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铁器有不光滑的表面(外一首)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ko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這并不奇怪。大海都会涌起不平的波浪
  我身上也有痼疾难以去除,有小谬难以抹平
  空气的空在吃一块铁。在空的眼里
  铁有慈悲的肉身
  我的身体里也有沦陷的疆域
  不听使唤。铁和我同为弱国之君
  我顺利地从里面抽出许多的反面:
  懦弱的,言不由衷的和苟且的我
  李花漈
  我甚至不能确定,那里有一个叫李花漈的站牌
  不能确定它是一个村庄,小镇,或古地名
  在薄暮的列车上,那些后退的风景、灯火
  恍惚而模糊的脸庞
  那些向外逃逸的,动用了身体内外宽广的苍茫
  多么漫长的旅途呀,和目的地漫长的生活相比
  它像一张薄片,也即所谓的背景
  可以轻轻抽出来
  我还不能确定,那里是否有李花,是否有水漈
  但我的身体和它发生了呼应
  ——苍茫的暮色下,它像铁轨上一块惊险的石头闪现
  还来不及投下冗长的身影
  我的身体拉着模糊的幻觉快速地前行
其他文献
听起来是海潮波  望起来是眩晕界  得来石谷之问  闭目,顿觉飘飘欲仙  碣石之焦  空缀叹响  絕壁风化太多伤情恨  高坡不再眷恋文字的躯身  只是心中总有一股莫名状  远眺大海与天的吻  那么多松叶  显然不忍飘去  因此落得常青的四季衣  尽管鹤唳得有甚凄凄  崖间也不见有逝飞的痕迹  那弯弯曲曲的松影  竟是倩姿  在这独特的舞台  唱着日月星辰的歌  摇一枚岁月桨  松涛逐着,追着……
主持人语  本期评论在文体上作了一点小小的扩展,收入一篇访谈文章。这看起来略显“越轨”,但事实上文艺理论与批评文体最早即源于对话体,柏拉图的文艺论述基本上是用对话体写成的,孔子、庄子的文艺论述也往往以对话形式出现。在今天看来,对话体或许显得过于随意、感性,缺少现代学术规范所要求的严谨性,但它的优点也是明显的,即在两个人的相互交流与辩难中,往往更容易展开论题的复杂肌理,同时也更具戏剧性、现场感和可读
听说《诗歌报》创刊三十五周年,我有当头一棒感觉,原来我的三十五年也就这么擦着《诗歌报》过去,无声无息。  我是看着《诗歌报》创刊的,那年,我二十岁;那时,《诗歌报》真的是一张报纸,《新华日报》大小,《文汇报》大小。  记得我正在南京开会,严迪昌老师时任南京大学教授,或者副教授,刚从合肥出差回来,说:“刘祖慈要我代他向江苏诗友约稿,他准备办《诗歌报》。”  严迪昌老师是研究古典文学的,业余时间大力推
第一门是来自武汉理工大学张晓文老师主讲的“婚恋-职场-人格”,迄今为止已在“中国大学生MOOC”平台开课八次,是一门地地道道的“网红”课。  初次看到“婚恋-职场-人格”这门课,我心中充满了疑惑:这门课到底是讲“婚恋”、“职场”,还是“人格”呢?这三者有什么关系吗?  直到看到课件上被高亮显示的这句话我才明白:“我是一切的根源。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老换游泳池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个不懂经营感情的人,老
聆听时光  踩着昨天的脚印  看经年潮水涨满心湖  逢春的古木兀自虬曲  如前辈的胡须  新芽托起花魂  于千年腐殖质上舞蹈  随手叩击两片顽石  聆听远古的声音  阅读  你在字里行间艰难游历  或者愉快栖息  你必须变换千百种姿势  才能穿透稠密如原始森林的纸页  有时需要瘦身  有时需要增肥  有时需要削足适履  把心灵和大脑清空  让新鲜血液一次次冲刷毛细血管  饥饿和饱胀轮流挤压肉身  
到处流淌着诗意  到处是云淡风轻的样子  阳光垂下青睐的目光  苍穹袒露湛蓝的本真  溪水随山势汩汩跃下  猫儿狗儿趴在农舍门前做梦  山坡上,野草微黄  蓼子花、波斯菊和不知名的野花相交辉映  红彤彤的柿子勾画出天宇的澄碧  咧开大嘴的石榴,被馋嘴的雀儿啄食大半  还挂在母体的枝头  ——金秋的代庄,因这小小的细节  变得柔软而博大  在代庄,我庆幸有这样的相遇  就像他乡遇故知  就像在这首诗
每当走进商场,圣罗兰的口红、Dior的香水、还有我心心念念的小裙子,意志不坚定的我,总是容易在专柜导购无脑的夸奖中脑袋一热就冲动付款。而另一边,网商行业直播带货的兴起更是让不少同龄的女孩一边哭天抢地地喊穷,又一边义无反顾地“剁手”。  初入大学时的我,刚有了独立支配少额财富的权利,却没有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成熟消费观,于是,每个月几千块钱的生活费总是被我挥霍一空,宿舍的各个角落堆满了七七八八毫无用处的
疲惫的旅客们停驻在  一居室内  他们指尖捏着那些可供分享的圣饼  把它們分别掰碎  写上各自的学习、工作、婚姻经历  分享起来  小的一块换小的一块  大的一块换大的一块  他们都有所保留  又试图拼凑出对方手中的完整  这些疲惫的旅客  精神十足  这是一次不需要赌注  互相换来换去即可完成的牌局  在乡村算命  一片蛙声中  你闭上双眼  听,算命师傅叭叭地拨打木算珠  他报出你的家庭往事 
绿叶冰凉,冬天在进犯春天  母亲说苦难必有尽头  ——感恩房子和土地,也感恩一只蝉  紧紧咬住枯枝  冰封的河流或许只是二分之一童话  左脚陷入泥淖,右脚必相助  下坠之时风会托举  ——那就感恩,感恩生命之神  像昨天一样悲欣交集  剥开雾霾之后母语日渐消瘦  如苦修的蚱蜢退出庙堂的巨钟  ——那就感恩,感恩光  穿透了黑暗  在榉溪孔氏家庙  种植光线的人生活在古代王朝。  流水自西向东。在榉
老风,本名周慶荣。1963年出生于苏北响水。曾就读于苏州大学外文系和北京大学国政系。出版散文诗集多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星星诗刊》第二届散文诗大奖等。  拿去吧  一首彝歌《拿去吧》,让我的泪  打湿了歌词。如同  花不能被所有人采撷,  慷慨有它特定的方向。  歌手唱着拿去吧,财富和荣誉,  拿去吧,如果需要,  连同我的生命,  早就知道人生是空,  我努力用汗水、劳动和无私  去填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