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积累装扮学生的语文空间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m1984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可以说,没有生活就没有语文。那么,学生语文学得怎么样,直接取决于学生的人生阅历怎样,生活积累怎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方面的生活积累现状怎样,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现代学生的生活积累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语文学习。原因是什么?
  首先因为这是个视频、音频充斥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满耳听的都是好听的音乐,满眼都是好看的图片,学生再也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读那些冰冷的文字。所以,在他们的生活中,哈姆雷特只有一个,林妹妹只有一个,因此,他们缺乏合理的丰富的想象能力。
  其次,受学校、家长价值一元化观念的影响,学生到学校的唯一目的就是考大学,学校重要的使命就是培养出更多的大学生。所以,学生的使命就是学习,在理科题海中遨游。与考试无关的不学,与考试无关的不看,与考试无关的不谈。长期以来,学生不阅读、不交谈也丧失了这种能力和欲望,整个变成学习的机器。即使为缓解压力而读的书也是不用思考,热热闹闹的网络文学或武侠小说,学生与经典阅读无缘。
  另外,学生的周末生活也非常单调。回到家除了吃饭就是睡觉。家长的关心也只是吃得饱不饱、学得好不好,哪科考试有进步。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状态,价值观念,就更不会谈学习以外的其他事情(励志教育除外)。学生缺少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的机会,导致他们孤陋寡闻,对生活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都很少。久而久之,失去了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一旦在语文教学中涉及到生活阅历、情感体验的,老师的如簧巧舌也显得无能为力了。
  面对生活积累不足而带给学生语文学习的困难,我尝试下面的做法做一些微薄的挽救。
  1.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学生积累间接经验。
  巴金的《小狗包弟》,背景材料就是“文化大革命”,这一事件离学生太远,学生理解很困难。我就从网络上下载那个时代的图片、文字等资源制成课件,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那个时代,从而了解作者对包弟的内疚、自责之情。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化解了教学中的难点,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课前、课堂的契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前开展5分钟即兴演讲,让学生轮流来做。他们或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娓娓而谈,要求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或以身说法,激励同学惜时、拼搏;或旁征博引,用名人、伟人的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又培养他们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的好习惯。在课堂中我也会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学习陆蠡的《囚绿记》时,我依据作者的资料引导学生认识爱国、骨气对一个人的意义。在讲到“绿”被囚后的生命力时,我将网上流行的河南一名高三学生自杀的遗书与学生交流,让他们谈自己对此事件的认识。有的同学认为:这名学生以自己的生命抗议学校的不正之风,引起人们的关注,值得!有人认为,生命是可贵的,一个人的死带给家人的痛苦是最大的,对于不正之风固然要斗争,但正如鲁迅所言要注意斗争的方式,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学生讨论后,我谈了自己的看法:生命是可贵的,这个孩子是不负责任的,他哪里想到他死后年迈的父母该怎么生活,斗争是要注意方式的,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要轻视、贱视生命。经过这样的辩驳后,学生既了结了身边事,又增强了思维能力,同时又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
  3.引导学生阅读经典,重温伟人的教诲。
  《论语》是必修一的名著必读书目。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望之生畏,难以理解其内涵。我利用课余时间播放于丹的《论语心得》,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了解其精髓,实质,然后再读《论语》,体会品悟其中的内涵,积累名言,力争应用在写作中,学为我用。
  4.抓住节假日,让学生增加间接阅历。
  一部电影、电视剧就是一个小社会,能尽现人生百态。引导学生在节假日有计划地看有影响的电影、电视和专题片,让学生了解过去、了解现在。另外,还可以与长辈交谈,听他们讲述过去。这样既充实了生活,交流了情感,又增加了自己的阅历。
  如何用学生的生活积累装扮他们的语文空间
  学生有了广泛、丰富的积累后,就有了展现自己才华的欲望,教师一定要搭建好这个平台,让学生绽放自己的美丽、精彩。
  给他们创造说、写的空间,可在课堂上创设情景让他们畅谈,又在课后设计话题与他们交谈,也可在作文的设计上让他们有话可说,让他们在随笔、日记中一吐为快。
  总之,只要搭建起说、写的平台,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他们会用自己的积累将自己的语文空间装扮得更美、更有个性。
  (作者单位:陕西省眉县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恰当而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特点和强大的交互功能进行语文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形成,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手段表现单一的缺陷,教学时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当穿插,就会起到激趣、激情、解疑、审美等作用,形成课堂结构的“小高潮”或“大起伏”,力求让课堂教学优化到最佳程度。  【关键词】激趣 激情 解疑 审美    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和学生应当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讲课要以学生为
那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习惯性地提前两分钟到班,然后从前到后地绕班转一圈。因为新生刚入学,对什么都感到新奇,所以我一进班,学生们也都跟着我进了班,坐好,抬头,齐刷刷地看我。我只是会心地一笑,然后从前面绕到后面,从后面又绕到前面。  我感觉有一个孩子没有看我,一直低着头,我走到他身边,很绅士地说:“你好,请把课本准备好!”他抬眼看了我一眼,那一瞬间,我突然想到了卡西莫多,《悲惨世界》里的卡西莫多。他的脸
语文教学是以“语文”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带领学生在别人或者自己的言语实践(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中,逐步归纳、总结、接受语言规则,再用习得的规则,指导自己的言语实践,使自己更善于正确接受外部信息和妥善表达自我。当然,某一社会的语言规则都是系统的,庞大的,学生对于语言规则的归纳、总结、接受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整个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  而所谓语言学是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形成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的总和。新课程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然而,同一班级的高中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参差不齐,若按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对待所有学生,必然不能发挥学生的才能和特长,这就要求注重实际,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要想达到这一目的,良
新课程实施以来,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师生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等教学理念已经成为大多数教师的教学主导思想。越来越多的教师自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逐渐形成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然而,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实施环节。
【内容摘要】多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有的孩子的某种智能表现非常突出,呈显性状态,而大多数孩子的很多潜在的智能有待于我们教师和他自己去认识、挖掘、开发。这就为目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课题。  【关键词】专题学习协同学习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同时具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
【内容摘要】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里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习较为困难,为了能使他们学好拼音,在教学中一定要调动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教学中可采用形象教学法、顺口溜教学法、绘画法,故事法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励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随机把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形象抽象符号形象教学法顺口溜教学法绘画法故事导入法  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
【内容摘要】一个好的作文题目能够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激发写作兴趣,从而顺利地完成作文。所以命题很关键,我认为,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语文 作文教学 命题艺术  去年,我接手了两个初一班,第一次作文,考虑到学生们刚升入中学,于是我选定了一个很常见的题目《我尊敬的一个人》,然而,等到收作文时,竟然有一部分同学没做完,就是收上来的作文,我在批阅中发现,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作为数学教学第一线的工作者,要切实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领悟其中的精神:学生的健康发展才是最终目的,才是教育改革的趋势所在。如何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