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学方法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aka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作为高中阶段必修的科目,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水平全面提升。排列组合作为数学科目中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十分重要,本文将对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学方法
  一、 引言
  在高中数学排列组合中,一般是以计数问题为主要内容,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知识点。笔者将分别从高中数学排列组合相关概念及应用、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学方法探析两个方面来阐述。
  二、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相关概念及应用
  排列通常是指,从n个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并按一定顺序将其排为一列,在这种情况下,如若n=m,则可将其称为n个不同元素的全排列。而组合则是在n个不同元素中,选择m个元素将其排为一组。
  排列与组合本身属于两个不同概念,两者同时存在并互相联系,这一特点也是其主要特点。在排列组合问题解决中,首当其冲解决组合问题,此后再对排列问题进行解决,在对排列组合综合问题进行解决时,应遵循一定思路:当解决相邻问题时,应对问题思路进行梳理,此后对解决方案进行明确,在问题解决中通常会采用捆绑法,将相邻元素看作一个整体;在对不相邻问题进行解决时,则可采用插空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若出现了约束排列顺利的相应条件,则可以通过“直接法”或“间接法”来解决。
  三、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学方法探析
  综上,笔者对高中数学排列组合相关概念及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为促进排列组合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定期实施针对性训练、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力度、对概念理解不断深化、适当进行课后反思,笔者将从以下方面来阐述,为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学的有效实施奠定重要基础。
  (一) 定期实施针对性训练
  为促进排列组合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在学习排列组合相关内容时,教师应定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对相关知识加以强化,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落实,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总结出相应解题思路。通过针对性训练的开展,学生可全面掌握各类题型,使其解题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举个例子:例题:某队伍中一共为9个人,丙要求两旁所占的必须是甲乙,若将队伍排成一排,一共会有多少种排列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捆绑法进行解决,从已知条件来看,丙要求两旁为甲乙,则可得知两种排列方法,然后将甲乙丙三人看成一个整体,再与其余6人进行排列,则可得出:A22×A77。经解析得出结果:A22×A77=10080,为了夯实捆绑法的实际应用,教师可多设置此类题目,让学生真正落实,面对这类问题能有效解决。
  (二) 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力度
  从本质上来看,排列组合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组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在学习排列组合时,教师应对学生思维训练力度不断强化,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变为排列组合数学模型。在整个解题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思维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思路,提高学生逻辑水平。比起学生的学习方法,应该更加重视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思维理念的认识,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探讨数学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引发数学疑问,又从学生的角度让其发散思维进行分析判断,通过自身的思考更加深刻的获得对数学的认知。
  (三) 对概念理解不断深化
  归根结底,学生对排列组合的概念依然缺乏了解,导致问题解决中遇到更多困难,若不对这一现状加以解决便会对问题的解决造成不良影响。据此学生应对排列组合相关概念加以理解,这也是正确解题的重要前提。当学生理解主要概念后,教师可将分组法教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举个例子:将编号为1,2,3,4,5的五个小球一齐放入盒子中,其中要求两个小球与盒子编号保持一致性,其他三个则可不一致,基于这种情况下,可将分组法运用其中进行分析:首先将相同的选出,因此便有C25种,可假设:将编号为1和2的小球放入编号为1、2的盒子里,剩下的3个小球则不可放入统一编号的盒子中,便得出34、45、53或35、43、54两种方式,而剩下的几种也可选择这两种方法。解答:C25=10种,剩下放入不同编号的盒子则均采用上述方法,得出:10×2=20种。
  (四) 适当进行课后反思
  许多教师与学生迫于高考的压力,通常会把课后反思这一重要步骤忽略掉,一门心思投在了课堂上的讲授与学习效果上。其实反思这一举措所需时间并不多,每天在课后花几分钟做课堂知识的回顾,思索以下几个问题:(1)课前不理解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2)本节课重点知识有哪些?是否全部掌握?(3)对于教师的引导,还有哪方面不能理解,原因有哪些等。课后反思行为不仅能对知识进行梳理与回顾,进而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让学生了解自身不足,查缺补漏,进而能及时向教师或同学请教解决疑惑。如果发现有知识点是在课堂上掌握不够牢固的,可以通过习题加强巩固。课后反思的有效性可以体现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上。学生只有将课后反思当成一种习惯,才能将其带到生活或工作等其他领域上,使之发展成为一种基本技能,同时,课后反思也能为课堂的有效进行提供保障。
  四、 结束语
  排列组合作为高中数学的重要学习内容,同时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就目前来看,许多学生在解决排列组合问题时思路不够开拓,无法及时解决问题,导致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基于此,教师应以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为主,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定期实施针对性训练、强化学生思维水平、对相关概念深化理解、适当进行课后反思等措施,来夯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通过解题技能训练来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高考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水青.排列组合问题的求解方法与技巧[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S2):15-17.
  [2]杨超.排列组合在高考中的常見题型及解题技巧[J].科技信息,2013,(08):369-370.
  [3]刘佳伟.浅谈排列组合问题的教学思考和解题策略[J].科技信息,2011,(23):301,318.
  作者简介:
  夏郁郁,江苏省盐城市,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D)、白芍总甙(Totalglucosideofpaeony,TGP)、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β1)体外
摘 要:初中数学是一种提高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载体,然而,近年来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化使得教师教学能力下降,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随即下降的情况出现。由此,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探讨,以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一、 引言  人类的数学文化最早出现在史前时代,这一时代的人类从木头、骨头及石头上的数字符号来进行数学学习与应用,他们
摘 要: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开创性的思维活动,即发掘人类未发现的领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而创造性主要是发现问题,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去联想事物、感知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在抽象的数学学习中尤为重要。在本文当中将会着重议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造思维;数学教学;小学  一、 引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当学生学习数学时,应该利用创造性思维去
摘 要:当今社会,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越来越看重人才培养和教育资源结构方面的配置。国家也在不断地推行新的课标政策,以适应当下社会对于人才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的需求。而创新能力是考核一个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教育行业一直培养并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针对高中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有关学生创新思维如何建立这一课题的讨论,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力,改变传统思维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几乎所有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均存在肾脏损害,其肾脏病理表现与预后密切相关。目前肾小球的病变是狼疮性肾炎的主要分型依据,
摘 要:素质教育提出的新兴理念下,数学教学被赋予了更多的新内容,故其教学设计也需相应调整。数学课堂中存在限制教学发展的部分:教学目标不清晰、信息的堆积、协作学习开展形式化、小组讨论学生参与率低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更加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就要使学生主体性回归,按照学生的个性划分层次,开展多样性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学效果  一、 引言  在教学中设计方案,就是基于教学的
摘 要:几何基础知识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传授几何知识的特点,介绍了怎么在传授的过程中采用丰富的游戏活动;利用运动变化的思想方式和几何的综合使用,加强学生对空间观的认识。扩大思想训练方式,增强学生空间思想技巧。  关键词:几何初步;表象;空间观念;空间思想  一、 引言  数学通常分为算法和几何,小学数学内容就包含了算法和几何。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几何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