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科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口语表达,另一方面是书面表达。而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口语的使用频率较书面语言要高,这也表明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除了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外,还要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培养。本文就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进行简单的谈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口语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6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使得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就口语交际的教学本质而言,其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使智力发展、增强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要善于学习,在日常交际中要先学会如何去倾听,然后再进行表达,以达到同他人顺利交流的目的。教师要在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学会文明的同他人进行沟通,能正常的进行人际交往,并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
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先对学生的口头用语进行规范,再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还应当注意口语交际实际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听和说都是双向的,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交流的作用。因此,口语交际就是在一定的场景内同需要进行交际的对象用语言进行交流,在不同的场景中会有不同的语言交流与之对应。然而,教师如何才能通过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才是今天本人需要讨论的关键问题。
一、让学生在日常训练中大胆的说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及构建相对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大胆的将自己的真实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通过声音传递给他人。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现在新课程理念中所提倡的平等的师生关系,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做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学习活动中当好引导者。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始终以最为良好的状态来面对学生,如果遇到心情有波动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进行调整,待情绪平复后再继续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教师只有保持一个相对良好的教学状态,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才能让学生觉得教师给人带来一种随和的亲近感,才能向教师敞开心扉。
当然,在口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活动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来做活动的主人,不对学生进行令人生厌的说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因为整个教学活动中是由学生为中心,使得学生能够无拘无束的进行自由发挥,在活动中充分的展示自己。而教师仅起到一个引导、辅助的作用,并不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直接干预,只是致力于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学生能够在进行活动时处于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愉快的氛围之中,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让学生对活动充满了兴趣,从而能够更好的参与到活动之中。教师还要积极的为学生创造参与活动的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积极的表现自己,使学生成为整个活动中的主角。
另外,口语训练可以在教室中开展,也可以在课间活动时间开展,还可以让学生回到家中在父母的配合下进行训练,可以说口语训练的条件极为灵活。只要学生多进行口语表达,那么自然而然的就能从不会说变成会说,一旦会说了,那么再继续进行口语训练,学生就会变得爱说、敢说、想说、能说。
二、教会学生倾听
口语交际本来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一个语言交互的过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别人说话出现停顿或卡壳的时候,不要插话或打断别人,要予以讲话者足够的尊重,这样才能使对话在融洽的氛围下进行。但是,小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在和别人进行交谈的时候喜欢取笑别人、打击别人、嘲弄别人,这是教师在口语训练的引导中需要注意的,要从这些细节对学生进行培养,才能让学生在学会口语运用的同时,也学会将口语文明礼貌的进行运用。
例如,我在进行四年级上册的一个口语交际教学《自然景观》时,在让学生准备后,就上台来向大家解释自己游览过或者有所了解的自然景观,为了让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参与口语训练,每次都是随机抽取几名学生依次上台,这次刚好抽到了一个平时语文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平时训练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这名学生在上台说了声“老师好”就没有下文了,这个时候一些学生就开始起哄了,这名在讲台上的学生就显得有慌乱了,我立刻不动声色的进行了干预,对全部学生说到:“这位同学暂时还没有准备好,我们多给他一些时间,大家用热烈的掌声给他一点鼓励,并让他下去再准备一下。”接着我并不急着让下一位学生上台来,而是借机告诉学生:“谁都有失败的时候,在别人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应该予以鼓励。接着再让这位学生上台继续将未完成的说出来。这名同学又回到了台上,虽然在语言表达时有多次停顿,但是基本清楚的将自己了解的自然景观描述了出来,算是基本达到了口语训练的要求。
说话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要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能够自然的将自己的意思进行清晰的表达,在课堂上说话就像日常生活中说话那样随意自然即可,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才能让学生敢于大胆的进行表达,就连平时不太言语的学生也能积极的参与到口语训练之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与人交谈的快乐,提高其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教师在口语训练中的作用
教师在学生的口语训练中主要起到引導的作用,适时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点拨,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将口语训练进行下去。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口语训练的范围进行一定的限制,让学生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的口语训练更具指向性,教师还要在适当的时机对其进行点拨、指导、示范,让学生的学习变得高效。
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的关键就是,学生要在口语训练中敢于开口、勇于开口,多对别人说话的内容进行傾听,这样才能使训练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教师要注意对整个口语训练过程进行把握,在教学中勇于探索,通过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学习来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并要在教学中敢于放手,让学生在可控的范围内进行自由发挥,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有所收获,使得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口语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6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使得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就口语交际的教学本质而言,其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使智力发展、增强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要善于学习,在日常交际中要先学会如何去倾听,然后再进行表达,以达到同他人顺利交流的目的。教师要在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学会文明的同他人进行沟通,能正常的进行人际交往,并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
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先对学生的口头用语进行规范,再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还应当注意口语交际实际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听和说都是双向的,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交流的作用。因此,口语交际就是在一定的场景内同需要进行交际的对象用语言进行交流,在不同的场景中会有不同的语言交流与之对应。然而,教师如何才能通过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才是今天本人需要讨论的关键问题。
一、让学生在日常训练中大胆的说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及构建相对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大胆的将自己的真实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通过声音传递给他人。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现在新课程理念中所提倡的平等的师生关系,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做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学习活动中当好引导者。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始终以最为良好的状态来面对学生,如果遇到心情有波动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进行调整,待情绪平复后再继续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教师只有保持一个相对良好的教学状态,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才能让学生觉得教师给人带来一种随和的亲近感,才能向教师敞开心扉。
当然,在口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活动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来做活动的主人,不对学生进行令人生厌的说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因为整个教学活动中是由学生为中心,使得学生能够无拘无束的进行自由发挥,在活动中充分的展示自己。而教师仅起到一个引导、辅助的作用,并不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直接干预,只是致力于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学生能够在进行活动时处于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愉快的氛围之中,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让学生对活动充满了兴趣,从而能够更好的参与到活动之中。教师还要积极的为学生创造参与活动的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积极的表现自己,使学生成为整个活动中的主角。
另外,口语训练可以在教室中开展,也可以在课间活动时间开展,还可以让学生回到家中在父母的配合下进行训练,可以说口语训练的条件极为灵活。只要学生多进行口语表达,那么自然而然的就能从不会说变成会说,一旦会说了,那么再继续进行口语训练,学生就会变得爱说、敢说、想说、能说。
二、教会学生倾听
口语交际本来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一个语言交互的过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别人说话出现停顿或卡壳的时候,不要插话或打断别人,要予以讲话者足够的尊重,这样才能使对话在融洽的氛围下进行。但是,小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在和别人进行交谈的时候喜欢取笑别人、打击别人、嘲弄别人,这是教师在口语训练的引导中需要注意的,要从这些细节对学生进行培养,才能让学生在学会口语运用的同时,也学会将口语文明礼貌的进行运用。
例如,我在进行四年级上册的一个口语交际教学《自然景观》时,在让学生准备后,就上台来向大家解释自己游览过或者有所了解的自然景观,为了让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参与口语训练,每次都是随机抽取几名学生依次上台,这次刚好抽到了一个平时语文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平时训练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这名学生在上台说了声“老师好”就没有下文了,这个时候一些学生就开始起哄了,这名在讲台上的学生就显得有慌乱了,我立刻不动声色的进行了干预,对全部学生说到:“这位同学暂时还没有准备好,我们多给他一些时间,大家用热烈的掌声给他一点鼓励,并让他下去再准备一下。”接着我并不急着让下一位学生上台来,而是借机告诉学生:“谁都有失败的时候,在别人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应该予以鼓励。接着再让这位学生上台继续将未完成的说出来。这名同学又回到了台上,虽然在语言表达时有多次停顿,但是基本清楚的将自己了解的自然景观描述了出来,算是基本达到了口语训练的要求。
说话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要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能够自然的将自己的意思进行清晰的表达,在课堂上说话就像日常生活中说话那样随意自然即可,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才能让学生敢于大胆的进行表达,就连平时不太言语的学生也能积极的参与到口语训练之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与人交谈的快乐,提高其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教师在口语训练中的作用
教师在学生的口语训练中主要起到引導的作用,适时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点拨,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将口语训练进行下去。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口语训练的范围进行一定的限制,让学生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的口语训练更具指向性,教师还要在适当的时机对其进行点拨、指导、示范,让学生的学习变得高效。
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的关键就是,学生要在口语训练中敢于开口、勇于开口,多对别人说话的内容进行傾听,这样才能使训练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教师要注意对整个口语训练过程进行把握,在教学中勇于探索,通过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学习来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并要在教学中敢于放手,让学生在可控的范围内进行自由发挥,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有所收获,使得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