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辨证治疗
李克强等[1]辨证治疗老年性消化性溃疡60例,分活动期和缓解期治疗。活动期以清热和胃、护膜生肌、理气止痛为法;缓解期治宜健脾益气、养胃护膜、除胀止痛。并与服用甲氰咪呱的30例作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80.86%(P<0.05)。姜氏治疗本病55例,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肝郁脾虚型。王氏以理气和胃、通降为主治疗本病60例,共分7型: ①胃气壅滞型用香苏散加减;②肝气犯胃型用柴胡疏肝散加减;③肝胃郁热型用丹栀逍遥散加减;④瘀血阻滞型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⑤湿热中阻型用清中汤加减;⑥胃阴虚型用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⑦脾胃虚寒型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总有效率为97%。
成方加减治疗
陈汝润[2]应用桂枝加芍药汤加黄芪(黄芪50~100g, 桂枝、白芍、炙甘草各10g, 生姜3片, 大枣5 枚) 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70例, 治愈155例, 有效15例。曹氏根据中医“久病必瘀”的理论,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 组成益疡灵(由五灵脂、白及、香附按15∶[KG-*2]25∶[KG-*2]15比例配方,经反复醋炙,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每日3次,空腹服用,治愈率83.33%,总有效率95.83%。蔡氏用补中益气胶囊治疗抗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复发45 例,并与雷尼替丁对照组治疗抗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复发33 例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复发率为7.5%,对照组为18.57%,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说明补中益气胶囊在抗脾胃虚弱溃疡复发方面具有与H2 受体拮抗相同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朱氏用四逆散加味治疗98例,有效率为95.9%。罗氏用附桂理中汤加味治疗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40例,并与用雷尼替丁、甲哨唑、阿莫西林治疗40例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王氏用黄连清胃汤治疗DU55例,有效率为92.7%。康氏用三七胃痛丸(三七、乌贼骨、白及、延胡索、莪术、制没药、草果)治疗50例,并与用胃苏冲剂(紫苏梗、香附、陈皮、佛手等)和雷尼地丁各治疗50例作对照,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中、西药组(P<0.01)。
中西医结合治疗
曾云革等[3]应用自拟暖中饮(制附子、干姜、桂枝、当归、丹参, 党参、厚朴、苍术、枳壳、吴茱萸、延胡索、炒白芍) 并配合硫糖铝片治疗消化性溃疡128 例,治愈119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100%。陈氏应用奥美拉唑配合中药黄芪建中汤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0例,并与单纯应用奥美拉唑治疗的50例作对比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P<0.05)。沈氏自拟消疡汤(炙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白芍、半夏、黄连、元胡、海螵蛸、浙贝母) 并合用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56例,与单用果胶铋治疗的56 例作对比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其他疗法
针灸治疗:谭静川等[4]选取胃脘、中脘、足三里等穴应用BD8998胃电治疗仪结合中医辨证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32例,并与单纯中药治疗的32例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明显优于对照组81.2%(P<0.05)。并认为中药治疗具有改善症状及胃黏膜血液供应,抑制Hp的作用;针刺能调节迷走神经兴奋性,使植物神经张力发生改变,加速溃疡的愈合。梁氏等选取主穴足三里、胃脘,配穴气滞加肝俞,虚寒加脾俞,应用代针膏(丁香、白芷、干姜、吴茱萸、麝香等组成)贴敷上述穴位治疗消化性溃疡33例,并与甲氰咪呱治疗的30 例作对比观察,代针膏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
穴位埋藏疗法:黄氏采用羊肠线穴位埋藏疗法(取穴:肝胃气滞型选上脘透中脘,脾胃虚寒型选脾俞透胃俞)并配合辨证服用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64 例,总有效率为93.7%。肖氏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218例,即由胃俞穴(双侧)透脾俞穴(双侧)、中脘穴透上脘穴埋线,除6例无效外,其他患者均在1~7天内自觉症状消失,食欲普遍增加,近期效果好。
针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治疗:白氏给予清幽汤加味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治疗组药用:黄连6g,黄芪15g,蒲公英20g,白术、陈皮、茯苓、白芍、甘草各10g。治疗组3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为73%,有显著差异。周氏用清幽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60例,药用:苍术15g,厚朴10g,陈皮10g,甘草6g,黄连6g,竹茹10g,蒲公英15g,枳壳15g,马勃10g,佩兰10g,茯苓10g。总有效率96.7%。罗氏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治疗方法:西医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0.15g+阿莫西林1.0g+甲硝唑0.4g三联治疗,每天2次口服。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即采用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用法同對照组,不用甲硝唑;加用中药治疗,自拟方:黄芪20g,白芍20g,黄连10g,黄芩10g,半枝莲10g,玄胡10g,田三七5g,当归10g,甘草5g(随症加减山楂、干姜、山萸肉等);每日1剂,水煎2次混匀,分2次服。2组疗程均为半个月,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物。1个疗程结束后,3天内复查胃镜及Hp尿素酶检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2%。
述评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尤其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中,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具有较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张国伟,张曼丽.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60例.中医论坛,1998,13(5):37-38.
2 陈汝润.桂枝加芍药汤加黄芪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70例观察.黑龙江中医药,1991,(4):21.
3 曾云革.暖中饮合用硫糖铝治疗消化性溃疡128 例临床观察.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7,21(2):33.
4 谭静川,张宝文,孙晶,等.胃电治疗仪配合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32 例.吉林中医药,1997,(3):7.
李克强等[1]辨证治疗老年性消化性溃疡60例,分活动期和缓解期治疗。活动期以清热和胃、护膜生肌、理气止痛为法;缓解期治宜健脾益气、养胃护膜、除胀止痛。并与服用甲氰咪呱的30例作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80.86%(P<0.05)。姜氏治疗本病55例,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肝郁脾虚型。王氏以理气和胃、通降为主治疗本病60例,共分7型: ①胃气壅滞型用香苏散加减;②肝气犯胃型用柴胡疏肝散加减;③肝胃郁热型用丹栀逍遥散加减;④瘀血阻滞型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⑤湿热中阻型用清中汤加减;⑥胃阴虚型用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⑦脾胃虚寒型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总有效率为97%。
成方加减治疗
陈汝润[2]应用桂枝加芍药汤加黄芪(黄芪50~100g, 桂枝、白芍、炙甘草各10g, 生姜3片, 大枣5 枚) 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70例, 治愈155例, 有效15例。曹氏根据中医“久病必瘀”的理论,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 组成益疡灵(由五灵脂、白及、香附按15∶[KG-*2]25∶[KG-*2]15比例配方,经反复醋炙,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每日3次,空腹服用,治愈率83.33%,总有效率95.83%。蔡氏用补中益气胶囊治疗抗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复发45 例,并与雷尼替丁对照组治疗抗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复发33 例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复发率为7.5%,对照组为18.57%,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说明补中益气胶囊在抗脾胃虚弱溃疡复发方面具有与H2 受体拮抗相同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朱氏用四逆散加味治疗98例,有效率为95.9%。罗氏用附桂理中汤加味治疗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40例,并与用雷尼替丁、甲哨唑、阿莫西林治疗40例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王氏用黄连清胃汤治疗DU55例,有效率为92.7%。康氏用三七胃痛丸(三七、乌贼骨、白及、延胡索、莪术、制没药、草果)治疗50例,并与用胃苏冲剂(紫苏梗、香附、陈皮、佛手等)和雷尼地丁各治疗50例作对照,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中、西药组(P<0.01)。
中西医结合治疗
曾云革等[3]应用自拟暖中饮(制附子、干姜、桂枝、当归、丹参, 党参、厚朴、苍术、枳壳、吴茱萸、延胡索、炒白芍) 并配合硫糖铝片治疗消化性溃疡128 例,治愈119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100%。陈氏应用奥美拉唑配合中药黄芪建中汤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0例,并与单纯应用奥美拉唑治疗的50例作对比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P<0.05)。沈氏自拟消疡汤(炙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白芍、半夏、黄连、元胡、海螵蛸、浙贝母) 并合用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56例,与单用果胶铋治疗的56 例作对比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其他疗法
针灸治疗:谭静川等[4]选取胃脘、中脘、足三里等穴应用BD8998胃电治疗仪结合中医辨证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32例,并与单纯中药治疗的32例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明显优于对照组81.2%(P<0.05)。并认为中药治疗具有改善症状及胃黏膜血液供应,抑制Hp的作用;针刺能调节迷走神经兴奋性,使植物神经张力发生改变,加速溃疡的愈合。梁氏等选取主穴足三里、胃脘,配穴气滞加肝俞,虚寒加脾俞,应用代针膏(丁香、白芷、干姜、吴茱萸、麝香等组成)贴敷上述穴位治疗消化性溃疡33例,并与甲氰咪呱治疗的30 例作对比观察,代针膏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
穴位埋藏疗法:黄氏采用羊肠线穴位埋藏疗法(取穴:肝胃气滞型选上脘透中脘,脾胃虚寒型选脾俞透胃俞)并配合辨证服用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64 例,总有效率为93.7%。肖氏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218例,即由胃俞穴(双侧)透脾俞穴(双侧)、中脘穴透上脘穴埋线,除6例无效外,其他患者均在1~7天内自觉症状消失,食欲普遍增加,近期效果好。
针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治疗:白氏给予清幽汤加味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治疗组药用:黄连6g,黄芪15g,蒲公英20g,白术、陈皮、茯苓、白芍、甘草各10g。治疗组3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为73%,有显著差异。周氏用清幽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60例,药用:苍术15g,厚朴10g,陈皮10g,甘草6g,黄连6g,竹茹10g,蒲公英15g,枳壳15g,马勃10g,佩兰10g,茯苓10g。总有效率96.7%。罗氏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治疗方法:西医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0.15g+阿莫西林1.0g+甲硝唑0.4g三联治疗,每天2次口服。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即采用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用法同對照组,不用甲硝唑;加用中药治疗,自拟方:黄芪20g,白芍20g,黄连10g,黄芩10g,半枝莲10g,玄胡10g,田三七5g,当归10g,甘草5g(随症加减山楂、干姜、山萸肉等);每日1剂,水煎2次混匀,分2次服。2组疗程均为半个月,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物。1个疗程结束后,3天内复查胃镜及Hp尿素酶检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2%。
述评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尤其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中,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具有较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张国伟,张曼丽.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60例.中医论坛,1998,13(5):37-38.
2 陈汝润.桂枝加芍药汤加黄芪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70例观察.黑龙江中医药,1991,(4):21.
3 曾云革.暖中饮合用硫糖铝治疗消化性溃疡128 例临床观察.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7,21(2):33.
4 谭静川,张宝文,孙晶,等.胃电治疗仪配合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32 例.吉林中医药,199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