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平”字嘉禾一枚试样铜元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55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瞧!这枚民国时期的小面额铜元,做工多么复杂、精致,仅正面的嘉禾图案就有六株,嘉禾上的枝叶多达百余条。须知,这枚钱币直径仅有1.8厘米,与如今发行的小型一角金属钱币同样大,实物上的线条简直细如发丝。笔者觉得,当时国内不可能有这样精制的机器设备,有可能同有的银币一样,是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制造的,也是任何人无法仿制的。
  据说在民国二十五年,宋哲元拟在平津地区发行货币,并责成天津造币厂负责设计制作背面带有“平”字和“津”字的试样钱币。但此举并未获得中央政府的批准,因此也没有大量鼓铸和正式发行。
  自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鬼子就侵占了我国“东三省”的土地。从那里开始,中华民国就处于内外交困、民不聊生的困境。不仅日本鬼子打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幌子,对我国境内进行大举进攻,而且国内也出现了军阀割据、内战频发的纷争局面。更有甚者,蒋介石作为民国政府的领袖,面对日本鬼子的疯狂侵略,不仅不主动出击,而且还推行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愤慨,以至于在1936年12月12日引发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这枚背面有“中华民国廿五年制”,正面有面值“壹枚”和公元纪年的“1936”字样的钱币,正是在这种国民政府朝不保夕的情况下试铸的,也必然会酿成胎死腹中的悲惨命运。
  此币不仅包浆熟旧,开门见山,而且铜质精良,图案精美。其主要特点是:钱体极小,直径只有1.8厘米;铜板较厚,重量高达3.5克。在华光普先生1997年出版的《中国近代铜币图录》的345页有拓图,当时标明的市场参考价为12000元。(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笔者在2008年下半年湖南零陵集得一枚清代“咸丰元宝”宝巩局当五百大钱,宝巩局是清朝政府在甘肃设立的铸钱局,原名巩昌府局。在雍正年间移至兰州,改为宝巩局。当时在地摊上发现此枚大钱非常精美,就买了下来,回来后发现此枚大钱并非翻铸,而是雕刻而成(如图)。此枚大钱铜质精良、字口深峻、钱文如碑刻、楷书,应出自清代大家之手,笔划与同版别流通钱相比略瘦、挺拔,地章平整光洁,钱缘轮廓与字口同样深峻,笔者疑是一枚
[摘 要]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矛盾的日益凸显和社会期望的提升,使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然而在现实中,企业责任却面临着困境。在社会三元结构视角下,地方政府基于GDP的压力易与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达成同谋,而我国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很难形成三方的有效制衡。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困境;三元结构  [中图分类号]D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