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英语课堂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b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语教育的目的不能只包含实用目的,还应该有教养目的。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课程目标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人文性,用积极高尚的情操去影响、改变学生的态度、兴趣、动机、心理、意志力和智力等,是当下英语教育的强烈呼唤。
  一、诗意英语课堂的价值追求:指向内核,润泽童心
  诗意英语课堂是对英语本色教育的一种深刻自觉与回归。它把对人格的尊重、人性的关爱和个性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线和教学主张的灵魂。它营造一种人文关怀的情调、一种情趣高雅的意境、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一种宽松和谐的对话、一种追求美感的状态,生成一种形象化的教育教学情景,净化学生美好心灵,丰富学生的内心感悟,激发学生的感知灵性,铸造学生健全人格,润泽学生的生命成长,成就学生生命发展的诗意。
  诗意英语课堂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对人、对生命的关注。它以润泽童心为旨归,把“人”放在中央,尊重和悦纳孩子多样化的见解,使学习成为一种奇妙的旅行,让“每一种意见都很重要”,让思维生长出来。诗意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儿童感悟并舒展自由精神的过程,是为儿童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
  二、诗意英语课堂的文本解读:彰显魅力,纷呈异彩
  文本理解的价值在于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即通过自己的实际去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要根据单元话题内容,以学生的身份、教育者的身份去研读,充分挖掘文本材料所蕴含的理、智、趣,指导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
  例如,在9A Unit1 Know yourself 单元教学中,先让学生对四个人物Wu Wei 、Su Ning、Liu Tao、Fang Yuan的职业、个性等进行充分了解之后,再引导学生仔细品读他们各自的名言:Life is like a race. You either take the lead or fall behind. 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 As a doctor, you can’t be too careful.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的个性特征,而后可进一步开展读后活动:
  1. Listen and advise
  T: The four persons here are all happy with their present jobs, and the jobs are all suitable for them. Now let’s listen to a short conversation from Cindy, Stone and Tiantian. Write down their future jobs.
  T: Stone would like to be an engineer. Cindy hopes to be an artist. And Tiantian prefers to be a manager. Would you please give them some advice so that their personalities can match the job requirements.
  說明:选择电视剧《爸爸去哪儿》中学生感兴趣的三个人物,借用文本中的语言创设对话情境,学生通过听记录下他们各自的未来职业,并对他们提出完善自我的建议,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并融入自己的思维,进行整体输出,进一步明确个性特征和工作之间的关系,从而学会选择自己的未来。
  2. Share and report
  T: It’s your turn to talk about yourselves. Think about what job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 and see if your personality matches the job requirements. You can share your ideas in groups, then speak in front of the class.
  T: I hope you all can have a bright future. So in your daily life, you should form good personalities. Then you can get ready for the future job. Finally you can be the one that you want to be.
  说明:由学习他人回归到学生自身信息,让学生拓展性运用所学描述学生自己的性格与未来工作的设想。通过分享及展示充分体现了用英语来做事情的理念。最终教师寄语学生未来, 升华文本主题。
  在这样的文本解读过程中,始终以学生言语生命的成长为旨归,努力寻求语言训练与人文感悟的最佳平衡点。通过师生间的艺术对话,心灵交融的诗意流淌,运用文化渗透、文化对比、文化旁白等手段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整体融入语言知识学习之中,学科知识素养和跨文化意识悄然形成。
  三、诗意英语课堂的教学设计:依型而构,有的放矢
  诗意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追求科学和艺术的贴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求,致力于创设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诗意英语课堂按照布鲁姆的学习能力分级,注重认知过程的逐步深化,从回忆、理解、应用起步,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逐级攀升,顺势过渡到深层次的分析、评价与创造。
  例如,以往Reading第二课时语言点的学习总让学生觉得是琐碎、零碎、枯燥无味的,但是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新鲜的、阳光的、励志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都可以被我们加工,利用到课堂中来。以“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第二课时的片段为例,课堂片段实录如下(加粗字为新出现的语言知识点):   T: Life is like a race. You either take the lead or fall behind.
  Show a picture of Liu Xiang and present the sentences: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picture?
  S: Liu Xiang is taking the lead in the race.
  S: The other top players are falling behind in the race.
  T: Show more pictures about the races and ask:
  From the pictures, what can you learn?
  S: Life is like a race. Either you or he wins.
  T: Wonderful.
  说明:将运动员刘翔奋力拼搏的镜头、学生运动会奋力拼搏及部分成功人士图片呈现在课堂里,在呈现一组语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语境中感知take the lead, fall behind, either…or…, Life is like a race. Either you or he wins的含义。
  T: I’m ready to take on new challenges any time.
  Present new structures “take on new challenges, connect… to…” by talking about Ma Yun.
  T: Ma Yun likes taking on new challenges. He owns Alibaba, Taobao, China Yahoo etc. He has connected the Internet to people’s life.
  Practice:
  1) Give some information about Bill Gates. Encourag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Bill Gates using the new expressions. Students can talk freely, for example: Bill Gates also likes taking on new challenges. He has connected the Internet to the world…
  2)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se their own information to make up sentences.
  說明:通过多媒体播放马云、比尔·盖茨的人物故事,并让学生在语篇中悟意,再到语篇中运用,提升其在语篇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He has impressed the whole country with his work.
  Talk about a disabled young girl called Liao Zhi, a dancer, whose legs were hurt during the earthquake and the other famous speaker called Nick Vujicic with no arms and legs.
  1) Liao Zhi, the young disabled dancer, has impressed the country with her wonderful spirit and dancing skills.
  2) Nick Vujicic has no arms or legs, but he has impressed the whole world with his speeches.
  Practice:
  Watch a video about Nick Vujicic and Practice:
  Nick ______ me with ____________.
  Nick Vujicic says, “ It’s necessary for us to choose how to live. It’s important for us to face the problems bravely. I’m happy with every moment in my life.”
  说明:引入刘翔、廖智、马云、比尔·盖茨、尼克·胡哲等人物事迹串成一个大故事,让语言点课有了一个主线,播放开学第一课中的励志人物“廖智”(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双腿的舞蹈老师)重振旗鼓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运用澳大利亚无手无腿的著名演讲家尼克·胡哲的视频,练习句型的同时引发更多的思考和震撼。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有的放矢,根据课型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将多媒体技术、知识呈现与文本解读有机融合,使得课堂生动起来,彰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赋予课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灵魂思想。
  四、诗意英语课堂的活动组织:开放灵动,绽放诗性
  开展诗意英语课堂活动,应基于文本、基于学生、基于学科、基于建构、基于效率、基于兴味。阅读文本作为一种召唤结构,在让学生分享种种经验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勾起学生原有的各种体验。我试图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融入作者情感思想的语言材料,来感染、熏陶学生。   例如,在讲授“Never give up”这一课时,为了渲染和凸显“梦想”这一主题词,并很快地与人物Spud 勾连起来,在导入活动中让学生赏听诗歌“Hold fast to dreams”,在诵读中渲染诗意的气氛,与学生展开对话,然后带着学生一起进入文本去探寻人物的诗意。
  又如,在讲授Seasons诗歌这一课时,我在网上看到各种有趣的翻译——普通版、文艺版、诗经版、离骚版、五言诗版、七言绝句版、七律压轴版,我将这些翻译介绍给学生,学生在翻译、对比、吟诵的过程中感受文化差异,体验到中西方语言的精妙之处:他们被英语的简洁美所感动,又被汉语的博大精深所震撼。当学生体会到了精妙处,他们又将这所有的精妙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有学生将Seasons诗歌其中一段翻译成:
  冬天,白雪皑皑
  花草树木,忘却生长
  鸟儿啊,飞去那远方
  寻找那一片冬日暖阳
  虽然稚嫩,但却是学生在用心融合中英文知识,让心中的景与语言的习得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创作的心灵得以上路,创作的热情持续上涨,有学生还创作了自己的英文诗歌!
  五、诗意英语课堂的教学评价:张扬个性,促进成长
  我在英语诗意课堂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构建促进学生发展和自身成长的过程性评价、生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体系。这三种评价方式有机融合,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与诗意的教学过程相互整合。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旨在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性评价。例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全面的过程性评价实施计划:七年级阶段侧重于学生学习兴趣、态度、习惯及方法的养成;八年级阶段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九年级阶段侧重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再如,结合学生日常英语学习情况,我制作了全面的学生日常英语学习过程记录表,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在对自己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
  2.生成性评价
  生成性評价不只着眼于学生的认知, 还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发展潜能。因此,在评价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看法,并以“理解——对话”的方式消除可能产生的分歧。如教授9BUnit2Reading这一课,我采用KWL阅读法,把学生吸引到文本最精妙处。这样一个KWL的小元素,形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从分享“What do you know” 的已知知识巧妙过渡到“What do you wonder about”的未知世界,再到“What have you learned”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本课读后环节,我开展了Critical reading:Which city do you like better, Beijing or Guilin? 这个选择性提问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在引导学生与文本、与同伴、与老师、与自己进行对话,学生在讨论、回答的过程中自然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精彩生成,学生的爱国情感也在水到渠成中自然升华。
  3.发展性评价
  如7B Unit6 Outdoor fun的Reading版块“Down the Rabbit Hole”节选自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爱丽丝漫游仙境》。给学生一周时间准备,各组成员全权负责选择任务、分角色讲故事、编写剧本、安排角色表演、续写故事等一切事项。呈现的时候小组成功与否由同学们的掌声决定,充分运用学生的互评。虽然教师不给分,但学生从同学的反应中就可以知道本组的任务是否成功,在与其他小组的对比中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学生在与小组其他成员的合作中培养了大胆实践和与人合作的精神。这种发展性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发现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了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学习态度、行为表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教育是一首有着各种情调和内涵的诗,英语诗意课堂更是教育者深刻的自觉关注生命、润泽童心的田园牧歌。我在课堂上伸出敏感的触须,感觉学生的生命,激发学生的存在,彼此生命相互印证,共同成就诗意的优美旋律。英语诗意课堂让我成为生命的牧者,把教育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捏塑成一首充满爱的诗,让学生们在诗意学习中成就自己的诗意人生。
其他文献
一、课程开发背景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并指出要“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被提升到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2016年9月
2016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小学”)正式成为“中国好老师”项目校。此后,我校积极推进项目开展,不仅制订了周密的计划,而且结合学校的发展理念和特色定位推进相关主题活动,使教师队伍建设在活动中有抓手、有重点、有目标、有实效。  一、根据教师需要制订计划  “中国好老师”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所以,实验小学在制定规划时,就明确了“为教师的发展创设平
富有艺术性的点拨是启动学生思维的钥匙,适时、精准的点拨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拨正思维航向、点燃智慧火花、激发创造潜能,又可以使阅读课上得有文味、有韵味、有趣味、有余味。点拨,必须是“雪中送炭”,必须点中要害、击准痛点,方能引发学生的顿悟、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必须抓准时机,用“点拨”去打开学生阻滞的思维,为学生点明方向,让学生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去感受和体验文字的魅力。  一、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曾在多个场合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直到手里拿到一本绿皮32开的小厚书——《给教师的建议》,翻来才真正感知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这100条建议无孔不入地贯穿于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具体的《第一次学习新教材》,到宏观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苏霍姆林斯基都用具体可感的语言给出了详细又明确的建议。接下来就将我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理解和实践做几点梳理。  一、融会贯通  蘇
宁阳六中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学校,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磁窑镇南驿村西。宁阳六中也曾经和散落在中国大地各个角落的许多乡村学校一样,深深地陷于信息化困境之中:远离城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校舍荒芜,有条件的家庭的孩子纷纷“出走”,年轻的教师纷纷“逃离”,留下大批无所归附的留守少年儿童,以及趋于老龄化的“资深”教师群体,在周围的农田村舍这一天然屏障下,被雪藏,被尘封。成绩倒数第一、教育质量各项指标评
语文教学受教师、学生、文本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实施者或者同一教学实施者着眼点不同,课堂自然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同课异构不是刻意追求的产物,而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自然结果。正所谓“着眼不同,皆为  风景”。  下面主要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浅谈同课异构中“异构”的不同风景。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或者同一教
体能是体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的体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学校体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显著标志。发展学生体能是以运动动作实践为基础,要求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反复的练习,以达到体能发展的目的,它是按学生的身心发展、机体适应性规律和超量恢复原理,逐步积累发展体能和增强体质的效果。  如何给学生一个好身体,助他们健康成长,一直是我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努力目标。有一句话说得好,“健康是1,学业、
板块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  生:树多。  师: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  生:桂树多。  师:是啊,桂树成林,“桂林”这座城市,名字里似乎都散发着一种芬芳。你们知道它位于哪个省或者是自治区吗?  生:在广西。  师:对,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课文已经读过了,我来检查一下同学
“化学反应限度”是中学化学的一个教学难点。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的认识一直存在较多误区。例如,学生把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的化学平衡与日常生活中的平衡等同起来,认为所谓的平衡就是指静止的、不变的状态[1],而非动态平衡。学生不是把平衡混合物看作一个整体,而是认为化学平衡的两边各自独立进行,在逆反应开始之前,反应先往正方向进行且达到完全,接着反应又朝着逆方向进行,如此反复交替,如同
:顾主任,您好!2016年房山区教委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要倡导并落实“用心做教育,做心中有人的教育”的理念,请你谈谈这一理念的内涵及意义?  :在当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找准工作的着眼点、落脚点?我认为,必须回到教育的原点去考虑。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人学,就是帮助人的成长。基于此,我们教育的所有问题、所有内涵都要以“如何帮助人成长”为核心去追问、去探索。“用心做教育,做心中有人的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