会出现价值观的诸多冲突,面对师生的价值冲突,教师应努力的接纳属于学生的价值观,培养自己的多元价值观,学会处理师生间的人际冲突和矛盾。
3.3 师生冲突能促进教师反思自己应对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教育智慧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同时也是最富有艺术性的。因为课堂教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作为教师应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处变不惊,沉着冷静的应对问题和处理问题。教师应时刻把握住课堂变化的脉搏和发展趋势,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变策略。“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具体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⑥一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冲突事件,教师应尽量的沉着冷静,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和智慧去化大为小,化小为无,变阻力为动力,限制和预防师生的一般性冲突变成对抗性冲突,产生严重的后果。课下教师还应主动和学生沟通交谈,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叶澜教授把教师分成三种:生存型教师,把教师看成知识的搬运工;享受型教师,把学生的成长当成教师最大的快乐,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发展型教师,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以终身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视教师职业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的活动。教师要努力做享受型和发展型教师。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要认识到课堂上师生冲突是一正常现象,教师不能惧怕和回避冲突,要看到师生冲突的双重功能和意义,要充分发挥师生冲突的积极功能,努力减少它的消极影响,师生在处理冲突中共同成长进步和提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基础和保证。
注释:
①李素娟,邢伟荣.师生冲突: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J].现代教育科学,2008.5.
②[日]上寺九雄.教师的心灵与风貌[M].赵一奇等,译.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63.
③丁敏.影响师生沟通的因素探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④朱前星.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与管理,2005:21.
⑤[英]洛克.教育漫画[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2.
⑥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27.
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要有责任感。责任体现在具体的生活中。即要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可以从小事开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例如:学生当值就要求一定要尽量做好,并适时提示他们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是对自己和对他人负责;在谈到能源节约时,联系最近几年的气候反常等情况向学生阐明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人都要对这一切负责。另外,责任心应该还包括爱心。可以通过捐款献爱心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帮助别人自己的感受。
3.2 做个成功的人
做人难,做个成功的人更难。怎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呢?成功学认为:在最适合的时期,以最适当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最佳效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就算是成功的。作为教师,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21世纪成功的人。在這里,我想举个例子来谈谈怎样向学生灌输成功理念。在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里有这样的一段小学生和老师的对话:
生:老师,是不是只要勤奋和努力就会出人头地呢?
师:当然!(不假思索地说)
生:老师,那你有没有努力过呢?
师:当然啦!(不假思索地说)
生:那你当了十几年老师算不算出人头地呢?
师:……(愕然)
我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向学生耐心的解释:“成功,是由无数次微不足道的成功组成的过程。我们每取得一次成功就是向成功迈进了一步,但是成功就像理想一样,永远在我们前面等着我们,我们想接近却总是无法接近。别人认为我们取得的了成功,其实我们只是向成功迈进了一步。我们从别人那里知道了我们的“成功”,而我们心中的成功永远在前方,我们需要不懈地努力。当你解决了一个对你来说很难的数学题,你向成功迈进了一步;当你考进一个你理想的中学,你向成功迈进了一步;当你考入你理想的大学,你向成功迈进了一步;当你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个你理想的工作,你又向成功迈进了一步;当你……”一句话,成功是需要不断努力去获得别人承认的过程。
总之,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自己责任的重大。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们应该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深度挖掘学生潜能。我们应该把“三大层次”的理念渗透到教学和生活中,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强者;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当做事的能手;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做理性的、有责任的、成功的人。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的追求所在。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王振宇.小学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