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合于道":《淮南子》人性论探析

来源 :茂名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y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为人之本真。《淮南子》人性论兼采儒墨阴阳之迹,却以“道”为归,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它在本体论的高度确立了“清净恬愉”的人性本质,又在生活世界里发现了“欲性相害”的人性异化,最后实现了存在论状态上的“遗物反己”的人性复归。 “Sex” is human. The “Huainan Nanzi” theory of human nature combines Confucianism and Yin and Yang traces, but “Tao” as the return, uniqu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It established the nature of human nature of “clean and timid” on the ontological level, and found the human alienation of “sexual desire and harmfulness” in the life world, and finally realized the return of human nature of “relic of antiquities” in the state of ontology .
其他文献
启蒙和知识造就了一个权力化的社会现实 ,使人能够在最大限度内实行对自然和社会的全面控制 (通过技术和权力 ) ,但同时却同样对人类自身实行了同等程度的限制。这或许是我们
对《刑法》第406条的罪名如何表述,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罪名的司法解释存在分歧意见,相比较而言,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观点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对该罪的理解,
系统思考要求我们从整体上认知身边的事物,通过理正系统内部复杂交错的关系,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到有机整体的多元结构.
庄子认为 ,关于人的思考不能只是建立在把人当作现成的物种的基础之上 ,从人和万物的区别处着手探讨人 ,因为这样遗忘了人和道之间的根本性牵连。他意识到了人 (万物 )和道的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轴心时代的中国为人性之辩的缘起和繁荣提供了充足的思维空间。轴心时代既是中国人性论的发轫期 ,也是中国人性论的高峰
本文就《传统本体论哲学的终结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一文中所涉及的“传统本 体论”和“现代存在论”的关系问题提出质疑,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This article questions the
考试作为检测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和水平的手段,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考试中极少数学生作弊是不足为奇的,但是很多学生考试作弊且作弊之风呈曼延趋势,则应引起我们
亚当·斯密认为人性具有双重性:作为"经济人",自爱是其基本动机,人趋于利己;作为"道德人",仁爱是其行为准则,驱使人为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不是仅仅
我们团是雷锋生前所在团.40年来,我们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把雷锋精神当作"传家宝",坚持用雷锋精神建团育人,促进部队全面建设不断发展进步.团队先后3次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涵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其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蕴含着社会主义的道德基础;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蕴含着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在要求;代表最广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