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视校本教材建设是以评促建的需要。从专业设置入手,改革教学内容,理论知识要保证达到高等教育水平。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本教材 建设
伴随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各类评估工作应运而生,从开始的中等专业学校评估到各类学校的升格评估,本科评估等。评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运行的规范化,促进教学质量向即定的目标发展。在评估中,学校的各项指标得到了优化。评估的导向功能是不能勿视的。本文仅评估对高职院校的校本教材建设做如下探讨。
领会评估内涵,重视校本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正经历着特有的历程,从开始的教材缺乏到教材内容的取舍即不是本科教材的压缩,也不是中专教材的提升,其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培训。对于校本教材,评估指标多有具体要求,这对校本教材的质与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把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它对于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办出高职院校特色具有重要意义。近两年来,市场上高职教材似乎并不缺乏,有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的校本教材,也有的是由出版社出面,组织几个学校的教师在一起经过几次会议和讨论联合编写出来的。有些教材仅仅注重内容上的增减变化,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高职教材的特征与要求,但普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材选用和出版也存在随意性和趋利性等问题。针对现状,我们应认真分析高职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立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建立科学的教材体系,保证高职教育沿着健康轨道快速地发展。
1 教材是体现一定教学论思想的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因素;应具有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理论水平,重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即要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要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方便,并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阅读时容易理解,容易吸收。这就要求教材的编写一定要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文字流畅,图表清晰。高职校本教材编写时应注意其应用性、先进性、创造性、整体性,重视理论知识的重组整合。编者不能孤立地对某一门课程进行思考,而要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去考虑,要对本专业的相关教材进行研究,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而是指综合的就业能力。同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2 从专业设置入手,明确培养目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整合重组新的教学内容,理论知识不宜精简太多。先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编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注意课程前后衔接。这样才能编写出较好的校本教材。要注意理论教学和实训、实习教材的衔接。要综合研究课程与实践教材的编写计划,使理论知识体系与职业的实践技能体系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3 改革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最新的科学知识,教材编写要体现创新性,并及时补充最新的科学知识,介绍相关前沿科学情况,使学生树立创新的自信心,蓄积创新的能量。把握基础课程围绕创新能力,综合基本理论知识、克服学科间的割裂状态,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横向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课程内容。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第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理论知识要保证达到高等教育水平,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需要把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作为奠基石,培养既有大学程度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性人才,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愈扎实的,职业岗位的迁移能力就会愈强。高职教材必须同时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要注意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结论的实际意义,掌握基本方法,把重点放在概念、方法和结论的实际应用上,基础类课程要有一定的覆盖面,满足大类专业对理论、技能及其基础素质的要求;同时要留有余地,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修或探究学习的需要,满足各专业教师教学的需要。因此,在规划教材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不够完善,这样势必增加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也不利于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加强领导,制定计划
1 成立专业校本教材编写领导小组,由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和第一线专业人员参加教材编写组。加强对校本教材建设工作的领导,要立足于长远发展,从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目标要求出发,制定校本教材的整体规划。为了更好地落实教材编写计划,保证编写质量,对于专业教材的编写,在编写教材之前,对主编和参编人员进行培训,统一对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业务规格、知识结构、能力要求、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认识,明确每一本校本教材在本系列教材中的地位和特色。
2 把教材建设列入学校教学研究课题项目,领导小组应积极争取将系列教材列入学院内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给予专项经费资助。建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编写校本教材
3 应建立教材编写核準制度,对教材编写的资格和条件、教材编写的立项和核准作出明确的规定。应由行业、专业出版社出版,这样,把好编审两道关,就能把握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以及教材各类知识的比例结构,从而保证教材的质量。
4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校本教材内容的编排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注重教材的连贯性、衔接性。理论知识精简不宜太多,这样,才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教材选用与评价标准
校本教材有其明显的行业特征和时代性、应用性、先进性。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主动邀请相关行业的学者专家,制定教材的选用与评价标准,作为选用及审定教材的依据。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本教材 建设
伴随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各类评估工作应运而生,从开始的中等专业学校评估到各类学校的升格评估,本科评估等。评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运行的规范化,促进教学质量向即定的目标发展。在评估中,学校的各项指标得到了优化。评估的导向功能是不能勿视的。本文仅评估对高职院校的校本教材建设做如下探讨。
领会评估内涵,重视校本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正经历着特有的历程,从开始的教材缺乏到教材内容的取舍即不是本科教材的压缩,也不是中专教材的提升,其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培训。对于校本教材,评估指标多有具体要求,这对校本教材的质与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把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它对于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办出高职院校特色具有重要意义。近两年来,市场上高职教材似乎并不缺乏,有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的校本教材,也有的是由出版社出面,组织几个学校的教师在一起经过几次会议和讨论联合编写出来的。有些教材仅仅注重内容上的增减变化,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高职教材的特征与要求,但普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材选用和出版也存在随意性和趋利性等问题。针对现状,我们应认真分析高职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立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建立科学的教材体系,保证高职教育沿着健康轨道快速地发展。
1 教材是体现一定教学论思想的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因素;应具有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理论水平,重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即要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要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方便,并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阅读时容易理解,容易吸收。这就要求教材的编写一定要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文字流畅,图表清晰。高职校本教材编写时应注意其应用性、先进性、创造性、整体性,重视理论知识的重组整合。编者不能孤立地对某一门课程进行思考,而要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去考虑,要对本专业的相关教材进行研究,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而是指综合的就业能力。同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2 从专业设置入手,明确培养目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整合重组新的教学内容,理论知识不宜精简太多。先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编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注意课程前后衔接。这样才能编写出较好的校本教材。要注意理论教学和实训、实习教材的衔接。要综合研究课程与实践教材的编写计划,使理论知识体系与职业的实践技能体系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3 改革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最新的科学知识,教材编写要体现创新性,并及时补充最新的科学知识,介绍相关前沿科学情况,使学生树立创新的自信心,蓄积创新的能量。把握基础课程围绕创新能力,综合基本理论知识、克服学科间的割裂状态,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横向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课程内容。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第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理论知识要保证达到高等教育水平,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需要把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作为奠基石,培养既有大学程度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性人才,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愈扎实的,职业岗位的迁移能力就会愈强。高职教材必须同时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要注意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结论的实际意义,掌握基本方法,把重点放在概念、方法和结论的实际应用上,基础类课程要有一定的覆盖面,满足大类专业对理论、技能及其基础素质的要求;同时要留有余地,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修或探究学习的需要,满足各专业教师教学的需要。因此,在规划教材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不够完善,这样势必增加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也不利于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加强领导,制定计划
1 成立专业校本教材编写领导小组,由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和第一线专业人员参加教材编写组。加强对校本教材建设工作的领导,要立足于长远发展,从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目标要求出发,制定校本教材的整体规划。为了更好地落实教材编写计划,保证编写质量,对于专业教材的编写,在编写教材之前,对主编和参编人员进行培训,统一对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业务规格、知识结构、能力要求、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认识,明确每一本校本教材在本系列教材中的地位和特色。
2 把教材建设列入学校教学研究课题项目,领导小组应积极争取将系列教材列入学院内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给予专项经费资助。建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编写校本教材
3 应建立教材编写核準制度,对教材编写的资格和条件、教材编写的立项和核准作出明确的规定。应由行业、专业出版社出版,这样,把好编审两道关,就能把握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以及教材各类知识的比例结构,从而保证教材的质量。
4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校本教材内容的编排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注重教材的连贯性、衔接性。理论知识精简不宜太多,这样,才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教材选用与评价标准
校本教材有其明显的行业特征和时代性、应用性、先进性。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主动邀请相关行业的学者专家,制定教材的选用与评价标准,作为选用及审定教材的依据。