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考复习课有别于新课,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新鲜感,导致求知欲低。要让生物复习课堂更高效,教师必须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及课后巩固入手,让学生明确目标、主动学习和针对训练。
【关键词】 高考复习;高效;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2
高三阶段,全面进入高考复习,科目多、内容多、时间紧。要想学生在高考中能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抓好平时的每一节复习课堂,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要效率。高考生物复习课同高一高二的新课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如何让生物的复习课堂更高效,显然是取得高考好成绩的关键所在。本文是本人在这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一、细化目的要求,让预习落到实处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课堂效率的高低,充分有效的预习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保证。学生的预习内容是在高一高二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对于这些知识学生处于多已遗忘、似懂非懂的状态,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预习目标,会让学生“走马观花”,陷入一知半解的境地,而且患上“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毛病。基于学生预习的盲目性及把握知识的表浅性,教师应当给予预习上的必要的指导,让预习的要求明确化、具体化。教师可以提供预习提纲或导学案等,让学生对预习的范围、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达成的目标、要解决的问题等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学生以此为依据进行预习才会有针对性,不会流于表面形式,学生能真正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听课。
如复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可以提供一下的预习提纲:①能概述氨基酸分子的结构特点和通式。②例举氨基酸的种类。③能阐述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④会解释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⑤会概述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⑥能例举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⑦能简述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原理、材料和方法,能独立完成实验的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二、 优化教学设计,让课堂精彩高效
教学设计是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通过教学设计,可使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从而完成合理教学目标的确定、恰当教学方法手段及策略的选择、良好教学环境的创设、可行评价方案的实施,最终确保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
1、合理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具体,直接关系到复习课堂效率的高低,进而关系着复习课堂有效性的高低。生物高考复习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围绕《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以及复习的具体内容,做到突出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强化相关能力的培养。
高考试题已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能力考查是高考的“主旋律”,因而生物高考复习课堂必然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站在高考对考生能力要求的高度上,把能力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①知识目标:通过复习能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及其相互关系,能列表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复习能概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②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复习加深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实质和意义的认识,强化学生爱护花草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
2、知识重现情境的创设
高考生物复习课教学不是新课教学,面对的内容都是已经学过的,因而学生对知识方面不再抱有好奇心,不再抱有探求新知的迫切欲望,同时复习课堂的容量大、任务重,要想课堂教学的高效,这就必然要求生物的复习课堂不能是“炒旧饭“式的。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尽可能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情境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用到的具体方法也有差异。
生物学中展现微观世界方面的内容,如果辅以多媒体技术,教学就会变得直观、形象、生动,而且还实现了大与小、动与静、远与近、虚与实之间的转换。在复习《DNA分子的结构》、《DNA的复制》、《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的增值》、《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内容时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无法用肉眼看到的、发生在微观世界的生命现象以动画等鲜活情境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回忆、归纳、总结,从而完成知识的重现。
生物学与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新课程标准倡导“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而我们复习课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中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进而使教学更加趣味化、生活化。如围绕“如何提高大棚种植的产量”设置系列问题情境来展开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内容的复习;围绕“糖尿病的成因、治疗”设置系列问题情境来复习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有关稳态的调节、育种的内容、生态环境的内容、基因工程的内容、细胞工程的内容等,适宜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创设相关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知识的重现。
3、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新的《国家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建构主义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现在的复习课堂,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主角,呈现教师的“一言堂”或试卷的“满天飞”。要使课堂高效的首要任务是教师要改变观念、转变角色,设计出各项教学环节让学生以主体身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不是“听客”或“看客”,作为教师应起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把学生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人。如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内容,作展示后进行学生间的补充评价,最后教师进行补充点评;在每个章节末和单元末,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课堂上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对于考纲要求的16个实验尽量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实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和讨论。
4、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
高三一轮复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在钻研考纲和教材的基础之上,对重点知识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与重组,牢固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概念、原理、观点等进行归类梳理整合,使之形成有机联系的知识网络,这不但利于对单个知识的深入理解,实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还有利于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复习《细胞的基本结构》时构建如下知识网络:
又如复习完《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后需要引导学生融合酶、ATP、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细胞的输入和输出等知识,经思考、分析归纳,进而构建如下知识网络:
三、 精选课后习题,让训练富有价值
课后的巩固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用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选择课后训练题时,要注意训练的目的,体现针对性。只有教师做到精选,学生才能做到精炼,效率才能提高。
训练题的选择要求主要有:①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②依据《考试说明》中对能力目标的要求以及考试内容。③结合学生中暴露出的问题(如:知识把握情况、易错点、常考点、难点、解题方法欠缺、记忆不佳等)。④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的训练要有区别。
高考生物复习课堂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做好“备课、上课、改作和辅导”四环节,其中备课和上课是关键,教师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等又决定着备课和上课的效率。因而要想让复习课堂更高效,教师还得在课余时间不断进行“充电”,以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
【关键词】 高考复习;高效;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2
高三阶段,全面进入高考复习,科目多、内容多、时间紧。要想学生在高考中能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抓好平时的每一节复习课堂,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要效率。高考生物复习课同高一高二的新课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如何让生物的复习课堂更高效,显然是取得高考好成绩的关键所在。本文是本人在这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一、细化目的要求,让预习落到实处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课堂效率的高低,充分有效的预习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保证。学生的预习内容是在高一高二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对于这些知识学生处于多已遗忘、似懂非懂的状态,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预习目标,会让学生“走马观花”,陷入一知半解的境地,而且患上“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毛病。基于学生预习的盲目性及把握知识的表浅性,教师应当给予预习上的必要的指导,让预习的要求明确化、具体化。教师可以提供预习提纲或导学案等,让学生对预习的范围、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达成的目标、要解决的问题等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学生以此为依据进行预习才会有针对性,不会流于表面形式,学生能真正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听课。
如复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可以提供一下的预习提纲:①能概述氨基酸分子的结构特点和通式。②例举氨基酸的种类。③能阐述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④会解释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⑤会概述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⑥能例举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⑦能简述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原理、材料和方法,能独立完成实验的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二、 优化教学设计,让课堂精彩高效
教学设计是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通过教学设计,可使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从而完成合理教学目标的确定、恰当教学方法手段及策略的选择、良好教学环境的创设、可行评价方案的实施,最终确保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
1、合理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具体,直接关系到复习课堂效率的高低,进而关系着复习课堂有效性的高低。生物高考复习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围绕《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以及复习的具体内容,做到突出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强化相关能力的培养。
高考试题已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能力考查是高考的“主旋律”,因而生物高考复习课堂必然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站在高考对考生能力要求的高度上,把能力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①知识目标:通过复习能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及其相互关系,能列表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复习能概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②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复习加深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实质和意义的认识,强化学生爱护花草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
2、知识重现情境的创设
高考生物复习课教学不是新课教学,面对的内容都是已经学过的,因而学生对知识方面不再抱有好奇心,不再抱有探求新知的迫切欲望,同时复习课堂的容量大、任务重,要想课堂教学的高效,这就必然要求生物的复习课堂不能是“炒旧饭“式的。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尽可能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情境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用到的具体方法也有差异。
生物学中展现微观世界方面的内容,如果辅以多媒体技术,教学就会变得直观、形象、生动,而且还实现了大与小、动与静、远与近、虚与实之间的转换。在复习《DNA分子的结构》、《DNA的复制》、《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的增值》、《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内容时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无法用肉眼看到的、发生在微观世界的生命现象以动画等鲜活情境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回忆、归纳、总结,从而完成知识的重现。
生物学与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新课程标准倡导“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而我们复习课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中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进而使教学更加趣味化、生活化。如围绕“如何提高大棚种植的产量”设置系列问题情境来展开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内容的复习;围绕“糖尿病的成因、治疗”设置系列问题情境来复习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有关稳态的调节、育种的内容、生态环境的内容、基因工程的内容、细胞工程的内容等,适宜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创设相关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知识的重现。
3、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新的《国家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建构主义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现在的复习课堂,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主角,呈现教师的“一言堂”或试卷的“满天飞”。要使课堂高效的首要任务是教师要改变观念、转变角色,设计出各项教学环节让学生以主体身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不是“听客”或“看客”,作为教师应起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把学生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人。如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内容,作展示后进行学生间的补充评价,最后教师进行补充点评;在每个章节末和单元末,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课堂上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对于考纲要求的16个实验尽量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实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和讨论。
4、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
高三一轮复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在钻研考纲和教材的基础之上,对重点知识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与重组,牢固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概念、原理、观点等进行归类梳理整合,使之形成有机联系的知识网络,这不但利于对单个知识的深入理解,实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还有利于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复习《细胞的基本结构》时构建如下知识网络:
又如复习完《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后需要引导学生融合酶、ATP、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细胞的输入和输出等知识,经思考、分析归纳,进而构建如下知识网络:
三、 精选课后习题,让训练富有价值
课后的巩固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用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选择课后训练题时,要注意训练的目的,体现针对性。只有教师做到精选,学生才能做到精炼,效率才能提高。
训练题的选择要求主要有:①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②依据《考试说明》中对能力目标的要求以及考试内容。③结合学生中暴露出的问题(如:知识把握情况、易错点、常考点、难点、解题方法欠缺、记忆不佳等)。④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的训练要有区别。
高考生物复习课堂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做好“备课、上课、改作和辅导”四环节,其中备课和上课是关键,教师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等又决定着备课和上课的效率。因而要想让复习课堂更高效,教师还得在课余时间不断进行“充电”,以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