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者”李健熙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417801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1日,是现年70岁的三星集团最高领导人、三星电子会长李健熙掌管三星25周年的日子。在担任舵手的日子里,三星集团的财富旋风般增长。三星从一个籍籍无名的韩国小厂,成长为韩国的国民企业和国家象征,三星品牌也是毫无争议的全球最著名亚洲品牌。如今,三星的年度营收是1987年的39倍,去年的营收占韩国GDP的13%,而李健熙本人也是当之无愧的韩国第一富豪。
  成功与隐忧
  截至今年11月底,三星电子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撼动了苹果在平板电脑市场的主导地位。而此前,三星手机已超越苹果,2012年7月27日,三星电子公布今年第二季度业绩:三星手机的销售额以及营业利润均超越苹果,成为全世界销量最大的手机品牌。现在,三星,这家全球营收最高的科技企业,在韩国当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该公司去年营收1490亿美元,相当于韩国GDP的13%。
  但是,如此高的经济比重却引起了韩国国内供应商的不安,供应商们纷纷试图摆脱对三星过度的销售依赖,而韩国政客们则对三星的影响力表示担忧,而三星的竞争对手则追不上这家韩国企业快速的增长速度。
  三星的许多最重要部件是自己生产的,另外它也向不少国内中小企业采购部件。随着三星的利润不断增长,这些中小企业的利润也在增长,但这种盈利模式也伴随着风险。
  “三星不希望其代工企业同时向苹果或LG电子供货。”韩国产业研究院研究员Joo Dae-young表示,“如果一家代工企业为某一大客户进行定制化生产,它就很难实现客户群的多元化。”
  三星“在供应链系统的管理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半导体材料生产商Soulbrain表示,“我们将保持每年20%至30%的研发投入增幅,因为如果品质不够好的话,三星就不会使用我们的产品。”现在,Soulbrain的营收有一半来自三星。
  但是,有些投资者担心,三星的供应商基本不具备跟三星讨价还价的实力。邓普顿新兴市场集团执行董事长马克·默比乌斯表示,由于担心三星供应商的利润受到三星的挤压,他旗下的基金没有对这些供应商进行投资。
  三星对这类说法不以为然。李健熙曾公开表示:“供应商实力增强对于三星提高自身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管理上将继续强化与供应商共同成长的策略。”
  尽管如此,由于担心这家韩国最大的企业对国家的影响力过大,韩国政界人士已呼吁对三星和其他财阀的实力进行制约,这也是下月韩国总统选举之前的竞选活动的一个主题。
  与此同时,三星的竞争对手,尤其是日本的企业要被迫面对这样—个问题:自己在全球科技市场上是如何落到三星后面去的?
  如果说,从上世纪90年代初迄今的20年,日本经历了泡沫经济破灭后“失去的20年”,韩国却是“追赶的20年”。战后几十年,韩国一直是“学习日本、模仿日本、赶超日本”。20年前,三星集团在日本人眼里也只能算是“二流企业”。但近年来昔日“学生”的良好表现,特别是三星突飞猛进的发展,甚至迫使日本“老师”也不得不放下身段。
  今年8月23日公布的一项全球企业品牌价值排名中,韩国三星高居第6位,品牌价值达381.97亿美元,日本企业“大哥大”丰田仅排在15位。
  据韩联社今年8月的报道,以三星为首的韩国大企业“在全球市场蓬勃发展”,半导体、显示器、炼油、建设、钢铁、造船等6个主要出口行业的韩国大企业的市价总值超越了日本同行企业。早在2010年,英国《金融时报》就称赞三星“2010年的销售额比日本前15个电子公司的总和还多”。
  在日本影响力很大的《日本经济新闻》2009年12月刊发了《韩国企业,强力的秘诀》系列报道,探访韩国企业崛起的原因。2010年3月,该报又发表了《学习迈向世界的韩国企业》社论,明确提出了“学习韩国企业”的观点。
  而在韩国国内,LG电子也正面临着最强烈的质疑。如果投资者10年前同时买人三星和LG的股票,那么他(她)去年5月初会发现LG股票的表现大大强于三星。但自那以后,LG的股价跌去了三分之一,而三星的股价却上涨了42%。
  LG内部人士表示,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LG对这波智能手机大潮反应迟钝。不过,这些人士表示,LG手机部门已开始从最近的“重建”期收获回报。
  在三星成功的背后,人们经常提到的—个因素是,该公司通过自行生产三星手机关键部件获得的协同效应和效率。销售内存芯片所取得的利润(三星是全球最大的内存芯片制造商),为三星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投资提供了部分资金;反过来,手机部门的利润又确保了三星对半导体业务的持续投资。
  全球第二大内存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就没有这样的靠山。在过去5个季度中,该公司有4个季度营运亏损。个人电脑市场需求萎靡压低了DRAM的价格,整个行业对产能的巨大投资导致用于智能手机的Nand芯片供应过剩。
  另外,三星逾200亿美元的年度资本支出预算令其所有的国内竞争对手都望尘莫及——在这些对手试图在创新方面缩窄与三星的差距之际,这一点令三星获得了强大的先发优势。
  改变一切。除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11月30日,三星集团在首尔中区巡和洞湖岩An Hall里召开就任25周年纪念仪式。李健熙在其父、三星创始人李秉喆去世的第二天即1987年11月20日被推举为会长,并在当年12月1日接过三星的社旗,正式就任。
  在李健熙手上,三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1987年,三星市值为1万亿韩元,今年为303万亿韩元,销售额从10万亿韩元增长到384万亿韩元。在上一个十年,三星全面超越了电子消费业前辈公司索尼,并在2009年超越惠普,成为世界最大销售额的IT企业。三星在全球一流产品有半导体D-Ram、电视机、手机等20余种。2006年,三星打败索尼的电视机市场占有率,今年直逼30%。在纪念会上,李健熙表示,“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现在应该向伟大的明天发起挑战。让我们再一次掀起革新之风,通过三星的产品和服务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进而造福人类社会”。   1987年,45岁的李健熙发现自己掌舵的是一艘相当稳固的船——当时,三星已经引领本国的多个行业。
  三星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的三星贸易公司,从事货运业务。创始人李秉喆带领公司走过了日本侵略和朝鲜战争,成为—个成功的家族财团,并于上世纪60年代挺进电子产业。
  当时的韩国政府期望发展成为制造业大国,对抗正在崛起的朝鲜和正在复兴的日本。为此,政府精选了一些能朝这个目标迈进的公司。在这样的背景下,三星得到了政府的全力扶持和新式工业机器。当李秉喆时代谢幕时,三子李健熙接管了这个引领韩国经济增长的制造业巨头。
  “Samsung”是从汉字“三星”得来的韩语名字,意思是“三颗星星”,三颗星分别代表大、长、久。“三”对韩国人而言,象征着完整。三星公司曾长达几十年的使用三颗星星图案的商标。然而,李健熙一上台很快放弃了这个商标,取而代之的是沿用至今的中性蓝色椭圆图案。李健熙曾透露:“三星以蓝色作为商标底色,意图传递是消费者可以信赖的品牌。”重塑品牌是李健熙计划的一部分,他希望将这家成功的韩国企业打造成一家国际化大公司。
  同时,李健熙要求改变公司内部的运营模式。1993年,李健熙向员工讲了一句名言——“改变一切,除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言出必行,尝试改变当时公司盛行的深厚韩国文化。为了培养更具国际化的商业精神,他引入了大量外国员工并把韩国员工派往世界各地。
  首尔国立大学教授宋加勇将三星发展模式形容为商业远见,儒家、日本观念和源自西方的创新灵感的结合体。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似乎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霸主。然而时至今日,日本遭遇了韩国的挑战,后者通过刻意压低汇率和人工成本,不断消磨日本的竞争力。然而,三星之所以能抢在索尼前实现突破,是得益于李健熙20年前的远见。彼时,李健熙观察到日本企业在数字科技上的短板,客观上为韩国企业创造了超越的机会。
  家电行业观察家普遍认为,三星的成功源于技术的成功。三星被视为“技术主导”型企业的典范,推动企业成长的诸多力量中,科技贡献率最大。而学习经营管理出身的李健熙始终保持着技术创新的动力。在初期,他甚至亲自到日本、美国的公司就一些技术细节求教于普通的工程师。但是,核心技术的匮乏使三星不可避免地披上“模仿者”的外衣,这样的名声使他们一度是低档产品合适的代表。正因为如此,对技术的渴求始终贯穿在三星成功经历中。
  李健熙曾说:“三星能有今天,我想是因为有技术作为后盾。虽然今天我们和世界一流企业之间都共同开发技术也共同行销,但是在早期别说是技术指导,就连花钱买技术都很不容易。再加上当时的韩国经营者总认为技术工作者只是工匠,并不怎么放在眼里,我只好站出来,就像对待客户一样,诚恳地向日本或美国的技术工作者一点一点地请教。幸好,我从小就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追根究底,所以一直很期待听到新的技术、好的技术。只要一有空,就会到先进的国家学习,向技术人员请教,再传授给我们的技术人员。”
  1993年至2011年,三星电子在美国和欧洲申请移动通信技术相关专利超过11500个,世界排名第一,位于京畿道水源的三星的研究中心容纳了4200名研究人员。三星每年销售额的7%用于研发,这充分显示了三星令人信服的技术实力。
  在迈入新千年时,三星已经焕然一新,风格上越来越不像日本企业,但在商业上更成功。美国高德纳公司调研总监麦克尔·加腾伯格说:“三星已经从一个小品牌(特别是在美国市场)变成了许多市场上的权威品牌,常常推出许多顶尖产品。它们在许多方面铸就卓越,正如日本消费电子企业曾经做到的那样。”
  韩国人的三星情结
  1997年,李健熙称“高度的危机感”是任何—个公司成功的前提,以此警告公司可能出现的自我满足。不幸的是,保持“高度危机感”的态度马上得到实战印证。
  当年,韩国记者李尚浩公布了三星集团副董事长李鹤洙和韩国驻美国大使洪锡炫的谈话录音。录音披露了李鹤洙和洪锡炫计划向韩国总统候选人提供10亿韩元(约合300万美元)的竞选资金,同时将三星卷入行贿检举官员的丑闻中。记者李尚浩称,三星通过操纵其属下的韩国主要媒体《中央日报》,不断阻击人们对它的指控。该报纸正是洪锡炫出版的。
  这件事的结果是,洪锡炫被迫辞去韩国驻美大使职务,李鹤洙则因在另一起腐败案中行贿前总统而被判有期徒刑,缓刑两年。
  2010年,三星前首席法律顾问金永哲发布—本名为《思考三星》的书,在韩国掀起轩然大波。书中描述了惊人的细节,披露李健熙窃取三星子公司的100亿美元资金,销毁证据并通过行贿政府官员确保三星权力的世袭。
  韩国大众对这本书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应。绝大部分主流媒体拒绝报道或为认为这是金永哲为求新书销路而做的“广告”。同时,许多人认为金永哲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而且和三星有着不可调和的恩怨。三星在韩国有着根深蒂固的感情基础,对三星文化的攻击几乎会被视为是对韩国的攻击——哪怕攻击的靶心是—位被定罪的诈骗犯。
  2008年,在臭名昭著的贿赂基金丑闻中,李健熙因被指控逃税和贪污并获罪而辞职。金永哲声称,三星拥有约2亿美元预算的贿赂基金,用于贿赂检察官和政客,让他们对三星的非法行为视而不见。
  尽管检察官要求判处李健熙7年徒刑并罚款3.5亿美元,但他最终只被判3年缓刑和1亿美元罚款——这对全球富豪榜排第106位的人而言只是点零头。几个月后,韩国总统李明博赦免李健熙以保住他在国际奥委会的职位。随后,李健熙率领韩国成功申办2018年冬季奥运会。
  这起事件引起外界广泛批评腐败的家族财团高管们享有特殊待遇。然而,在一片质疑声中,李健熙于次年重新出任三星电子董事长。
  继任者
  今年年初,三星在法庭上溃败给苹果。陪审团认为三星的产品抄袭了苹果设备的设计,并命令三星向苹果赔偿10亿美元。移动业务主管申宗均此前在对员工的讲话中称,三星在试图推翻诺基亚时遭遇了“设计危机”,因此三星将目光投向苹果并开发出了第一代GMaxyS手机。不幸的是,虽然李健熙的危机文化思想将三星带上了一条新的道路,但这条道路却被法官露西·科断然封闭。
  这场官司大致反映了三星的文化。尽管三星在财务上颇为成功,并开始在Galaxy SⅢ等产品中塑造独特的风格,然而,它依然尚未创造出iPhone和Walkman那样真正有突破性和标志性的产品。要想成为真正的创新品牌,这种文化需要矫正。尽管李健熙已经对公司的等级架构和自上而下的思想实施了大量改革,但还不够深入。
  按照家庭财团的传统,李健熙的独子李在镕已经准备继任三星董事长。12月5日,三星电子宣布,正式任命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李在镕为董事会副主席。
  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家族企业在世界各国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球500强中,有175家为家族控制的企业。家族企业占GDP,总数的比例,韩国是48.2%,中国台湾是61.5%,马来西亚是67.2%。
  而世袭更是韩国家族财团的典型特色。44岁的李在镕或许能为三星带来更新潮、更现代的前景。他是三星成功进军应用处理器和OLED显示器市场的幕后英雄,他对产品设计很感兴趣。
  然而,由于他父亲牢牢掌控着三星的一切,人们怀疑李在镕的经验和领导威信。根据家庭关系而不是业绩任命新董事长将会使人们对传统的继承体制产生公愤。即将进行的韩国总统选举中,多名候选人提出了改革传统家族财团的政策,例如杀毒软件企业家安哲秀。
  李氏家族的内部斗争也危及三星的未来。李健熙的哥哥和姐姐曾就股份继承问题将李健熙告上法庭。同时,李健熙获罪一事还历历在目,他的权力如何移交给李在镕还是个问题。
  李健熙曾恳求员工“改变一切,除了妻子和孩子”,但三星的改变还不够彻底。传统的家族财团模式帮助三星成为了全球最成功的企业之一,但是保守的价值观不大可能帮助三星成为重要的创新力量。
  不可否认,李健熙充满争议的领导给公司带来了成功,让三星成为真正受人喜爱的品牌。然而,三星必须开始寄希望于重视设计和创造力胜过残酷竞争的下—代领导人。
  (本刊编辑综合整理)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摘要】高校收费制度的实行以及大规模扩招,使得贫困大学生数量连年上升,国家为了体现教育公平原则,出台了助学金政策。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助学金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主要包括:完善和制定相应法规;细化资助审查工作步骤;建立完整的具有人文关怀的贫困生资助跟踪反馈机制;加强助学金的教育意义。最后进行总结,指出学校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更要进行思想教育:接受资助的大学生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