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健康养生的“绿色通道”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hu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之行虽告一段落,白寿为当地用户带来的改变却仍让记者记忆深刻。据悉,白寿高压电位治疗仪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北京协和、上海中山医院等全国几十家医院和医疗机构使用,遂记者决定走访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继续探究瑞齐宁背后的故事。
  在301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的理疗室,记者看到了两个醒目的科普展板。很多人在使用白寿高电位治疗仪之后,表示自己的身体发生了诸多变化,有些观望者则会认为太过神奇,难以让人信服。而如若人们能够客观地了解其背后的工作原理及适用范围,也许就会改变态度,从而多一条走向健康的“绿色通道”。如果您是首次接触,那么,请随着展板一起学习,如果您已对此有所了解,那么接下来可以“温故而知新”。
  白寿高压电位治疗仪的工作原理是以人工方式模拟大自然的电场,制造出一个高达上千伏甚至上万伏的交流高压电场,通过将人体置于这一高压电场内,使电场对人体产生各种有益的影响。在整个过程中,完全没有令人不快的刺痛感。


  白寿高压电位治疗仪是1928年日本博士原敏之先生发明的,迄今已有87年的历史。八十余年来,中外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国外的一些实验数据,确定了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机器发明至今,没有出过安全事故。高压电位治疗能改善人体平衡,调节神经功能,调节内分泌功能,医学界称之为“替代疗法”和“健康绿色疗法”。
  白寿高压电位治疗仪的临床应用于神经衰弱、偏头痛、更年期症候群、脑震荡后遗症、老年性痴呆、高血压病、心律失常、颈肩痛、便秘、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小贴士:高电位配合养生表 可事半功倍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也是现代人应该了解的养生圣经。养生,不仅要符合一年四季的变化,还要符合一日十二时辰的规律。一年有十二月之分,一天也有十二时辰之分。
  子时(23-1时)胆经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1-3时)肝经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寅时(3-5时)肺经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5-7时)大肠经 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辰时(7-9时)胃经 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巳时(9-11时)脾经 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午时(11-13时)心经 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未时(13-15时)小肠经 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申时(15-17时)膀胱经 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时(17-19时)肾经 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饭宜吃少、清淡,可以喝点粥。
  戌时(19—21时)心包经 准备睡眠,睡前要静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宜采取右侧卧位。
  亥时(21—23时)三焦经 “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对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
  依据十二时辰养生和自身具体身体状况配合坐高电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健康长寿,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这个愿望更是迫切,当然,身体的健康和我们日常的良好习惯离不开。不要小瞧十个“三分钟”,只要每天坚持,保你健康又长寿。  刷牙持续3分钟  韩国牙科界一直倡导“3-3-3刷牙法”,即每天刷牙3次以上、在饭后3分钟以内刷牙、每次刷牙3分钟以上。  刷牙的基本原则是“面面俱到”,算下来,大约有80多个牙面需要清洁,这个工作量不算小。因此每次刷牙3分钟才能保
“少辛多酸”是中医营养学的一个原则。所谓“少辛”,就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是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如肺气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多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抑制肺气的亢盛。  “少辛多酸”符科学  其实“少辛多酸”这一原则,跟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很一致的。秋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低,汗液蒸发快,很容易出现口舌生疮、鼻腔和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
《古今医鉴》说:“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如梅核之状是也。”自古以来,中医在临床上用疏肝、理气、和胃、化痰等方法施治,有一定疗效,也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治疗方法。但是,在诸多咽喉问题中,有一些与梅核气相似的症状,若以医治梅核气的验方治疗,必然出现验方“失灵”的情况。  病源在鼻子应从鼻而治  虽然中医学上认为梅核气为肝脾不和,痰气郁滞,治疗过程中应当疏肝理气,化痰散结。然而临床上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