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了低年级大学生在适应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低年级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低年级;大学生;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32-02
一、低年级大学生在适应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低年级大学生普通存在适应能力、自理能力相对较差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步入大学之后,很多同学有种被释放的感觉,能否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是这个时期学生面临的一大问题。有些同学不能合理利用时间,如果没有教师和学长的教育和提醒,第一学期甚至会出现不及格科目。有些低年级新生在新的人才群体中显得迷惘、失落、胆怯甚至无法适应,部分学生学习缺乏目标或一味地追求政治上的表现。还有的同学感觉学农没出息,这种思想自一开始就成为我校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绊脚石,有些低年级同学甚至认为,学农没出息,低人一等,甚至认为读农大是一件“丢人的事”,因此情绪低落,思想苦闷,产生了厌学心态。有些同学不能较好的处理两性之间关系的问题。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存在着很强的好奇心。在低年级的大学生中间,谈恋爱的现象很普遍,影响了学业,并因为开销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因为在学校外面随便租房发生事故,甚至出现因为对男女性生理现象认识不够而出现意外等等问题。张朋钊在一项调查中发现,低年级大学生多数或轻或重地存在着失落感情绪,且年级越低,有失落感同学的比例越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来临,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涌入,导致有一部分低年级大学生中存在着盲目追求高费,盲目攀比,贪图享受的倾向。有些低年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出现部分学生在网上诽谤别人,发表不当言论,攻击、瘫痪别人系统和非法进入别人电脑,非法盗取资料等行为失范现象。部分同学对自身要求的放松是造成部分低年级大学生行为失范的内在因素。大学的学生管理模式与中学相比往往没有本质区别,某种意义上来说,“命令式、指挥式”的傳统管理体制仍然存在,甚至比较严重。大学生所普通追求的新的民主管理模式还没有真正形成。从学生管理角度来说,体制上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导致大学生有时处于“真空”状态,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效果难以体现。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看,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仍然不够成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大家各自的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平时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新同学之间可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另外,新同学第一次远离家乡和父母,导致一旦出现人际关系不和谐或者发生其他冲突,会产生一种特别强烈的孤独感。比如,有些新生同学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害怕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甚至害怕参加集体活动,他们倾向于把自己封闭起来。他们想与同学交往而又害怕与同学交往,这些都比较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也有个别同学是因为自我性格不合群,他们往往不被理解而被排斥,因此,这些同学可能就会选择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时间久了也会产生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二、如何提高低年级大学生的适应能力
提高低年级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既要坚持学校层面的教育又要坚持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就是说要充分发挥学校和党团组织的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的积极性,给大学生搭建好平台,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首先,激发低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尽快帮助低年级大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经过高考拼搏,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对未来生活充满自信。但同时,他们又对大学生活感到陌生和茫然。比如说,大学的教学方法与中学差别很大,有一些学生便显得难以适应。还有的学生对大学幻想太多,总觉得大学是天堂,进校后看到一些不良现象,又会产生困惑等等。因此,帮助低年级大学生尽快度过适应期,顺利完成这些学生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是做好低年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其次,要充分发挥高年级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实行辅导员助理制度。比如,从高年级学生中挑选出一些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对大学的生活,对专业的学习都十分了解且品学兼优的学生,让他们担任辅导员助理。他们来自学生,容易消除新生的戒备心理。因此,他们的许多工作更加容易开展,这些也是帮助大学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力量,在大学新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低年级大学生自制力不够强,要多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对他们上机的情况应多加关注。从关心学生的成长角度出发,计算机使用的管理工作可以做得更细一些。对那些自制力较弱、过度上机的学生做出必要的限制措施,提醒他们不要迷恋上机。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党的教育要在新生一入校就要做些启蒙引导工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入党方面的思想顾虑,也有利于增强他们对入党的信心。学院在入学教育的同时,要及时向他们讲述党组织的基本概念,比如:大学生中如何发展党员,申请入党都有哪些渠道等;学生党总支也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党史报告会、党章知识竞赛等形式,帮助低年级大学生正确认识党组织,提高他们向党组织靠拢的自觉性。把精品活动推广与学校养成教育和学生工作相结合,一些大型活动,采取项目化方式运作。例如举办优秀毕业生汇报会、举办“赤子心、中国情”演讲比赛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进取精神。同时,要注意树立榜样典型。比如,及时启动“青春领航员工程”,在学院范围内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出类拔萃的团员代表。学校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使之成为低年级学生大教育引导的中坚力量等等。在低年级中进行认真、严格、系统的团干培养,把团员干部培养成广大团员心目中的楷模和旗帜。一个团支部是否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往往关系着整个团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而面对接受了十多年基础应试教育的低年级团干来说,由于中学老师常常重视学习成绩,忽视了政治思想教育和方法上的指导,造成学生对团的知识十分缺乏,甚至连起码的各层团组织隶属关系也弄不清。另外,加强对低年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强化教学管理制度教育,严格考试管理、杜绝考试舞弊现象对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认真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在诸如高考的失落、就业、专业等学生比较关心的一系列问题上跟学生及时沟通,让他们对自身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对前途和命运增加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桂华菊.农林高校低年级大学生的特点与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1996,(1).
[2]罗鹏.做好低年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3]张朋钊.低年级大学生失落感及其调适[J].中国成人教育,2009,(13).
[4]顾世浦,吴进,史杨.低年级大学生行为失范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2009,(7).
[5]刘志翔.大学生主体政治道德意识缺失的新特点及原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
[6]叶秀.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J].文教资料,2007,(23).
[7]李丽华.试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和阶段性[J].山东电大学报,2001,(3).
[8]陈纯.论低年级学生辅导员助理制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
[9]黄小鸿.对加强低年级大学生学风建设工作的若干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S1).
[10]李文喜,范建恕,李靖环.在低年级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认识与实践[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11]庞然.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
[12]武宝珍,苗桂青.浅谈高校低年级共青团工作[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00,(S1).
关键词:低年级;大学生;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32-02
一、低年级大学生在适应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低年级大学生普通存在适应能力、自理能力相对较差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步入大学之后,很多同学有种被释放的感觉,能否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是这个时期学生面临的一大问题。有些同学不能合理利用时间,如果没有教师和学长的教育和提醒,第一学期甚至会出现不及格科目。有些低年级新生在新的人才群体中显得迷惘、失落、胆怯甚至无法适应,部分学生学习缺乏目标或一味地追求政治上的表现。还有的同学感觉学农没出息,这种思想自一开始就成为我校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绊脚石,有些低年级同学甚至认为,学农没出息,低人一等,甚至认为读农大是一件“丢人的事”,因此情绪低落,思想苦闷,产生了厌学心态。有些同学不能较好的处理两性之间关系的问题。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存在着很强的好奇心。在低年级的大学生中间,谈恋爱的现象很普遍,影响了学业,并因为开销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因为在学校外面随便租房发生事故,甚至出现因为对男女性生理现象认识不够而出现意外等等问题。张朋钊在一项调查中发现,低年级大学生多数或轻或重地存在着失落感情绪,且年级越低,有失落感同学的比例越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来临,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涌入,导致有一部分低年级大学生中存在着盲目追求高费,盲目攀比,贪图享受的倾向。有些低年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出现部分学生在网上诽谤别人,发表不当言论,攻击、瘫痪别人系统和非法进入别人电脑,非法盗取资料等行为失范现象。部分同学对自身要求的放松是造成部分低年级大学生行为失范的内在因素。大学的学生管理模式与中学相比往往没有本质区别,某种意义上来说,“命令式、指挥式”的傳统管理体制仍然存在,甚至比较严重。大学生所普通追求的新的民主管理模式还没有真正形成。从学生管理角度来说,体制上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导致大学生有时处于“真空”状态,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效果难以体现。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看,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仍然不够成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大家各自的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平时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新同学之间可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另外,新同学第一次远离家乡和父母,导致一旦出现人际关系不和谐或者发生其他冲突,会产生一种特别强烈的孤独感。比如,有些新生同学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害怕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甚至害怕参加集体活动,他们倾向于把自己封闭起来。他们想与同学交往而又害怕与同学交往,这些都比较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也有个别同学是因为自我性格不合群,他们往往不被理解而被排斥,因此,这些同学可能就会选择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时间久了也会产生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二、如何提高低年级大学生的适应能力
提高低年级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既要坚持学校层面的教育又要坚持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就是说要充分发挥学校和党团组织的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的积极性,给大学生搭建好平台,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首先,激发低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尽快帮助低年级大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经过高考拼搏,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对未来生活充满自信。但同时,他们又对大学生活感到陌生和茫然。比如说,大学的教学方法与中学差别很大,有一些学生便显得难以适应。还有的学生对大学幻想太多,总觉得大学是天堂,进校后看到一些不良现象,又会产生困惑等等。因此,帮助低年级大学生尽快度过适应期,顺利完成这些学生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是做好低年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其次,要充分发挥高年级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实行辅导员助理制度。比如,从高年级学生中挑选出一些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对大学的生活,对专业的学习都十分了解且品学兼优的学生,让他们担任辅导员助理。他们来自学生,容易消除新生的戒备心理。因此,他们的许多工作更加容易开展,这些也是帮助大学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力量,在大学新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低年级大学生自制力不够强,要多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对他们上机的情况应多加关注。从关心学生的成长角度出发,计算机使用的管理工作可以做得更细一些。对那些自制力较弱、过度上机的学生做出必要的限制措施,提醒他们不要迷恋上机。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党的教育要在新生一入校就要做些启蒙引导工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入党方面的思想顾虑,也有利于增强他们对入党的信心。学院在入学教育的同时,要及时向他们讲述党组织的基本概念,比如:大学生中如何发展党员,申请入党都有哪些渠道等;学生党总支也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党史报告会、党章知识竞赛等形式,帮助低年级大学生正确认识党组织,提高他们向党组织靠拢的自觉性。把精品活动推广与学校养成教育和学生工作相结合,一些大型活动,采取项目化方式运作。例如举办优秀毕业生汇报会、举办“赤子心、中国情”演讲比赛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进取精神。同时,要注意树立榜样典型。比如,及时启动“青春领航员工程”,在学院范围内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出类拔萃的团员代表。学校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使之成为低年级学生大教育引导的中坚力量等等。在低年级中进行认真、严格、系统的团干培养,把团员干部培养成广大团员心目中的楷模和旗帜。一个团支部是否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往往关系着整个团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而面对接受了十多年基础应试教育的低年级团干来说,由于中学老师常常重视学习成绩,忽视了政治思想教育和方法上的指导,造成学生对团的知识十分缺乏,甚至连起码的各层团组织隶属关系也弄不清。另外,加强对低年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强化教学管理制度教育,严格考试管理、杜绝考试舞弊现象对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认真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在诸如高考的失落、就业、专业等学生比较关心的一系列问题上跟学生及时沟通,让他们对自身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对前途和命运增加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桂华菊.农林高校低年级大学生的特点与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1996,(1).
[2]罗鹏.做好低年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3]张朋钊.低年级大学生失落感及其调适[J].中国成人教育,2009,(13).
[4]顾世浦,吴进,史杨.低年级大学生行为失范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2009,(7).
[5]刘志翔.大学生主体政治道德意识缺失的新特点及原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
[6]叶秀.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J].文教资料,2007,(23).
[7]李丽华.试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和阶段性[J].山东电大学报,2001,(3).
[8]陈纯.论低年级学生辅导员助理制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
[9]黄小鸿.对加强低年级大学生学风建设工作的若干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S1).
[10]李文喜,范建恕,李靖环.在低年级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认识与实践[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11]庞然.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
[12]武宝珍,苗桂青.浅谈高校低年级共青团工作[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0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