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意义重大, 它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长远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 它直接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正常进行与否。因此, 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对水利水电工程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及控制, 重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其应用。
关键词:水工 建筑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水工建筑是在需要的河流适宜段修建的不同建筑物,具有控制与支配水流的作用。水工建筑施工条件较为复杂,受各地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对社会经济有巨大影响。因此,当前国家各部门对水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技术应用管理,才能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质量,为人民生命财产与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文中就水工建筑施工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
一、水工建筑施工相关技术
1、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
施工导流是闸坝工程施工中特有的工程措施,施工导流的优劣对整个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起着决定作用,施工导流是一种常见且十分重要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措施。修筑围堰是解决施工导流问题的主要办法,围堰是为了确保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设及质量,而在地上建立的临时性的挡水物。在修建围堰时,由于围堰会占用部分河床面积,从而减少河道过水面积、流速加快、单宽流量加大,给围堰带来大的冲击,因此一定要仔细全面考虑围堰结构的抗冲性、稳定性以及防渗性能。
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通过施工导流是进行河床控制的有效措施,施工导流关系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工进度及安全性,因此,施工导流方案设计要求较为严格。施工导流要以现实为依据,它与施工联系紧密,在施工整个过程中,要把物力、财力以及人力等方面的平衡切实做好。施工导流会对供水、发电、搬运、防洪等多个部门的利益产生影响。水利水电施工通常会受到当地的地质地形、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为了加快水利水电工程进度,降低工程的造价,施工导流要依据当地施工环境来进行,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水利水电的施工进度要求。
2、混凝土碾压技术
目前,混凝土碾压技术是一种通过大面积碾压干硬混凝土混合物,而进行浇注的方法。混凝土的碾压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它是一种最近几年刚兴起且得到快速发展的筑坝技术。其优点是不影响混凝土强度,能够很好的改善层面,高效性与利润性好,该法经济效益高、施工速度快、投资少、见效快,它主要适合于大体积与大面积的施工。与常规混凝土相比,碾压混凝土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该方法与土石坝的填充方法较接近; 碾压表面坚实; 坍落度是零; 干硬的混合物; 采取薄层铺料。与普通混凝土材料一致,砂石骨料、胶凝材料、水及部分空隙气泡是碾压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可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但不同之处在于,材料组合比例具有较大差异,碾压混凝土要通过碾压压实,主要是因为其混合物较为粘稠。在配合上,碾压混凝土材料不同于普通混凝土材料,碾压混凝土材料含砂率、骨料的直径不能过大、掺有较多的粉煤灰、水泥量较少,且碾压混凝土粘稠度范围较窄等。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碾压混凝土主要有砂卵石与水泥掺和混凝土、贫碾压混凝土、高粉煤灰等三类。根据碾压、推铺以及运输的具体情况,通常施工对碾压混凝土会有不同的要求。碾压混凝土的主要施工方式是采用薄层来碾压施工,所以最薄弱的地方是碾压层之间,它与工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息息相关。
3、外加剂的应用
混凝土外加剂的广泛推广应用,是水利电力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混凝土技术发展的需要,目前在各类工程建设中,最基本的大宗建筑材料就是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作为混凝土第五种组成材料,其作用大、用途广、效益高。目前外加剂常分为以下几类: 解体或修补用外加剂; 处理表面的外加剂; 改善表面色泽外加剂; 提高表面强度的外加剂; 提高抗生物的作用能力的外加剂; 提高抗化学的作用能力的外加剂; 提高抗力学能力的外加剂; 提高抗物理的作用能力的外加剂; 改变混凝土的变形能力的外加剂; 调节混凝土硬化和凝结性质的外加剂; 改变混凝土孔隙含气量和结构的外加剂; 改善新拌混凝土的流变性质的外加剂等。
4、坝体填筑技术
坝面流水作业是坝体填筑的施工技术的关键,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1) 流水作业执行完毕,可以实施卸料与平料,同时,流水作业的单位时间和流水作业程序的工序数目都要及时的制定出来;
( 2) 坝体填筑工序的划分主要根据作业内容,坝体填筑工序步骤主要取决于铺料方式、填筑面积、施工强度和季节等具体因素;
( 3) 划分坝面流水作业的工作段和大小方向时,要满足施工机械正常的作业要求,同时也要符合坝面面积。通常情况下,长度要满足碾压机械的作业要求,长度是40m ~ 100m,宽度是10m ~ 20m;
( 4) 为了避免夏冬季节施工过程中热量的流失,要控制好填筑土料作业时间,最大限度的减少作业循环时间。
5、土坝防渗加固技术
解决土坝的变形和渗透问题,可对坝体进行劈裂灌浆和对坝肩、坝底基岩进行帷幕灌浆,使坝体内形成连续完整的防渗体系,从而降低坝体浸润线,消除坝后坡的渗漏隐患,增强坝体稳定,最终达到除险加固之目的。土坝坝体劈裂灌浆可根据土坝实际情况布置两排灌浆孔,主排孔沿坝轴线布置,副排孔布置在坝轴线上游1. 5m 处; 两排孔交错布置,孔距均为3 ~ 5m,灌浆孔要尽可能穿透坝体底部的残坡积层深入到坝基,以形成一个连续的竖直防渗体。对坝肩、坝底基岩进行帷幕灌浆时也是布置两排灌浆孔。主排孔沿坝轴线布置,副排孔布置在坝轴线上游1. 5m 处。两排孔交错布置,孔距均为3 ~ 4m,灌浆孔要穿透弱风化带进入到微风化岩相对隔水层。采用回转方法成孔,孔内下塞,纯压式灌浆,自上而下分段,孔口封闭,孔内循环。帷幕灌浆注浆材料可采用42. 5R 普通硅酸盐水泥,制成纯水泥浆后在设计压力下灌注。
二、加强技术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的科技含量水平较高,对于质量和完成工程的时间要求也比较严格,对此,必须提出一个高效严谨的全局化管理方案,加强技术管理,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1、建立技術管理考核制度
由于业主的管理方式及施工工艺复杂,水工建设施工的经济考核还没有合理的可行标准。对此,必须推出一套科学的考核管理制度,明确生产运行的指标,采取“奖、惩、责”的激励方式,以达到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的效果。
2、要有发展创新意识
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要将机器设备的安全运作放在首位,不断剔除生产力落后的旧设备,并对其缺点加以克服。此外,要坚持与时俱进,多了解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从而提高使用和维修设备的效率。同时,施工技术人员要对新工艺、新技术多学习多研究,时常更新技术观念,开拓创新,更好的在施工中应用技术,掌握技术,避免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在水利工程中, 技术是工程建设的根本与关键, 因此, 一定要做好施工技术工作, 保证水利工程可以顺利的实施。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直接关系着工程能否顺利完成, 只有在施工中将技术管理工作做好, 才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 从而使整个水利工程提升到一个质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杨静明.水利水电工程常见施工技术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22)
[2] 刘佳云.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4)
[3] 胥军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J]. 河南科技. 2011(02)
[4] 胥军义.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高压喷射灌浆技术的应用[J]. 科技风. 2010(24)
关键词:水工 建筑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水工建筑是在需要的河流适宜段修建的不同建筑物,具有控制与支配水流的作用。水工建筑施工条件较为复杂,受各地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对社会经济有巨大影响。因此,当前国家各部门对水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技术应用管理,才能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质量,为人民生命财产与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文中就水工建筑施工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
一、水工建筑施工相关技术
1、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
施工导流是闸坝工程施工中特有的工程措施,施工导流的优劣对整个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起着决定作用,施工导流是一种常见且十分重要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措施。修筑围堰是解决施工导流问题的主要办法,围堰是为了确保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设及质量,而在地上建立的临时性的挡水物。在修建围堰时,由于围堰会占用部分河床面积,从而减少河道过水面积、流速加快、单宽流量加大,给围堰带来大的冲击,因此一定要仔细全面考虑围堰结构的抗冲性、稳定性以及防渗性能。
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通过施工导流是进行河床控制的有效措施,施工导流关系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工进度及安全性,因此,施工导流方案设计要求较为严格。施工导流要以现实为依据,它与施工联系紧密,在施工整个过程中,要把物力、财力以及人力等方面的平衡切实做好。施工导流会对供水、发电、搬运、防洪等多个部门的利益产生影响。水利水电施工通常会受到当地的地质地形、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为了加快水利水电工程进度,降低工程的造价,施工导流要依据当地施工环境来进行,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水利水电的施工进度要求。
2、混凝土碾压技术
目前,混凝土碾压技术是一种通过大面积碾压干硬混凝土混合物,而进行浇注的方法。混凝土的碾压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它是一种最近几年刚兴起且得到快速发展的筑坝技术。其优点是不影响混凝土强度,能够很好的改善层面,高效性与利润性好,该法经济效益高、施工速度快、投资少、见效快,它主要适合于大体积与大面积的施工。与常规混凝土相比,碾压混凝土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该方法与土石坝的填充方法较接近; 碾压表面坚实; 坍落度是零; 干硬的混合物; 采取薄层铺料。与普通混凝土材料一致,砂石骨料、胶凝材料、水及部分空隙气泡是碾压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可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但不同之处在于,材料组合比例具有较大差异,碾压混凝土要通过碾压压实,主要是因为其混合物较为粘稠。在配合上,碾压混凝土材料不同于普通混凝土材料,碾压混凝土材料含砂率、骨料的直径不能过大、掺有较多的粉煤灰、水泥量较少,且碾压混凝土粘稠度范围较窄等。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碾压混凝土主要有砂卵石与水泥掺和混凝土、贫碾压混凝土、高粉煤灰等三类。根据碾压、推铺以及运输的具体情况,通常施工对碾压混凝土会有不同的要求。碾压混凝土的主要施工方式是采用薄层来碾压施工,所以最薄弱的地方是碾压层之间,它与工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息息相关。
3、外加剂的应用
混凝土外加剂的广泛推广应用,是水利电力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混凝土技术发展的需要,目前在各类工程建设中,最基本的大宗建筑材料就是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作为混凝土第五种组成材料,其作用大、用途广、效益高。目前外加剂常分为以下几类: 解体或修补用外加剂; 处理表面的外加剂; 改善表面色泽外加剂; 提高表面强度的外加剂; 提高抗生物的作用能力的外加剂; 提高抗化学的作用能力的外加剂; 提高抗力学能力的外加剂; 提高抗物理的作用能力的外加剂; 改变混凝土的变形能力的外加剂; 调节混凝土硬化和凝结性质的外加剂; 改变混凝土孔隙含气量和结构的外加剂; 改善新拌混凝土的流变性质的外加剂等。
4、坝体填筑技术
坝面流水作业是坝体填筑的施工技术的关键,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1) 流水作业执行完毕,可以实施卸料与平料,同时,流水作业的单位时间和流水作业程序的工序数目都要及时的制定出来;
( 2) 坝体填筑工序的划分主要根据作业内容,坝体填筑工序步骤主要取决于铺料方式、填筑面积、施工强度和季节等具体因素;
( 3) 划分坝面流水作业的工作段和大小方向时,要满足施工机械正常的作业要求,同时也要符合坝面面积。通常情况下,长度要满足碾压机械的作业要求,长度是40m ~ 100m,宽度是10m ~ 20m;
( 4) 为了避免夏冬季节施工过程中热量的流失,要控制好填筑土料作业时间,最大限度的减少作业循环时间。
5、土坝防渗加固技术
解决土坝的变形和渗透问题,可对坝体进行劈裂灌浆和对坝肩、坝底基岩进行帷幕灌浆,使坝体内形成连续完整的防渗体系,从而降低坝体浸润线,消除坝后坡的渗漏隐患,增强坝体稳定,最终达到除险加固之目的。土坝坝体劈裂灌浆可根据土坝实际情况布置两排灌浆孔,主排孔沿坝轴线布置,副排孔布置在坝轴线上游1. 5m 处; 两排孔交错布置,孔距均为3 ~ 5m,灌浆孔要尽可能穿透坝体底部的残坡积层深入到坝基,以形成一个连续的竖直防渗体。对坝肩、坝底基岩进行帷幕灌浆时也是布置两排灌浆孔。主排孔沿坝轴线布置,副排孔布置在坝轴线上游1. 5m 处。两排孔交错布置,孔距均为3 ~ 4m,灌浆孔要穿透弱风化带进入到微风化岩相对隔水层。采用回转方法成孔,孔内下塞,纯压式灌浆,自上而下分段,孔口封闭,孔内循环。帷幕灌浆注浆材料可采用42. 5R 普通硅酸盐水泥,制成纯水泥浆后在设计压力下灌注。
二、加强技术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的科技含量水平较高,对于质量和完成工程的时间要求也比较严格,对此,必须提出一个高效严谨的全局化管理方案,加强技术管理,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1、建立技術管理考核制度
由于业主的管理方式及施工工艺复杂,水工建设施工的经济考核还没有合理的可行标准。对此,必须推出一套科学的考核管理制度,明确生产运行的指标,采取“奖、惩、责”的激励方式,以达到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的效果。
2、要有发展创新意识
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要将机器设备的安全运作放在首位,不断剔除生产力落后的旧设备,并对其缺点加以克服。此外,要坚持与时俱进,多了解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从而提高使用和维修设备的效率。同时,施工技术人员要对新工艺、新技术多学习多研究,时常更新技术观念,开拓创新,更好的在施工中应用技术,掌握技术,避免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在水利工程中, 技术是工程建设的根本与关键, 因此, 一定要做好施工技术工作, 保证水利工程可以顺利的实施。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直接关系着工程能否顺利完成, 只有在施工中将技术管理工作做好, 才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 从而使整个水利工程提升到一个质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杨静明.水利水电工程常见施工技术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22)
[2] 刘佳云.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4)
[3] 胥军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J]. 河南科技. 2011(02)
[4] 胥军义.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高压喷射灌浆技术的应用[J]. 科技风. 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