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聚电解质溶液的分子热力学模型和分子动力学模拟

来源 :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q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带电硬球混合物出发采用化学缔合理论建立了聚电解质和两性聚电解质溶液的分子热力学模型。用考虑溶剂的粘滞力和热浴随机力作用的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了聚电解质和两性聚电解质溶液的渗透系数。对模型预测结果和MD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基于化学缔合理论的分子热力学模型可以用于聚电解质溶液和两性聚电解质溶液热力学性质的预测,对于均聚电解质溶液效果令人满意,对由直径不同的离子构成的聚电解质溶液,模型的预测效果变差,有待进一步改进。该模型对两性聚电解质溶液渗透系数的预测效果比对聚电解质溶液的预测效果更好。
其他文献
以季铵阳离子聚合物为修饰离子、乙醇为还原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具有稳定电位的阳离子修饰纳米Pt颗粒,还原过程采用UV-vis光谱监控,粒子形貌采用TEM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体系在45min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百草枯(PQ)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试验发现,PQ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
利用溶胶-凝胶生物活性材料粉末二次烧结工艺,制备了CaO-P2O5-SiO2系统溶胶-凝胶生物活性多孔材料,并利用体外实验(in vitro)方法和XRD,SEM及FTIR技术研究了此烧结材料的显微
采用自己建立的DNA表面电化学研究微量方法,研究了单双链DNA与两种锇配合物(联吡啶锇和二氯菲咯啉锇)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两种锇配合物都是通过静电作用与DNA结合,其作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