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历史教学的立意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ai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入课题立意法
  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的核心概念是“科举制”,整节课的教学内容都围绕着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而展开。科举的实质是选官,其方法是分科考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可以从“选官”这个内容来立意,如“隋朝为什么放弃以前的选官制度,改用分科考试?”“分科考试考什么?怎么考?人才如何培养?”“进士科为何成为科举考试最重要的科目?”“是唯‘材’是举,还是唯‘奴才’是举?”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时,教师可以紧紧抓住课文主题,引领学生展开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
  二、感情基调立意法
  多年来,笔者执教中国史。当教学中国古代史时,笔者都充满热情,感到非常骄傲;当教学中国近代史时,笔者则常感悲怆、愤懑,乃至扼腕叹息;当教学中国现代史时,笔者往往豪气勃发,充满自信。这些情绪反映出笔者已将情感注入历史课堂,从情感入手,铺设感情基调,以此立意。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讲述了张骞通西域,慨然应募,辗转12年,被匈奴扣留10年,娶妻生子却不改其志的故事,表达了其意志的坚贞。西域既通,和平即至,丝绸之路连同东西,更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交流之路、包容之路、和平之路,而张骞以其坚贞不屈之志“凿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带来东西方的长久和平,其功至伟。笔者以此作为本节课的感情基调,更能完成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三、精当点评立意法
  笔者曾和两位同事进行过同课异构式的“磨课”,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磨课”过程中,一位同事展示了大跃进时期的很多图片,如“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惹来学生阵阵大笑的同时,也引发了他们的反思。笔者在上课时也展示了类似的图片,结果却引来学生的反感。这引起了笔者对教学立意的反思:“当我们一味呈现负面信息而未加以合理解释时,学生当然会产生怀疑: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不是一种疯狂的行为吗?一旦立意错了,就会扭曲历史,动摇历史观,使教学陷入尴尬的局面。”反思之后,笔者重新设计了教学流程,取舍了教学素材,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疯狂”行为背后的深刻原因,以史为鉴。导入设计也十分简洁,由歌曲《社会主义好》引入我国何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然后快速从建立社会主义过渡到建设社会主义,从而导入课题——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而且特别强调了“探索”两字,为解释后面的失误做好了铺垫。
  又如在教学完中共八大的主要任务之后,笔者展示了1957年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和1957年建成的世界上最高的公路——新藏公路这两幅图片。然后放慢语速,点评说:“在取得了这么多的成就时,头脑不够冷静了,再向前走一步就是失误了。”这句话传递给学生一个信息:当时全国上下热情很高,认为只要靠热情就能成功,于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结果导致了失误。在引导学生分析了导致“左倾”错误出现的原因时,笔者又点评说:“只有热情,没有科学基础,不遵循客观规律,就出现失误了。”
  在教学“左倾”错误的严重影响时,笔者呈现了一幅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周恩来外出视察途中独思的照片,旨在说明当时的中共领导人在探索中思考由于一开始没有科学地认识,从而出现的失误,党和政府必须主动承担、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在教学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时,笔者再次强调:“只要不违背客观规律,热情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从教学效果来看,这节课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的,尤其是几句精当的点评,让学生有所回味,有所思考。
  四、基本线索立意法
  如人教版八年级《鸦片战争》这课的核心概念是“鸦片战争”,围绕这一概念,笔者是这样展开教学的: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英国想打开中国市场→正常贸易未达到目的→向中国走私鸦片→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道光皇帝派林则徐虎门销烟→英政府发动侵略战争→战争失利的清政府签订卖国条约→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开明中学)
其他文献
朱爱莲,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扬州市政治学科带头人,扬州市政治教学先进个人,扬州市邗江区政治学科兼职教研员,邗江区文综名师工作室政治学科领衔人,邗江区师德先进个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曾多次获得扬州市、邗江区政治学科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创新素养,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主要涵盖了创新人格、创新道德素养以及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批判性思维在内的创新能力。可见,创新可以表现为
《语文课程新标准》强调,学生必须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来抒发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关注生活、感悟生活,才能写出有创意、有新意的作文。本文笔者结合作文教学的经验,就如何从选题和方法这两方面对各年级初中生进行学段训练,谈几点心得。  一、七年级:突出真实性,实现“无我”→“真我”的单向转变  1.从人际交往中寻“真”,为实现“真我”积累“真情”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升入初中,人际交往更加频繁。作文教学中,教师
摘要:江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传承人年龄偏大、传承方式单调陈旧、年轻人无心学艺等困境,本文在深入剖析传承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依法传承、加强经费保障、完善保护机制、创新传承模式这四项措施,对于促进江西音乐类非遗项目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江西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困境 对策  2007年以来,江西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体系方面做了大量
摘要:初中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很多重要的阅读方法与技巧都是在这个阶段掌握的,所以教师必须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初中生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 英语阅读 困难 解决方法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现代教学都受到高度重视,它是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过程,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
一、引言  目前,税务系统计算机类设备自动化管理水平不是很高,如设备位置变迁、故障情况、检修情况、设备当前运行状态等信息基本不会体现在设备台账上。本文笔者通过分析目前全省国税部门计算机类设备管理的现状,结合计算机类设备管理部门对计算机类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开发计算机类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议。  二、可行性分析  1.经济可行性  本课题是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税务系统计算机类设备管理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教师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关系,即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与关键。结合教学实例,笔者谈了“导学”的一些实践与认识。  一、设境激趣,“导”出良好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直接动力。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
一、习作初稿  中国梦之少年何愁  万珊珊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是梦想。”  如今的青少年刚刚涉足社会,充满活力,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可是,当他们充满信心打算前行之时,却发现实现梦想缺少了一些现实光芒的照耀。“萝卜招聘”“拼爹”等潜规则成为少年追梦路上的绊脚石。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不公平现象涌现出来。“无机会”成了许
摘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实践活动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必须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让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发挥锻炼人、教育人与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模式创新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包含两个过程,即实践过程和服务过程。我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了
摘要:中韩友好关系建立多年,许多韩国企业进驻中国,韩语课程也被纳入我国各高等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中。本文分析了高校韩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措施。  关键词:高校 韩语课程 问题 改善措施  韩语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各高校纷纷开设韩语专业。然而,不管是在语法教学上,还是在听说教学上,韩语课堂教学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韩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善措施。  一、高校韩
散步有助于女儿注意力的恢复,但在自然环境中散步有助于妈妈注意力的恢复  在商場还是在公园散步?一项来自伊利诺斯大学的新研究表明,对于妈妈和女儿来说,在公园里散步更好。这项研究基于注意恢复理论,该理论认为: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可以缓解精神疲劳,使注意力获得恢复。研究者迪娜·艾曾斯塔克(Dina Izenstark)和艾伦·艾巴塔 (Aaron Ebata)认为,如果这个理论描述的情况适用于个人,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