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下大班区域活动创设与开展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ve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与同伴交往。主题是幼儿园活动开展的核心,从幼儿情绪及日常需要方面考虑,我们围绕主题《离园倒计时》进行大班区域活动创设与开展。
  一、区域环境创设多维空间充分利用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创设与教育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在主题《离园倒计时》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通过区域活动深化主题教育的内涵,巩固主题活动中的教育内容。通过营造整体氛围,让幼儿感受主题在开展。
  (一)各个墙面的利用
  在幼儿区域活动创设时,墙面及柜体的利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美工区运用纸盒,除了能将幼儿平面作品张贴展示外,还能将幼儿制作的立体作品,例如超轻黏土、纸杯、卷筒纸芯制作的作品进行展示。另外,美工区还运用到柜体背面创设了两面特色的墙面:涂鸦墙和创意板。涂鸦墙上幼儿可以运用水粉颜料的绘画,给足空间让幼儿进行创意。创意板上幼儿运用剪贴、超轻黏土等方式来进行创意。墙面柜体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节省更多的空间。
  (二)空间悬挂的作用
  教室空间多维度利用,悬挂装饰物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是幼儿作品展示比较常用的手段,我们要把它的多功能性发挥出来。根据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艺术表现形式多样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在锻炼动手能力及艺术能力的同时,参与悬挂装饰物的制作。
  例如,幼儿在美工区运用折纸、粘贴、绘画多种形式完成折叠博士小人,悬挂在美工区,又是作品展示,又是毕业氛围的营造。运用麻绳、树枝搭建的悬挂架在底部连接变成各式胶带、彩带的置物架,除了作品展示又起到了材料置物的作用,即装饰又便于幼儿取放材料,一举两得。
  (三)折叠支架的利用
  除了现有空间的充分利用以外,可以运用辅助材料来进行隐形空间的增加,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我们运用了PVC管来制作支架。
  例如,益智区用PVC管支架将KT板支撑起来,KT板割成三折叠式,将五子棋的下棋规则、布局方法展示在板上。幼儿操作时打开支架,看到规则、布局方法的同时又作为区域隔断,又减少相互干扰。游戏结束时,支架折叠起来,并不占用很多空间。
  二、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恰到好处
  区域活动开展离不开材料投放的支持,只有投放了合适的操作材料,幼儿在区域里才能玩得起来。在区域材料投放时要抓住几个特性。
  (一)区域材料投放与主题的契合度
  我们区域活动的开展都是依托于主题活动的进行,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主题内容的巩固,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一定要体现主题,在区域操作材料中我们要看到正在开展主题。
  例如,在主题《离园倒计时》中,生活区投放红领巾,利用立体支架和卡通儿童头像,幼儿可坐在立体支架面前练习系红领巾,同样在立体支架上还运用KT板制作了系红领巾的步骤图,幼儿能边看图示边动手操作。
  区域材料与主题相契合,使得区域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二)区域材料投放与环境的相呼應
  材料与环境相呼应,区域特点将更加凸显。进入到教室我们就能发现各个区域的不同功能性。
  例如,美工区,幼儿利用纸筒、卡纸制作的博士帽小人,变成了悬挂装饰。用纸盘和超轻黏土制作的我心中的小学,成了柜面的立体摆设。益智区,投放了各种长度不一的吸管,幼儿可以进行不同层次的搭建小学的样子。经过老师的再加工就变成了立体的吸管房子悬挂。
  区域材料投放与环境的呼应,使得幼儿在区域活动的操作更加相得益彰。
  (三)区域材料投放的层次递进性
  区域活动中的操作材料根据主题开展情况和幼儿的兴趣以及幼儿的发展水平,适时投放。大班幼儿的操作能力强,一份操作材料能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取决于这份材料的层次递进性。
  例如,益智区组装钟表的操作材料,除了组装以外,我们还投放了幼儿园一日生活作息时间表、小学的一日生活作息表。幼儿在组装结束后,根据两张时间表拨出相应的时间,并在相应的时间段上做上自己的记录。从组装到拨时间再到记录的过程中不仅兴趣没有减少,还会坚持直到完成。
  有层次递进性的操作材料对于幼儿来说是多方位的巩固练习。
  三、区域活动开展老师指导至关重要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操作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老师的指导对于他们来说是依托是基础。
  (一)给予充分探索的空间
  区域活动开展时,每个区域的选择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选择并操作。尤其是大班幼儿自主性比较强,这个时候如果伴随着老师进行操作,就缺乏自主探索的过程,自我意识薄弱,能力发展不能得到充分锻炼。因此,作为老师充分给予空间让幼儿自主去探索操作,发展独立思维。
  (二)适时适当的介入
  给予探索空间是必要的,那么适时适当的介入是个性化的。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发现幼儿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适时适当的介入是非常重要的。大班年龄阶段有时只要老师一句简单的话语提醒,一个动作的指示,都是对于孩子适时的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增加他们在遇到困难时的自信心。
  (三)及时准确的评价
  区域活动操作是自我发展提升能力的过程,评价是总结分享提升经验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老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至关重要。幼儿在不同的区域游戏,根据实际情况给出评价,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经验,获得信息,以及遇到困难时解决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其他区域的游戏情况。最后帮助幼儿进行总结经验,提升经验。将评价的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
  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创设和开展是幼儿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环境与材料与幼儿互动促进其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主题活动的延伸,使得主题活动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也是老师观察幼儿更加深入的了解幼儿的重要环节。作为老师在区域活动创设与开展上不断思考,不断尝试,运用实践将幼儿发展的最大价值挖掘出来。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幼儿园
其他文献
我特别喜欢上孩子们的小组汇报课,因为他们总能给我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又是一堂初一政治小组汇报课,我给出的汇报题目是“我们离自立还有多远”,每组可自选角度,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汇报。汇报开始,有的小组拍摄家庭录像、有的小组自编自演短剧、有的小组进行问卷调查……此时轮到了这个小组汇报。  “今天我们小组的汇报主题是‘我们离自立还有多远’,刚才看到很多小组的汇报非常精彩,我们小组也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我们选择
当今时代的教学课堂,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教学课堂了,多媒体的运用已经极为广泛,许多教师已经会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出非常高效的教学课堂,并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成果了,而在未来,信息技术与教育行业的结合也会越来越紧密,信息化教学将成为主流趋势。  一、多媒体在小学教学中的优势  小学教学面对的是年龄较低的小学生,他们不仅注意力较难集中,学习时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且学习理解能力也较差,很多知识点需要反复强调才能理
经历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当学生遗忘了数学规律之后,如果他们学习中的经历足够充分,那么学生依然能够找到渠道来唤醒数学规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经历,让他们依托于经历来深度学习。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经历真实的操作,累积直观经验  数学的三维学习目标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形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上升和经验的累积等等也是重要的方面。从这个角
素质教育背景下,要关注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现阶段,体育课程也成了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出台了“终身体育”“阳光体育”等教育理念。引人民间体育游戏,有助于优化魅力小学体育课堂。本文从激发体育训练兴趣、鼓励合作参与竞争、完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体育锻炼习惯这几个方面,探讨了引人民间体育游戏,优化魅力小学体育课堂的实施策略。  莎士比亚表示:“游戏是小孩子的工作。”儿童在游戏中,常常会全身心参与,积极
目的 评价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急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和住院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
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学生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和现实生活自然沟通起来,使得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不能从心灵深处产生影响。有效的教学,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一、捕捉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