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长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yongdezha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才能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后进班级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较大不足,帮助家长提高对教育的认知和水平很有必要。
  关键词:理性;信心;学校纪律;正确教育;积极参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习近平提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庭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必要途径。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然而,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总会发现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与学校教育产生内耗的地方。比如现任班级学生的升学成绩是小县城中最低的,感受尤为明显。许多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思想品德等方面均有待提高。这些学生的智力水平肯定是没问题的,经调查发现,学生家长受教育的水平普遍偏低,忙于工作,对孩子的教育意识、教育水平不够。这其实也反映了一代人所受的教育对下一代人的影响,家庭教育對学校教育的影响。因此,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教育水平,特别是针对现任班级这种情况,作为班级德育工作的延伸——对家长的“教育”就很有必要了。
  一、 理性面对现实
  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能力、爱好等都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的特点,一些行为习惯、道德品质需要在受教育过程中不断养成。前述班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不好,上课效率不高、不能自觉完成作业等,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一部分同学在其他方面表现也有不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现实不仅老师要面对,家长更要面对,不能因失去了才感到珍贵,一直在扼腕叹息,而要面对现实,抓住今天,才有明天。不能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只有基于孩子的现实,努力弥补自身家庭教育的不足,才能取得孩子进步。
  二、 重新树立信心
  信心是指对行为成功及其相应事物的发展演化犹如预盼的信任程度。信心表现为对实现行为任务目标成败的外在感知、情绪反应、外在意识。和一些家长交流沟通过程中,总能听到诸如“没办法了,我们说的话他都不听”“基础差,只能那样了”“一回来就玩手机,管也管不了”之类的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应该每个家长都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出类拔萃呢?但往往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如果孩子的成绩、表现达不到家长的预期,甚至还差得很远,很多家长就会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从而放任不管,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家长可能认为都这么差了,还能有什么希望。殊不知,如果放任不管,形成正反馈效应,只有更差。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重新树立信心,积极与学校配合,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上取得进步,又何尝不是教育的成功呢?
  三、 明确学校纪律
  学校纪律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严格的学校纪律,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把纪律约束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最终升华为一种文明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和学校“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有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假期结束后学生返校上学,种种不良行为又出现了,学校、班级都要花大力气重新进行纪律整顿;学校禁止学生骑摩托车、超标电动车上学,曾看到一位骑摩托车来带女儿回家的母亲,却让女儿驾驶摩托车载着她一起回去。因此,家长明确学校纪律是很有必要的。学校纪律是比较系统、科学的约束,家长明确学校相关纪律,知道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应用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弥补自己“不懂教”的问题,同时也能使学校教育得到延伸和强化。
  四、 学会正确教育
  一个班级的学生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对子女的教育观念、方法不尽相同,但了解掌握一些教育规律和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比较典型的是一些家长重物质奖励而轻精神激励,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吵闹非常,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谢谢你们。”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又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又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我们多辛苦才给2美分!”他们发誓再也不来为老人玩了!这就是德西效应,总是用物质奖励的方式去刺激孩子,时间一长,激励的效果就会变得越来越差。同时,这样的物质奖励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应以精神激励为主,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引导孩子树立责任感、成就感,增强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精神激励才能让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努力前进,让激励的作用正面而持久有效。
  五、 积极参与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不知道参与孩子的教育是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他们往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自己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如果只有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大家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即责任分散效应。正是如此,许多家长因种种原因,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还很不够,和学校教育配合不积极。当然对于这种情况,各方面特别是学校、老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以引导调动。如据《南方日报》报道,深圳市教育局建议有条件的区和学校开展“家长积分制”,对参加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家长采用“积分制”的形式进行记录,以提高家长的活动参与度。近两年国内有不少城市或学校都在自发地探索和尝试这种方式,被认为是创新之举。
  学校教育远不是教育的全部。作为班级德育工作的延伸,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知和水平,调动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才能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形成合力,才能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动力。
  作者简介:赖建阳,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拓展语文教学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事例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竖笛演奏及其他音乐,注重铺垫导入,创设情境,趣解文本,拓展积累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竖笛;运用 
摘 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写作如做事,感兴趣就喜欢做,就会有动力,事情也就容易做好。同样,如果学生爱好写作文,提笔就会觉得愉快,当然也就容易把作文写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兴趣;情境;想象;亮点  纵观作文教学现状,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有的借口说没灵感,有的说没内容可写……总之就是提不起写作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摘 要:本文主要概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命题的趋势以及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希望能在深化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地了解诗歌,进而能摸索出一套完整的诗歌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更有效地进行诗歌鉴赏学习。  关键词: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命题趋势;教学有效性  最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目的考查趋势有所调整,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因而教师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之际,指导学生的答题
摘 要: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瑰宝。《战国策》无疑是瑰宝上的明珠。寓言是《战国策》的特征性文本。阅读书中寓言,学习古人借动物来说理,借他人来说理的方式,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戰国策》;寓言专题;说理方式;提升语言  学完《荆轲刺秦王》,我开始读《战国策》。最吸引我的是其中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画蛇添足》《南辕北辙》《狐假虎威》《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等。  这些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有趣好
摘 要:生活是文学的源泉,文学是于生活中提炼的艺术。指引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文学诗意,乃是写作教学达事半功倍之关键所在。而基于室内课堂的空间局限性,高效的生活化写作教学,应依托于既有的生活素材,在阅读文本中发现、从寻求和延展生活细节、写作角度与内容,到窥析其叙写方式与效果、习作表达方式,再到延展文本话题枝蔓,进一步调取写作生活素材,可以完成集阅读、写作于一体的高效、高質的写作教学。  关键词:文本阅读
摘 要: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培根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于正处于养成教育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家校共育;小学生;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狭隘的知识传授,更是对学生行
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近年来国家所推崇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历史教学当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本文将根据探究式教学的简要环节,结合具体的历史教学内容,介绍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过程,然后对探究式教学展开一定的教学评价,从而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高中阶段;历史教学;探究式教学  历史不只是过去发生的事件,更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我
摘 要:近年来,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试题情境,考查学生地理能力的试题呈现频次高,本文以近五年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考试题为研究对象,从题型、试题情境、考查的核心素养目标等角度入手,分析试题特点,归纳试题共性,并对优秀传统文化与地理试题相结合的现实意义及教学启示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理试题;高考;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不乏克服时间洗礼流传至今
摘 要:小学语文的知识内容既有语言、文字,又有浅显的逻辑,更有文学、阅读、写作。如何根据教材编排的内容和具体的教育情境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从而创造性、个性化地使用教材?笔者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除了对语文知识的讲解外,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二度开发”,完成了“三个走向”——情感:从日常道别走向心灵深处;节日:从一般集会庆祝走向心与心交流;学生:从学习主人走向管理助手。笔者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
摘要:要打造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具备核心关键能力。教学就一定要围绕深度学习而进行。在实际教学中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沟通,完成合作学习;对学生要重视批判性、深层次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深度学习  关键能力是定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外也有把它称为“基本能力”“软技能”或者“基础技能”“共同能力”等。  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