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有效情景,活化词汇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这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有利于语言的记忆和巩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怕读说词汇,怕记忆词汇,但英语词汇作为学好英语的敲门砖,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运用尽可能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词汇,紧紧以学生为主体,适情适意地创设情境,不断地探索创新,把枯燥的语言课变为生动有趣的故事课,把教师“一言堂”的独角戏变成争奇斗艳的“百言堂”多幕剧,让学生在宽松而又自由的气氛中学习语言、模拟语言、表演语言。
  一、依托生活情景,学习英语词汇
  语言源于生活,没有了生活中的情境,词汇学习必然会枯燥无味。在课堂上再现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生活中熟悉的词汇情境和语言材料,让学生在耳熟能详的情境中参与学习和体验生活,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汇。例如在教学3BUnit2时,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run/eat/sing/dance等动作类单词。这些词比较简单,但没有什么联系,怎样找到一个结合点,使单词教学有趣又有意义呢?在苦思冥想的过程中,发现学校图书馆中的宣传廊上画着: Don’t shout .Don’t eat. Don’t talk. Don’t run . Please read carefully. Please keep quiet.多么贴切的情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依托多媒体技术,把这一生活情景呈现于教室中。课开始,以一首“I can sing and dance”师生同唱,复习动词“sing\dance”,再由一句:“Can We sing and dance here?”引出本课的主题情景“In the library”,接着由一个“What else shouldn’t we do in the library?”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Don’t run.有的说:Don’t eat. 有的说:Don’t shout.等等。依托生活情景“in the library”, 很好地将众多零碎的词汇建立起一种联系,将它们“联”成一片,打开学生的思维,创造机会促使学生说英语。生活情景使学生有话可说,再加上宽松的氛围,他们敢想敢说,同时生活情景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活情景让语言回归于生活,起到潜移默化、悄无声息的作用。
  二、创设游戏情境,巩固英语词汇
  有效的游戏情景可以给词汇教学带来活跃融洽的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形象、生动的记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做游戏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和运动知觉器官,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创造出一种勃勃生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最终达到自觉、自然运用语言的目的。如在学完4B Unit2 “After school”的单词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两个游戏。游戏一:I say, you say,教师说句子:I go to Shanghai on Saturday. 学生边说边拿起自己身边写有星期的纸条:Saturday, Saturday,I go to Shanghai.然后教师说:I pay basketball with my son on Monday.学生接着说:Monday,Monday, I pay basketball with my son.就这样教师说一句,学生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动一动、说一说,调动学生的耳、手、口、脑多种感官,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学习。游戏二:Magic eyes,结合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找一找藏在地底下的宝藏,每个宝藏盒上有个密码(S_nday/S_turday/Th_ _day/ F_ _day/T_esday/W_dnesday/M_nday),学生需要拼写正确才能打开,宝藏盒里的礼物才能送给学生。这个游戏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室里马上沸腾起来,他们先是小组讨论,哪个地方藏有宝藏,然后推选代表上台动手操作,并完成单词的拼写。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同时促使学生对新授单词从音到形的掌握,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游戏情景教学,将枯燥的语言词汇融入妙趣横生的活动中,给语言赋予乐趣,使学生以积极的情绪参与语言实践活动。
  三、表演故事情景,理解英语词汇
  情景是语言的承载体。我们的学习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英语词汇的学习也不例外,要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就必须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英语单词时,可以创设“表演情境”,以唤起学生想说的欲望,体验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乐趣。如在给学生区分“look for”和“find”这两个短语时,如果仅仅把这两个词的意思告诉他们一个是“寻找”,另一个是“找到”,没有什么趣味,也没有什么价值可言,当学生真正处于这种交际环境时,还是不知道怎样区别运用这两个词。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在讲台前,东看看西看看,在桌上找找,在地上找找,然后问英语课代表:Cicily,Do you see my English book? I can’t find my English book. Can you help me look for my English book in the office?课代表马上心领神会地走出教室,一会儿拿着英语书说:Mrs Zhang,I find your English book in your office.学生置身于一个有情有景的语言环境中,无需更多的笔墨解释,一切尽在不言中。还有这样一个语言“Excuse me”和“Sorry”,在教学中教师以一个设问引出话题:“Who know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Can you show it to us?”这时教室里自分成若干小组,他们开始策划、表演。其中一组是这样的,一个学生说:“Excuse me ,Can you borrow me a pen?”那个学生非常歉意地挥挥手中的钢笔说:“Sorry,I don’t have any more.”还有一组是这样的: Excuse me,can you show me the way to Tingling Park ? Sorry, I don’t know. Because I am Japanese.角色扮演克服了语言学习的枯燥感,使语言学习充满了活力,从而操练巩固了语言基础知识,并达到了运用语言的目的。
  四、创编绘本故事情景,运用英语词汇
  词汇学习关键是对词汇运用能力的获得。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可在词汇教学中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让新词汇在一个个魅力新奇的故事里呈现,让学生在充满想象的空间里学习单词,掌握词义;更可以创设编故事情境,赋予单词栩栩如生的情节故事,在单词的巩固拓展、帮助记忆等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绘本故事有图文结合,文字简洁明了,每个学生对于故事都爱不释手,并且记忆深刻。例如在学习3A “Colours|”,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单词red/yellow/blue/orange/black/white等,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喜欢看故事又喜欢画画,设计了这么一环小组合作完成My picture book的绘本故事,故事内容是这样的:I’m a ?摇 ?摇. I like fruit very much. Look, My ?摇 ?摇 pear. My ?摇 ?摇 apple. My ?摇 ?摇 pear. My ?摇 ?摇 watermelon.Fresh fruit keep me healthy.学生一边看着图片,一边发挥想象,在留白的横线上写出颜色的单词,接着让他们读一读自己的故事,然后前后左右说一说故事。多样的方式,使词汇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才能让这些词汇由“被动词汇”成为学生的“主动词汇”,学生的词汇量和运用才能得到提高。将枯燥的单词编成有趣的故事,利用故事里的各种形象、生动的情节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充分发挥小学生无意识记忆,强化他们的记忆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每讲完一篇阅读课文后不应是课文的结束,而应是学生之间组织自我学习、自我设计活动的开始,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读后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还可以让他们获取更多课堂中无法获取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课读后活动的设计与策划。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读后活动设计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讲完整篇文章后,就
课程标准指出,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转变英语课程过于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与传授倾向,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判断性思维的能力;在进行听、说、写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笔者观察近几年的中考阅读理解题,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命题既注重从语言学角度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又侧重从心理学的角度检测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等因素,而且
我们已经进入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在新世纪背景下,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它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新政风暴对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产生新一轮强烈的冲击波,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怎样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又怎么才能让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呢? 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实践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