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要点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yy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 护理
  
  资料与方法
  
  本组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例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18~62岁,平均378岁;病因:挤压伤12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23例,因胫骨结节骨折在外院门诊小夹板固定不当发生筋膜室1例;受伤至确诊时间2~24小时,平均13小时。
  术前护理:入院后仔细询问病史及症状,并详细检查。局部观察的方法包括:望、触、动、量。望:患肢有无肿胀、淤斑及张力性水疱,足部是否存在红肿、青紫及大理石花纹;触:小腿皮肤张力,足部皮温,足背部、足底部感觉,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消失;动:足趾有无被动牵拉痛;量:测量小腿周径,每30分钟1次,观察肿胀是否加重。全身观察: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尿液,尤其是尿液的量、颜色。在无骨筋膜综合征出现之前,应抬高患肢,小腿部间断冷敷以减轻出血、肿胀及疼痛。同时,使用A-V泵辅助治疗促进血液循环,以利于消肿。入院后详细告知患者与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如出现变化立即告知医生、护士。入院后禁用强效镇痛药,一旦可疑骨筋膜室综合征,应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解释工作,让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术后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诊断一旦确诊,即行切开减压术。术后还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活动及皮肤温度、疼痛及肿胀情况,如仍有疼痛、麻木、发绀且进行性加重,应考虑减压不彻底,及时通知医生及早处理;根据医嘱应用甘露醇、七叶皂苷钠等消肿药物,并继续使用A-V泵辅助治疗促进血液循环,以利消肿;术后因切口大、深筋膜开放,伤口渗液较多,每日需换药1~2次,应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及气味;术后1周内每日检查血常规、急诊生化观察有无感染、贫血及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并给予对症治疗。每周2次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来控制伤口感染;做好一般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30分钟,注意保护患者的眼睛和皮肤。防止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针对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压抑、对预后顾虑重重等心理,护士应加强心理护理,应多与患者交谈,给予安慰,介绍同种疾病的治愈情况,使患者对疾病及治疗、护理有所了解,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家属工作,配合医护人员给患者多方面的心理支持,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
  
  结 果
  
  本组35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均行切开减压术,23例因胫腓骨骨折同时行髓内钉内固定术,35例创面细菌培养均呈阳性,无1例深部感染及骨髓炎。28例一期缝合愈合良好,该组术后7~11天缝合;7例减张缝合二期植皮愈合,该组术后10~21天缝合,上述34例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1例(即小夹板固定患者)因广泛肌肉神经坏死经反复清创换药,2个月后伤口植皮才愈合,该患者膝、踝关节及趾间关节功能丧失,足部感觉缺失需扶拐行走。
  
  讨 论
  
  熟悉小腿骨筋膜室的解剖和临床表现有利于护理和诊断: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是骨科的急重症,要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否则会导致严重后果。熟悉小腿骨筋膜室的解剖为准确判断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部位提供了重要依据,使观察和护理更具有针对性。如前室压力过高,足背内侧麻木、痛觉减退、被动牵拉足趾跖屈可诱发疼痛加重;侧室压力过高,足内翻可诱发疼痛加重;浅后室压力过高,踝关节背伸可诱发疼痛加重;深后室压力过高,被动牵拉足趾背伸可诱发疼痛加重。小腿骨折或挤压伤后出现小腿肿胀严重、剧烈疼痛、被动牵拉痛、局部出现麻木、青紫或大理石花纹,即可诊断为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护理: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病情仍然很严重,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如术前症状无好转或加重则有减压不彻底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除应用消肿药外术后6小时还可辅以A-V泵辅助治疗促进血液循环,以利肿胀消退,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气压式足底动-静脉泵(即A-V泵)原理是模拟人走路或劳作时足底所承受的压力,而加快下肢静脉血流,促进组织水肿吸收,减轻肢体肿胀,并使疼痛得到缓解及时有效的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指导患者早期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的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多与患者交谈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措施:小腿伤后48小时内,早期可给予局部间断冷敷,可在不同的部位交替进行,每处15~20分钟/次,以减轻局部组织充血或出血从而减轻骨筋膜室内压力,从而缓解肿胀和疼痛;一旦可疑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应立即松解所有外固定物如石膏、绷带等,以免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诱发骨筋膜室综合征;小腿骨折后或术后可静脉输入甘露醇、七叶皂苷钠来提高血液的渗透压,促使组织脱水来减轻组织水肿,改善血液循环,输液时宜选择较粗静脉且勿使药液露出血管外,以免发生组织坏死,但肾功能不全及妊娠患者禁用;伤后或术后可应用A-V泵以增加下肢血液回流,防止静脉血栓、减轻肿胀、减轻疼痛。
  总之,针对性的严密观察和护理是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康复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孟继懋,郭子恒.骨与关节损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3.
  2 刘晓娜,马永玲.气压式四肢血液循环机的临床应用.实用医技杂志,2003,5.
  
其他文献
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一张处方,本文着重探讨半夏泻心汤的主证,方义及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加减应用。
将纳米SiO2先用大分子偶联剂SEA-171处理,再与偶氮二异丁腈发生接枝反应而锚固上偶氮引发剂,并通过热失重和元素分析证明了引发剂在纳米SiO2表面的锚固。利用纳米SiO2对氰酸酯
摘 要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院内感染病原菌群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以住院后属院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病原菌群特点及耐药性,并对病原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共分离出细菌594株,病原菌主要为G-菌426株,大肠埃希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G-菌的53.52%和20.89%,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51%以上;G+菌,金黄色葡萄球菌51.19%,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30.53%,对万古霉素敏感。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