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的关系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k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了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的关系,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生态文明是整个社会文明系统中的一个支系统,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须臾不可分离并同等重要的文明因子,处理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相互关系,才能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谐、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其他文献
曾见许多名山大川,有绿色的峨眉、黄色的六盘、雪白的天山,可从未见过如此斑斓的彩色的山峦。在这儿,好一派壮观的彩色山峰,如一幅多姿多彩的巨画展现在眼前,不禁令你震撼,令你赞叹
从山谷走向洞窟,目光扫过去,就能立刻停留在几处洞窟的门帘上,沿着缓缓的山坡拾级而上,走进幽暗的洞窟,你会眼睛一亮:一幅壁画上,观音菩萨宛如一位盛装的美丽少女,自由自在地
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东南缘,耸立着数千座古墓,它们依山面水、三五成群,在山顶、山腰及山梁与平地结合部形成“聚族而葬”的墓葬排列顺序。这些耸立在大草原深处的千百座古墓是一个尘封了1500余年的文物宝库,也是一个被神秘的帷幕重重遮盖的大千世界,这里就是被称为“中国金字塔”的青海都兰古墓群。  20世纪50年代,青海省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都兰古墓群,并将其中的英德尔羊场、科肖图大墓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摘要]佛教自公元7世纪传入吐蕃,便开始了与当地社会文化漫长的融合过程,即佛教的本土化过程。佛教作为一种文化传入,有着其特定的政治和文化背景,而藏族本土僧人群体的产生对佛教在藏区的传播以及藏传佛教的诞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政治和文化两个角度分析藏区本土僧人产生的背景,说明藏区僧人的出现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各种因素交织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吐蕃;佛教文化;藏区僧人   [中图分类号]B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